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铁路局徐晓峰(原郑州铁路局宝鸡车务段观音山站助理值班员韩世林)

河南郑州铁路局徐晓峰(原郑州铁路局宝鸡车务段观音山站助理值班员韩世林)(1)

筑梦铁路 勇毅前行

作者 | 张 鹏

编辑 | 华 南

风和日丽的上午,一位六旬老人身穿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手拿塑料袋,一瘸一拐地慢慢走在西安市人民公园小路上,把地上的水果皮、包装盒等垃圾一一拾起,装入塑料袋中。

一位晨练的老大姐打招呼道:“老韩,你又在义务捡拾垃圾啊。”

“你看我这身体,不能为国家做多大贡献,散步时顺手捡拾一下垃圾总还可以。”老人笑着说。

熟知他的人,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赞叹一声“英雄不失本色”!人们的赞叹,让历史又浮现眼前。

河南郑州铁路局徐晓峰(原郑州铁路局宝鸡车务段观音山站助理值班员韩世林)(2)

观音山车站现貌

老韩叫韩世林,离休前在原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分局后勤部门工作,是当年宝成铁路秦岭段观音山车站特大枪杀案唯一幸存者。正是他及时报告,为案件侦破赢得宝贵时间,守护铁路安全、畅通。

让团旗在观音山车站飘扬

观音山车站是宝成铁路北段一个四等小站。车站位于秦岭半山腰上,地势险要,风景秀丽独特,承担着南来北往旅客列车的接发工作,是宝成铁路咽喉。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市,南达四川省成都市,横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与成昆铁路、成渝铁路、陇海铁路、宝中铁路相衔接,全长669公里,全线隧道304个,大中小桥梁1001座。铁路进入秦岭山区以后,沿清江河谷盘旋迂回。从杨家湾到秦岭直线距离只有6000米,但地势升高110米,此段线路从空中看,像一个马蹄形和8字形迂回上升,站在观音山车站,可以看到三层铁路盘旋重叠的壮观景象。

从观音山车站下山,要走长达六百多米,四百多级台阶。车站周围没有人家居住,更没有饭店、旅馆。每天从此站上下车的旅客,都是铁路局上下班的通勤职工。韩世林就在这座四等小站上班。当时他只有25岁,是小站最年轻的职工,也是唯一一名共青团员。

1984年,韩世林在青石崖车站工作。青石崖车站有一个团支部,他是团支部宣传干事。他看到观音山车站条件艰苦,值班人员年龄偏高,需要年轻人去补充力量,便向上级要求,到观音山车站去,他说,“要让团旗在观音山车站飘扬”。

上级部门领导考察了他的情况,觉得把他充实到观音山车站,有利于车站工作,同意了他的请求。

韩世林1962年8月出生于陕西宝鸡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81年12月入路工作。他先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小站油房沟车站工作,任铁路扳道员。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他勤奋工作,虚心好学,不断上进,业务水平提高很快,工作一年多就被提为助理值班员,并于1984年5月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韩世林到观音山车站担任助理值班员,山上没有饭店,一日三餐,只能步行六百多米,走四百多级台阶,到山下一个小饭馆吃一碗面条,再攀登四百多级台阶回到车站。山上车站设备异常简陋,用几根枕木随便堆一下,铺上席子,就成了床。冬天夜晚温度非常低,没有暖气,屋子像一个冰窖,第二天早上,脸盆里的水结了厚厚一层冰。在这样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韩世林咬牙坚持下来。

他把团旗高高插在车站房顶上,寒冷时,就唱《义勇军进行曲》,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声在观音山车站夜空飞扬,像一股暖流,在韩世林胸中激荡。

当时,观音山车站还有值班员冯志敏、民警赵志国两位老同志。每次列车进站,韩世林主动协助他们上车进行列检。有一次,在列检中,他发现一位乘客情况不对,赶紧找来民警赵志国,从这位乘客身上搜出自制的易燃易爆物品。原来,这是一个极端分子想在这次列车上制造一起爆炸事故。幸亏韩世林发现及时,避免了事故发生。

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青春

韩世林在助理值班员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钻研业务,遵守团的章程,按时向上级团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业务完成情况,并多次写入党申请书。他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不仅要模范遵守团的章程、按时缴纳团费,而且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共产党员。“我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一次严峻考验向他而来。1987年5月21日午夜,苍茫秦岭群山中的观音山车站夜色如墨,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唯有车站运转室里还闪烁着灯光。年过半百的值班员冯志敏和年轻的助理值班员韩世林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安全正点地接发南来北往的列车。

5月22日0点41分,从秦岭开来的072次货物列车到达观音山车站,冯志敏、韩世林二人接完车,习惯地检查列车装载情况。就在此时,突然从一节高沿敞车上跳下来两个年轻人,一个身着蓝色民警服,另一个上身着黄衣服,下身穿红道黄色警裤,他们自称是柳州“铁路公安”,出来执行“紧急公务”。

韩世林要求他们拿出证件检查,他们却心虚不敢拿。冯志敏看出两人内心的恐慌,更加警觉起来,立即让韩世林叫来驻站民警赵定国。赵定国听到韩世林喊他,大步流星赶来,三个人把两位不速之客带进观音山车站运转室。赵定国对他们身份进行认真盘问,两位年轻人神色惶恐,渐渐露出马脚。那个自称执行紧急任务的“铁路公安”既没有乘车证,也没有出差证,另一个更是证件、车票全无。

