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这可能是你焦虑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会成为工作焦虑的囚徒)

内容来源于TED演讲《阿兰 德波顿温和的成功哲学》

以下内容非演讲逐字稿。根据演讲内容的意思整理编辑输出。如有兴趣,请自行搜索,视频观看。

ted演讲这可能是你焦虑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会成为工作焦虑的囚徒)(1)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工作恐慌的时代,我们相比过去更容易过上好的生活,却比过去更难保持冷静,更难不为工作感动焦虑。是什么让我们对工作感到焦虑,让我们成了工作焦虑的囚徒?

原因之一:我们周围有一些势利鬼。

势利鬼,不分国家,年龄,地域。这是个全球性的“组织"。

什么是势利?就是用一小部分的你,来判断你的全部价值。

今天最主要的势利就是对职业的势利,对工作的势利。你在派对中,不到一分钟就能体会到,你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这21世纪初最有代表性的问题:你是做什么的?

你的答案决定了对方是感动荣幸,还是开始看表找借口离开。

势利鬼的相反是你的妈妈,不是现实生活中你的或我的妈妈,而是个理想的母亲想象。那个人会永远义无反顾地爱你,不在乎你是谁,是不是功成名就。很遗憾地说,绝大部分人都不怀有这种母爱,大部分人是看你的“工作”,决定花多少时间给予多少爱,这不是爱情的爱。虽然爱情也包括在内。世人愿意给我们的关爱和尊重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地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如此在乎工作,事业和成就以及为什么如此看重金钱和物质的原因。

原因之二:这是个物质挂帅的时代

我们贪婪,但我不认为我们特别看重物质,我们只是活在一个物质能带来大量感情的时代。我们想要的是物质背后的那个情感反馈。于是我们赋予了奢侈品崭新的意义。下一次你看到开着法拉利的人,你要想可能这是个无比脆弱,急需爱的人,同情而不是鄙视他们。

有件事儿还不错,就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工作,但人们从未对自己短暂的一生有过这么高的期待。想想看,这世界用了多少种方法告诉我们,我们!无所不能。

原因之三:追求绝对的“真理”

真理一:生而平等

我们不再受限于阶级,而只要靠努力就能攀登上我们想要的高度,我们生而平等!这个“生而平等”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嫉妒。嫉妒,一直是个禁忌的话题,但当代社会更容易感受到这个词。嫉妒,它来自于生而平等的精神!

不可思议?

当然,我们不会嫉妒英国女皇,虽然她比我们都富有,住一个巨大的房子,我们不嫉妒她的原因是:她太怪了,我们没办法想象和她扯上什么关系。你不会对一个毫无关联的人产生这种情愿。但是!越是两个年龄背景相近的人,越容易陷入嫉妒的苦海。

千万避免去参加同学会。因为没有比同学更强烈的参照点了。今日社会的问题是他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学校。每个人都穿着牛仔裤,每个人都一样。

真的是这样吗?当生而平等的概念遇上现实中悬殊的不平等,巨大的压力出现了!

今天的你变得像比尔盖茨一样,有钱又出名的机会,跟你在17世纪成为法国贵族一样的困难。但重点是感觉却差别很大。今日的杂志和其他媒体让我们认为:只要你有冲劲,对科技有一些新颖的想法,再加上一个车库,你就可能踏上比尔的道路。

书店里成堆的自我帮助类书籍,无外乎分成两种:第一种告诉你,你无所不能;另一种告诉你,你不能是因为你缺乏自信。

真理二:功绩主义

除了概念上的生而平等遇上了现实中悬殊的不平等,另一个好的概念同样造成了尴尬的我们,那就是“功绩主义”。无论左倾还是右倾,大家都认为功绩主义是好事儿。我们崇尚它。我们想念如果你有才能,经验和技术,你就会飞黄腾达,没有什么能阻止你。你信了!你想念社会顶层的人都是精英,你也想念社会底层的人,天生就该在底层。你配得上你的地位。

这个想法让“失败”变更残忍。在中世界的英国,你遇到一个非常贫苦的人,你会觉得他只是不走运,是个不幸的人。但今天,尤其是美国,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会被刻薄地形容为失败者!不走运和失败者,是这400年来社会演变的结果。

原因之三:上帝死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谁该对人生负责的看法改变了。神不再掌握我们的拿去,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社会学家Emil Durkheim分析发现这提高了自杀率。追求个人主义的发展中国家的自杀率高于世界上其他地方,原因是人们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全当做自己的责任。

我们拥有成功,我们也拥有失败。

能力不能完全完美地决定地位。

这是个美好的愿望,这个想法太疯狂了。我支持所有相信这个想法的人,我也相信功绩主义,但完全、彻底以能力取决地位的社会,这是个不可能的梦想。这就好比,我们被分好了级别,好的在顶端,坏的在底部。这个过程必须毫无差错。可能吗?不!这世界有太多偶然的契机。不同的机遇出生疾病,从天而降的意外等等,我们却无法将这些因素分级,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怎么能一锤子,定了等级?

用地位来标签一个人是错误的。

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以社会地位评价人是一种罪。用现在的口吻说:看一个人的名片来决定你是否要跟他交谈是罪。对圣奥古斯丁来说,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社会地位,只有神才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他将在天使围绕,小号奏鸣。天空破开的世界末日,给予最后审判。如果你是世俗论者,不信上帝,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这个想法有他的价值,换句话说,最好在你开口评论他人之前悬崖勒马。你很可能不知道他人的真正价值。这是不可预测的,于是我们不该为人下定论。

我们害怕的不是失败,是他人口中的评价。

失去地位让你难受,但不是最可怕的,媒体总会在伤口上撒盐。我们天天能看到那些把生活搞砸的人:他们与错误对象共枕,使用错误药物,通过错误法案……人们多用来挖苦嘲笑作为茶余饭后的甜点。这些人真的是失败者吗?

