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成语出自什么战役?白狄之国仇由国

仇由国,也作仇犹国,白狄一支,在今山西省盂县东北一带,据说当年义士程婴将赵氏孤儿的隐藏之地就在盂县境内。唐代《括地志》记载:“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亦名仇犹,戎翟之国也。”2003年还在仇由国的遗址上出土了几十座墓葬以及大量携带着戎狄风格的文物。仇由国是个山区国家,道路闭塞,易守难攻,也是基于这样的地理优势,仇由国得以安稳度过整个战乱频频的春秋,而没有像自己的同族国肥国、鼓国一样早早在春秋中期便已丧国。由于同盟国的解散,鲜虞国的改体,曾经的白狄四大家族,至战国初期时只剩下攘嵌在晋地“盂”中的仇由国,还有离它较远的刚刚从鲜虞氏脱胎成形的中山国,但已被强大的晋国形成了包围之势。

围魏救赵成语出自什么战役?白狄之国仇由国(1)

战国初期,晋国由六卿中最为强大的智氏集团执政,当时智氏集团的当家人叫智伯,他联合赵、韩、魏三家瓜分了中行氏和范氏,使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壮大,为了继续扩大地盘,便将瞄头对准了近在咫尺的仇由国。智伯想吞并仇由国,但仇由国境为太行山脉地区,多有山地,植被林立,道路不通,怎么办?智伯不愧为“智”氏,居然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绝招,而且不用花费一丝一毫的气力。

围魏救赵成语出自什么战役?白狄之国仇由国(2)

智伯渠

对于智伯灭仇由国的具体过程,《吕氏春秋·权勋》记载得较为详尽:“中山之国有厹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厹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这里提到的“厹繇(qiúyóu)”,即仇由,“仇由”二字各种古籍记载写法都有所不同,但音声相近,可能跟当时史官的音译有关。意思是晋国卿大夫智伯想攻取仇由国,但是没有宽敞的道路,于是铸了个大钟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见大国屈尊送礼,受宠若惊,欢喜不已,令人铲平高岸填塞河沟建造“方车二轨”(可以同时容纳两辆马车)的大道来迎接大钟。当然,仇由国也不缺头脑清晰的人,有个叫赤章蔓枝的大臣一眼看出了破绽,劝谏道:“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意思是智伯为人贪娈不守信用,怎么会无缘无故送我们这么贵重的礼物呢?定是没安好心,智伯想攻打我们而没有行军的道路,人家是想利诱我们为他们铺路啊!国君若不信,等我们铺好了路,晋军也就跟着打进来了。只可惜仇由国君不听,结果真得被他言中了。赤章蔓枝不愧是个聪明人,知道国家大难临头,国君又执迷不悟,偷偷逃到卫国去了,等他到了卫国,仇由国也成了晋国的邑了,这也是成语“斩岸堙溪”的由来。《蜀王本纪》记述秦惠文王欲伐蜀国,无奈道路崎岖,不易行军,便有能人想出一“石牛计”,赠送蜀人五头据说会产黄金的大石牛,蜀人争先恐后,开山辟道将石牛拉回国,秦军也尾随而上,灭了蜀国。其实这个故事就是智伯灭仇由国的翻版。

围魏救赵成语出自什么战役?白狄之国仇由国(3)

仇由国故址

仇犹国的灭亡,跟晋国灭虞国高度类似,手法一致,以大利麻痹对手,都是源于国君贪财。也因为这层因素,多被后世引以为鉴,许多古籍对它的灭亡经过都有记载。《淮南子》这样评价:“残亡其国家,损弃其社稷,身死于人手,为天下笑。未尝非为非欲也?夫仇由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据说仇由国人为了牢记“智伯钟”的耻辱,将大钟埋于仇由城西南方的地底下,现在这个地方叫“钟镇街”。仇由国亡国后,国人或以仇为氏,或以由为氏,形成仇姓和由姓。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白狄之国——鼓国,这里有“鼓子造舟”的传说,两度被晋灭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