为了进一步查明情况,冯志敏、赵定国、韩世林三人商量后,决定对二人作进一步检查。赵定国弯腰低头查看他们提包里的物品,并对韩世林说:“同柳州局联系一下,查明他们身份”。就在这时,那个自称“铁路民警”的家伙喊了一声同伙的名字,突然拔出手枪,韩世林见状,跨前一步,试图夺下歹徒手中的枪。这名歹徒一脚把韩世林踹倒,挥手对着赵定国的头部射出罪恶的子弹,接着另一个歹徒也掏出了手枪,韩世林挣扎着爬起,想拼命制止歹徒行凶,两个歹徒又对手无寸铁的冯志敏、韩世林扣动板机连开数枪……赵定国、冯志敏、韩世林倒在血泊中,凶手仓惶逃走,时间定格在0点57分。

不久,运转室里面的行车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响起……“观音山,观音山,听到请回答”,铁路局行车调度人员不断向观音山车站呼叫,临近的青石崖车站、杨家湾车站也不断呼叫观音山车站。此时,观音山车站已与外界失去联系,如果长时间联系不上,将会影响宝成铁路行车安全,致使列车中断运行。

忠于职守的赵定国、冯志敏已经停止呼吸,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了身中四弹、处于昏迷状态的韩世林。他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拖着还在流血的身躯,忍受剧痛,咬紧牙关,挣扎着站起来,颤抖着拨通了青石崖车站电话,用微弱的声音对临站值班员刘陇光说:“我是观…观音山车站,赶快报告秦岭公安所,赵定国……冯志敏……被两个坏人……用枪打死了!”

他怕刘陇光听不清楚,连续断断续续报告两次后,又倒下去了。

危急时刻,奋不顾身守护铁路安全

在危急时刻,韩世林牢记自己是共青团员,是铁路安全守护者,他拼尽全力向上级部门报告观音山车站发生了枪杀事件,惦记铁路运行安全,强烈要求赶紧抓住歹徒,却丝毫不提自己已经严重受伤。

他为自己的同志壮烈牺牲而悲痛。他不能忘记,他的好领导、老搭档冯志敏,虽然年过五十,但他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观音山这座偏远、荒凉的小站上,兢兢业业,没请一天假,没误一次工,用自己尽心尽力的工作,确保了铁路线畅通无阻,列车正点准时交接,老冯用自己的行动为他树立起人生的榜样。赵志国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公安干警,事发前一天还在外面办案,头天晚上才回到站里,领到的工资还没有送回家里,就来顶岗值班。老赵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影响着韩世林,做一个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人。

为了进一步查明观音山车站情况,1点15分,观音山车站接触网工区值班员王宝梅,接到西安铁路分局行车调度张志军指令,跑步赶到山上车站运转室,再次醒来的韩世林一把拉住她,喊:“快,快抓歹徒!”说着又昏了过去。

王宝梅被现场血淋淋的场面震惊,迅速将观音山车站的情况向上级做了报告。观音山车站发生了特大枪杀案,立即通过电报传到北京铁道部公安局、郑州铁路局公安局、西安铁路分局、宝鸡市公安局。

1点25分,停在观音山车站的1203次货物列车司机孙世臣闻讯下车,冲进车站运转室,从血泊里抱起一息尚存的韩世林,对他伤口进行紧急包扎,并将情况向西安铁路分局行车调度室做了汇报。时任西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世柱命令宝鸡机务段段长苟德宁赴观音山车站接替行车指挥,命令宝鸡铁路医院立即派救护车赶赴观音山车站抢救受伤人员,命令所有客货车以40公里时速迅速通过青石崖、观音山、杨家湾地区,以防持枪暴徒扒车逃窜。正在宝鸡检查工作的时任西安铁路分局巩德顺局长下令“加强沿线各站公安力量,卡死罪犯逃跑的一切通道,安抚好职工情绪,保证铁路畅通无阻”。

突如其来的案情惊动了西安铁路分局、郑州铁路局,惊动了铁道部。各路武警、公安干警、解放军部队、民兵闻讯而来。救援的人们看到,冯志敏、赵志国已中弹身亡,幸存的韩世林头部、肩部、腰部和腿部因中弹血流不止,已陷入昏迷。医护人员把他放到担架上,他还下意识地呼喊“抓坏人,不要管我,赶紧抓坏人”!

韩世林被紧急送到宝鸡铁路医院,紧急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他详细地向公安部门报告了两位歹徒的相貌特征,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证据。

1987年6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冯志敏、赵定国二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被授予革命烈士。韩世林被铁路局团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新长征突击手”荣誉。

韩世林住院治疗期间,宝鸡市铁路分局领导,共青团领导前去看望,叮嘱他好好养伤,并对他坚守岗位、勇斗歹徒的行为予以高度赞扬。韩世林表示,决不辜负领导期望,今后继续发挥共青团员模范带头作用。

韩世林由于枪伤,造成终身残疾,他从观音山车站退下来,到铁路局后勤部门做了一位保管员。他说,比起牺牲的冯志敏、赵定国两位烈士,自己能活下来已经非常幸运,荣誉和称号都不算什么,永葆共青团员的本色才是自己最大光荣。

在新的岗位上,韩世林向大家隐瞒了自己因公受伤的经历,也不说自己所获荣誉。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在担任保管员期间,从未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国家造成损失。对于国家给予他的伤残人员待遇,他也拒绝。韩世林常说,“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在,就不给国家增添额外的负担”。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一位铁路英雄隐于光环之外。做一名普普通通劳动者,是他给自己不平凡人生的最终注脚。(作者单位:郑州北车辆段)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2年第4期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