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1)

  《爱情的边疆》演绎了一段史诗般的爱情。一个曾由中苏两国政府机构共同祝福和认可的合法夫妻,却要为家书而被审查、发配;为听到彼此的声音而去禁区犯险;甚至以偷渡方式完成世纪约会;生下“黄毛丫头”上不了户口,衣食无靠,受限于各种票据;

人们最难想象的障碍还不是这些,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二毛子”,在社会上没有了基本的身份认同后,心灵极度扭曲…,我自己在北外(北京外国语大学)长大,身边也有文文那样的二毛子,我知道他们的处境有多尴尬。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2)

  文艺秋与维卡的爱情相当感人,一个是卫国战争中失去一条腿的战斗英雄,一个是俄语流利,酷爱播音的中国姑娘。

维卡是莫斯科电台的著名播音员,声音非常好听。装了假腿的维卡甚至能自如地跳交际舞,人长得也相当帅气。

文艺秋不仅人长得甜美,她悟性也很高。很快,她和维卡就可以依靠嘴型来“无声通信”了。这才有了日后他俩的隔江约会,在黑龙江两侧,他们彼此用高倍望远镜进行了远程口型的“跨国约会”。我想世间浪漫不过如此,阻隔他们的并不是涛涛江水,而是政治暗流。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3)

  文艺秋给维卡的信被截获退回,后又要求进行政治审查。信审门的一波三折这里就不赘述了,那年代能有那么多“特务”落网,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进步的途径不多,常常要靠创造性的“表现”来获得。二是政治压力大,相关岗位就是出于免责,也需要“明察秋毫”。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4)

  本篇放下“信审门”、“监听门”、“猪肉门”这些故事不提,重点说一说,这对有证夫妻的“私生女”和她母亲的生存挣扎和心理压力。这也是作者想通过故事讲故事的一条底层线索。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5)

  先说文文生下来的尴尬,文文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洋娃娃”。欧亚混血基本上都更像“白人”,小时候,白人孩子还是很漂亮的,是的,那是你今天的看法。放在六十年代,那就是生下了一个“小妖怪”。本打算托付一个好人家,避过公安将要介入的政治风波。没成想,答应好好的一对夫妇一见文文,顿时就被吓退了。

那年代文化底色是相当强烈的,人们非常依赖集体,害怕与众不同。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难理解了。满大街的着装不是蓝就是灰,有军装穿当然就是最威风的了。个性都不被认可,哪里还容得下“二毛子”。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6)

  被逼到绝境的文艺秋只能编了一个最没有尊严的故事,说是她被不明越境者给祸祸了。否则公安那一关是没法过的,中间还发生过夺走文文的事,文艺秋只得放下了她的所有尊严。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7)

  孩子生下来,可以说仅仅是苦难的开始。就算是被越境者祸祸了,孩子也是无罪的啊。可法律制度没考虑那么多细节,而执法者也不懂或不敢运用法的精神。公安就是不给文文上户口,而户口是计划经济分配制度的基础设施。没有户口,就没有粮票、布票…,配给制全凭票据。

文艺秋被停发工资,失去了播音岗位,又要养个黑户孩子,她靠什么呢?合法的生存方式都不在她的努力范围之内,怎么办?她去公安局长家耍过赖皮,甚至跳过楼。看来生命都换不来的东西,在合规合法的范围是真的没有了。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8)

  文明是渐进的,去年国家才有了《民法典》。可各式各样的制度一直都有,那么什么才是法治社会呢?这方面罗翔有过清晰的论述。简单说,就是:“对私权来说,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许的,就不算违法。对公权力来说,凡是法律没有明确授权的,都是不合法的…”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9)

  文文从小就被邻居嘲笑,骂她是“二毛子”。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那种憋屈、委屈是难以名状的痛苦。我家楼上也住着一家“二毛子”,家里的男主人和我父亲相当熟。当年,他们两人都是最高级别的俄语翻译,常常与来华服务的苏联专家一起工作。

我当然也认识他家里的孩子,他们的处境与文文相似,在那个年代是无法融入群体的。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10)

  文文受不了被人孤立、歧视,只得退出幼儿园。大一点以后,宋绍山和文艺秋过到了一起。文文的避风港里也来了“陌生人”,尽管宋绍山对文文非常好,可心理扭曲的文文早已习惯“防卫过当”,为了拒绝上那个令她恐惧的小学,她离家出走过,还被恶犬追扑。

一个孩子因为自认为自己是“怪物”而被迫脱离群体,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反正我们楼上那家人的五个孩子后来都回了俄罗斯。

一个良性社会,应该是有权势的人守规矩,平民百姓有尊严。文艺秋被迫为生存做非法生意,那已经不能算是她的错了,那一定是社会本身出了什么问题。

爱情的边疆 评论(身份的认同与歧视-爱情的边疆观后感)(11)

  身份认同对本乡本土的人似乎无感,但对老外、少数民族,甚至外地人,他们常常会有被歧视的压力。我们的留学生也一样,身份认同这件事存在相当大的压力,“绿卡”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相信,今天的户口制度只是历史性的。任何身份(无关能力和学养)上的标识都会随文明而逐渐消失。

文文压力有多大?剧中那么一个慈爱的老先生,耐心教她知识。她都差点把人家房子点了。公正背后都有一股抵抗身份歧视的力量。比起那个年代,我们今天已经好太多了。作者还是提醒我们文明演化有其内在驱动力,对今天的人来说,这类思考至少是一种警示。

注:配图来自网络,仅为文字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