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狗十三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扼杀青春活力有激情的时代)


狗十三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狗十三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扼杀青春活力有激情的时代)(1)

《狗十三》是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静林、智一桐等人主演的关于青少年成长题材的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残酷的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拍摄完成于2013年,却一直迟迟未上映,但高评分、高含金量奖项的加持,让影迷们对《狗十三》的好评和期待始终未断。

终于影片于2018年12月14日全国上映 。电影《狗十三》作为口碑导演曹保平的又一力作,荣获第64届柏林电影节国际评委会特别奖、水晶熊奖青少年电影最佳影片提名,以及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入围2013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

而我并没有去影院观看,当时看到这个名字没有理解是什么意思,所以选择性忽视,昨天在手机上看到了这个影片可以观看,不由自主地点进去。

这部国产青春影片回归“真实”本源,卸去矫饰妆容,素颜直面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成长回忆,不像其他青春片整部影片充斥着早恋、酗酒、纹身、奢靡、打架斗殴这些烂大街的不符合真正青春期该有的情节,仅仅符合大家心中向往却没有的生活。

所以每部青春片出来会让大家追捧,因为这些影片不是为了缅怀青春而是为了填补自己对青春的幻想。

《狗十三》这个片名令人寻味,我也是在网上查询了下,有人说应该是阿拉伯数字13,这样片名应该是“狗13”,“13”像不像一个大写的“B”,也就是“狗B”;也有人说其实就是狗和十三岁少女之间的故事,影片于2013年完成,初中少女也是十三岁左右;还有一个名字“狗与狗”,其实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可以说得通。


狗十三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狗十三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扼杀青春活力有激情的时代)(2)

少女的幻想VS父母的现实

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

电影开始就是女主人公趴在桌子上愁眉不展,继而龇牙咧笑,漏出自己戴了牙套的牙齿。开始了她的独白。

你知道人总是这样的,比如去年过年我买那件绿毛衣,从交了钱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红色的也好看啊。但是,要是买了红的,我肯定也会后悔,对吧?就像人在夏天很难记起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热,你看,如果存在平行宇宙,这样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如果存在平行宇宙,或许那个世界的“我”是幸福的,有爸爸妈妈疼爱,不用像现在这样可有可无的存在,这或许是李玩内心渴望的。

影片中很多情节其实就是大家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李玩严重偏科,喜欢物理,但是英语特别差。自己想要报名物理小组,却因为老师的建议,爸爸毫无商量余地的改成英语小组,事后面对生气的李玩只会拿钱来哄。

爸爸连老师姓什么都不知道,这也突显出家长是多么忽视李玩,他们只要知道结果,看到那鲜红的分数,冷冰冰的成绩排名,或者那些讽刺的奖状,才会喜笑颜开的夸奖,“真是个好孩子”“孩子长大了”。

李玩变得沉默少言,直到爸爸送来一只小狗来,让李玩再次感受到了爱与被需要。

她给小狗起了一个名字“爱因斯坦”,这也是她为喜欢物理的抗争,一个无言无用的反抗。她让小狗睡在床上,给它喝自己喝的牛奶,趁爷爷奶奶不注意将肉丢到爱因斯坦面前,还给爱因斯坦做狗饭,她与小狗一人一份。

小狗的到来给李玩的心理照射了一丝阳光,就像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依为命的伙伴。

沉寂多年的委屈终于在小狗走失后真正爆发出来。

她喜欢这只名叫爱因斯坦的小狗,但家人对狗却无所谓。小狗走失了,一家人没有一个人出去寻找。李玩只能自己出门疯狂地寻找,大街小巷的哭喊着。

小狗的走失,让这个本来就沉默的家庭更加紧张,大家为了安慰李玩的情绪,听从了后母的建议,买了一条与爱因斯坦一个品种的狗回来,告诉李玩这就是爱因斯坦。


狗十三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狗十三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扼杀青春活力有激情的时代)(3)

天真纯洁不代表是傻子。

所谓的大人们,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需要懂,小孩不懂大人的苦心,不懂自己的未来想要什么,所以他们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到小孩身上,并且还会附加一句:“我都是为你好啊,你以后长大了就明白了”。

李玩的反抗最终在爸爸的一顿狠打中终结,流着鲜血的手掌,浴室里墙壁上的血手印,脱下衣服手臂上被用力抓过的淤痕,那是被迫妥协的最好见证。

她被逼着和爷爷奶奶道歉,也许青春的成长就是在眼泪和认错中开始的

而大人们总是容易忘事,打一顿再给一个甜枣。看到从浴室出来的李玩,爸爸又开始道歉,开始解释。

爸打你,是爱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为了弥补自己心里的愧疚,承诺带她去看天文展览馆,最终却连展览开放时间都记错了,当真正开放时间到了,却把孩子带去酒宴,不遵守承诺,只知与领导把酒言欢,伤透了后辈的心。大人的谎言就是这么直率而正确。

狗十三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狗十三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扼杀青春活力有激情的时代)(4)

那些柔弱无能的动物仿佛就是自己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伸手拍死了一只蝙蝠,让李玩想起了自己留在柱子上的狗,李玩的心里升起了一丝怜悯。

放学后她从柱子上抱回狗,在厕所抚慰狗。她在心里正式接受了假“爱因斯坦”。被粗暴对待的动物成为影片中的另一条线索,李玩在动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的年代,却也失去了回归自然,在田埂间奔跑的自由。

当李玩与第二个爱因斯坦刚刚相处融洽了,却又因为弟弟的原因被送走。当弟弟拿着杆子打到了奶奶时,在李玩的认知中,做错事就应该道歉,最终爸爸只说了句“他还小,不懂事”。而爸爸却永远只会对自己说“你应该懂事了”,李玩突然认识到了这种对待。

在弟弟生日宴会上,大家等到爸爸带着李玩和弟弟到来,大家眼中只有弟弟,抢着抱,各种夸奖,李玩这时候也开始让自己假装很快乐,那陪笑的脸让人看起来如此心疼。

是的,她终于长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从很有活力乃至于叛逆变得屈服于现实了,整部剧似乎就是很多人年少的缩影,所以也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整部电影中有一句让人细思恐极的一句台词是:“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其实是真的懂事吗?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变得沉默害怕妥协不再纠结了,看似很平常,背后却难过。

我们的成长,都离不开这几句话,"我这是为你好","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该懂事了。"

狗十三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狗十三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扼杀青春活力有激情的时代)(5)

影片最后,李玩在看台上看着溜冰场上年幼的弟弟被迫学着滑冰,她笑了。她懂了,她所经历的,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摔倒了没人会扶起来,还是得自己爬起来。

父母的“爱”将来也会一一在弟弟身上表现出来,现在已经表现出来了。

这部电影太多真实,让人隔着屏幕似乎在观看自己的青春年少,看着自己如何从一个叛逆真实有激情的孩子一步步踏入成年人的世界。

这个故事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似乎曾经在自己身上都发生过,看着别人把自己的曾经演绎出来,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让自己再次回忆了年少时的自己,很可笑,很无奈,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不要用这种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去“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何必强迫他们那么早就长大!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过:“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来到人间的天使。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龙应台如是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