原因之四:媒体制造了流言,我们跟随狂欢

西方传统给了我们一个光荣的选择,那就是悲剧。悲剧的艺术来自于古希腊。西元前五世纪,这是一个专属于描绘人类失败过程的艺术。同时也加入了某种程度的同情。现代,我们对现实生活中这样处境的人常常不给予同情。几年前,思考这个问题时,去见了《周日运动期刊》,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报,我给他们讲一些经典名著里的故事情节,问他们会起什么样的标题。他们是这样回复我的:

《奥赛罗》——移民因爱生恨,刺杀参议员之女

《包法利夫人》——不伦购物狂信用欺诈,出墙妇女吞砒霜

《俄狄浦斯王》——与母亲的盲目性爱

如果同理心的一个极端是这些八卦小报。另一个极端便是悲剧和悲剧艺术。或许我们该从悲剧艺术中学习。虽然哈姆雷特失败了,但你多半不会给他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这也许是悲剧教给我们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焦虑的另一个缘故:我们除了人类没有其它重心。我们来到了从古走来,走到了一个无神论的世界。现在的我们只崇拜自己——英雄的人类。历史上我们都是崇拜一位人类以外的灵体:神,自然力,宇宙……总之是人类以外的什么。我们失去了这种习惯,但我们总被大自然吸引,这也许是是我们如此喜欢看海,观山,从外太空欣赏地球的原因?我们内存的某个地方,总还是希望重新和那些非人类的事物有所连接。

原因之五:我们用别人成功的标签定义自己的成功

我们一直谈论成功和失败。我们时常认为我们知道什么是成功。如果我说这个屏后站着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你在想什么?这个人有钱或是在某个领域赫赫有名。我们每个人都成功都非常有兴趣,都想要成功,总想着怎么才能成功。现在我想问:究竟什么是成功真正的意义?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成功。

比如工作休闲的平衡。鬼话,你就不可能全部拥有。对成功的想象必须得承认,你得失去,放弃一些东西。总有什么是我们得不到的。我们必须得承认:总有什么是我们得不到的。

我们对于成功人生的想象,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他人。如果你是男的,会以父亲做榜样,如果你是女的,多半是榜样是母亲。精神分析已经重复说了近百年,可很少有人相信。但我信!我们从电视、广告、各种市场宣传中得到我们对成功的想象 ,这些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我们想要什么?银行业受人尊敬,许多人因此加入,当它不再被人尊重,我们也对这个行业失去了兴趣。

我们放弃了对成功的想象,我们不该放弃。成功是必须确定那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我们该专注于内在的目标,确定那个梦想蓝图出自自己之笔,得不到会很遗憾。可比这个遗憾更糟糕的是到了人生旅途的终点,你发现一生的追求,无论得没得到,都不是你想要的。

成功是必要的,请接受你内心对成功的定义,也许这个定义有点怪,但朝这个定义出发,是出于自己的真心。

演讲后的小采访:

采访:要和自己和解,把一个人称为失败者是糟糕的。但大家都想掌控自己的生活,一个追求这些的社会,难免还是会有输赢。

阿兰:我只是想表达输赢的过程存在太多的偶尔。我们太强调所有事的正义和公平。政治人物谈论正义。我非常支持,但实现不了绝对正义。我们只能尽力追求。请记得偶尔总是一个很强烈的因素,给自己留一点空间,不然真的会有幽闭恐惧的感觉。

采访:你是否相信温和的哲学也可以产生发达的经济?还是你认为不能产生,或者你认为那不重要?

阿兰:不要走极端,不要完全集权,纯粹纪律,不要马虎,杂乱无章。我们想象中的父亲严厉且温和,我们需要这样的模范性想象。梦魇是你相信,恐吓是刺激人发奋。或许环境越残酷,就越有更多人接受挑战。

ted演讲这可能是你焦虑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会成为工作焦虑的囚徒)(2)


——与我链接——

心里小小的OS:阿兰 德波顿,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英国作家,看他的第一本书是关于建筑的。当看到他的演讲时,有点颜控的我,多多少少有一点点小失望。转念:上帝总是公平的吧,那么有才华的灵魂足以让我忽略了普通的长相。

我们知道所有的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我们拿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世界。

我们对比着同学,对比着邻居,对比着亲戚朋友。

我们在乎别人的嘴,别人的眼光,可那些别人从来也不在乎我们是不是真的过得好。那些“在乎”是他们的娱乐,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步调,对我们却一无是处,甚至那些别人是热水浇花人。

现代社会比过去要宽容太多,只要你心够大,就能坦然地做自己。

我们阻止不了“势利鬼”的用得着人向前,用不着人向后,也阻止不了社会目前的物质挂帅的大环境,但我们总可以“Just do it”后,知道什么叫拼尽全力,了无遗憾;我们总可以在流言狂欢时,保有一点善良,同情,理性思考.

记得有个小故事,所有的人都希望是舞台上聚光灯下的那个主角,有个孩子说,她愿意坐在边上为大家鼓掌。在聚光灯下是一种成功,坐在台下的小孩子,认真地感受这一切,难道不是另一种成功么?

我希望自己是坐在台下,甘于幕后的那个孩子。

王尔德说:别人都有人做了,我就做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