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

在凉山,一到重大的节庆活动,彝族人民便会身着盛装以庆祝节日,此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彝族服饰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2)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古朴的纹饰、华丽的色彩、精细的做工,无不体现出彝族人聪明的才智和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准。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3)

非遗节四川非遗展上的彝族服饰

2014年,彝族服饰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原生态的彝族服饰文化,它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彝族服饰也带动了彝族文化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彝族音乐,彝族口弦,彝族美食,与彝族服饰搭配,显得彝族文化更加灿烂,也让更多人了解、发扬民族文化。

多彩的男女服饰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4)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5)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6)

凉山彝族男性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表示人最高贵的地方,是附佑神居住之所,千万不能触摸。外面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额前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以示英武。

青年男子的英雄结细如竹竿,长约20—30厘米;老年人的英雄结粗似螺髻,盘于额中。英雄结有偏左偏右之分,传说彝族先祖从滇、黔过往凉山时,曲涅系家支从左边渡金沙江,古候系家支从右边渡金沙江,故凡属曲涅系家支的后裔英雄结偏左,古候系后裔则偏右。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7)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8)

凉山彝族女性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下穿百褶裙子或长裤。妇女有的也包黑色头帕,中年妇女头覆绣花的瓦式方帕,压以发辫,方帕前端遮住前额,有如帽沿。还喜戴银耳环,在领口别上银排花。

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9)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0)

外出时男女都穿披毡,俗称“擦尔瓦”(彝族男女所穿的外氅),彝语“史尔”,形如斗篷,下端缀以长穗,长可及膝,用羊毛线织成,有纯白色的,也有黑蓝色的。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日当衣穿,夜作被盖。具有遮风挡雨保暖之功效。

一般分为三种:一为毛毡。毛毡分两种:即有流苏的和无流苏的。其工艺为用3至4斤灰白色或白色羊毛捻成线后在织机上纺织而成,下端留流苏的还需专人编织打结,以作装饰。无流苏式,彝语称“帕波息勒”,意为“无须擦尔瓦”,多在下端衬一排宽约20公分的黑色或蓝色布,并装饰一定的线条、图案,美姑地区青年男子多着此装。二是泡毡,彝语称“史杜”或“史尔”,一般请制毡匠用3-5斤羊毛洗净弹松后喷水杆压而成,多为白色,也有染制成黑色或蓝色的。精制而成的泡毡质地松软、结实,防潮功能极好,与擦尔瓦合而披之,可防三冬严寒。三为多层毡,彝语称“史吉”,一般以三层泡毡重迭后按一定图案,用密线绗而成,具有美观、耐用、保暖性、防潮性强的特点。

多样的各区域服饰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1)

彝族服饰以厚实、艳丽、多彩而著称,是彝族文化的缩影。大凉山彝族服饰因其裤脚的大小不同而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服饰区。

一是以美姑为代表的依诺土语服饰区,因男子服饰裤脚宽大,又称为“大裤脚区”。

在大裤脚区,男人服装古朴、大方、适用。而年轻女子上裳多紧身、艳丽,喜戴蜜蜡珠串和银制耳饰、领饰。大裤脚区内部又分为三个亚服饰区,即以古典美著称的柳洪型,以色彩搭配艳丽、明快著称的牛牛坝型,以精细、小巧著称的瓦候型。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2)

二是以喜德为代表的圣乍土语服饰区,又被称为“中裤脚区”。

在中裤脚区,不论男女,多披白色、黑色、蓝色流苏的察尔瓦,衣饰以黑、蓝色为主。其中,青年男子装以紧身袖窄为美,环肩、襟、摆均用有色布镶饰细牙条花道。中老年男子外衣有对襟、大襟之分,一般较为宽大,既不饰边也无绣花。青年女衣身长过膝,袖窄,坎肩多饰美丽花纹,袖笼及衣摆镶兔毛皮为饰,头顶帕为瓦盖型,多为几层。未成年女子与成年女子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银领牌,未成年的银领牌为九泡银饰,成年的为七泡。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3)

三是以布拖为代表的所地土语服饰区,被称为“小裤脚区”。

因裤脚较其他地方的小,所以所地土语服饰区被称为小裤脚区。小裤脚区的男装特点是腰大、裆宽、而裤脚却很小。男子多披羊皮缝制的察尔瓦,缠头帕,蓄天菩萨,不像其他区一样扎英雄结。女装多衣短不过脐,裙多为羊毛织成,质地厚重,透气性好。除裙脚为百褶外,裙身皆无褶或少褶。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4)

彝族服饰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个性化、多样化的现代服饰进入,传统市场受到冲击。同时,传播媒介的变化与打工潮的兴起,更多的彝族年轻人走向外地。这些变化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服饰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为传承服饰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继承优秀的彝族服饰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5)

“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活动“设计之夜”中,一场以“走出大凉山——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专场发布会”为主题的昭觉彝族服饰秀,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到了凉山的人文风情与“非遗”的魅力。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6)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7)

10月22日,四川凉山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代表人物、彝绣非遗传承人、原创独立设计师阿牛阿呷携最新创作的彝族创新服饰“云梦彝山”系列作品亮相“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8)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19)

其实,大批设计师一直在不同的文化相遇、冲突、融合过程中寻找少数民族融入当代生活的语汇。时代在发展,如今的年轻人已步入现代化轨迹,民族地区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山里山外的人都渴望将彝族人的日常物产转变为市场商品,让古老的彝族文化能够走出桃花源,为外界所熟知。

彝族服饰与乡村振兴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在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凉山州全域旅游规划、围绕打造昭觉县为凉山东部“一枢纽五中心”城市的布局下。昭觉县结合文化扶贫,积极探索民族手工艺等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子,走产业化道路,带动了一批贫困家庭彝族妇女在家就业,实现了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径。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20)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21)

昭觉县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从2002年开始将彝族服饰制作技艺作为重点培训科目,十几年如一日,培养了无数服饰文化行业优秀人才,改变了无数山区彝族妇女的人生,也开创了妇女灵活居家就业的先例。在昭觉乃至整个凉山,游走在自给自足式生产到商业生产之间的民间制衣人队伍日渐庞大。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22)

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作文:绚丽的民族文化缩影(23)

同时,为了让彝族服饰得到传承和发展,从2002年开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将保护传承和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作为重要工作开展。从2004年举办第一届彝族服饰文化节到现在,昭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彝族服饰文化节。此外,昭觉彝族服饰曾代表凉山州赴京参加过“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第六届国际白银年会”等多场文艺展演,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昭觉厚重的彝族服饰文化和浓郁的彝族风情。

通过成功举办彝族服饰文化节,也坚定了昭觉立足资源优势,走特色化产业路子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彝族服饰这项非遗更好的的保护与传承!

看到如此丰富多彩的彝族服饰

你是否也想拥有一套呢?


图片源自网络,文章来源: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火舞大凉山等

编辑 | 吴思圆 排版 | 吴思圆

校对 | 刘 念 责编 | 韩晓冬

投稿邮箱:ichfysc@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