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月到坡峰岭看红叶最好(不光是大自然的馈赠)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强

今年红叶季,北京市房山区人气飙升。风景能和香山媲美的坡峰岭需要提前“抢票”;可俯瞰7000余亩红叶林的南窖乡,旅游车辆比去年同期多了30倍。漫步山中步道、聆听虫鸟私语、俯瞰层林尽染……曾因生产建筑材料而被喻为京郊“灰姑娘”的房山,如今正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旅游业。

几月到坡峰岭看红叶最好(不光是大自然的馈赠)(1)

很多游客都以为,红叶能成为一景,完全是大自然的馈赠。其实,在房山区漫山红遍的生态林中,有大约20%的树木是人工种植的。“仔细看就会发现,房山的红叶是渐变的。”房山区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科工作人员林峰说,房山区红叶观赏区树种多样,除了橘黄色的黄栌,还有黄红色的元宝枫,黄色的白蜡、栓皮栎和槲栎。深秋时节,游人登高远望,会看到整个山谷由黄色向红色过渡,再加上绿色侧柏、油松的点缀,甚是好看。

几月到坡峰岭看红叶最好(不光是大自然的馈赠)(2)

人工种植这20%树木,是为了让红叶景观“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树栽好了,但如果缺少了“红叶医生”的守护,观赏性就会大打折扣。“每年4月份开始进行病虫害监测。”房山区园林绿化局生态资源保护站站长周晓然说,为了让红叶长得好,区里会提前发布病虫害预警,经过多年实地培训,各乡镇不少测报员都学会了根据具体病虫害“对症下药”。就拿黄栌来说,出现“白粉病”时会有一层白色粉末覆盖在叶子上,如果打药不及时,不仅影响红叶的观赏性,还会导致树干因缺少光合作用而枯死。

几月到坡峰岭看红叶最好(不光是大自然的馈赠)(3)

坡峰岭景区的测报员高文志特别感谢“红叶医生”的帮助。“区园林绿化局每年都会定期对景区的20多万株黄栌进行精细化体检,针对树木不同时期的病害进行精准防治,必要时,还会放出天敌昆虫进行绿色防控。”高文志说,“红叶医生”们帮坡峰岭培训出了一支200多人的专业黄栌养护队伍,还赠送给景区电动喷雾剂等专业防治病虫害的设备。

除了种好树、管好林,房山区园林绿化局还结合市民旅游需求,在林间坡地修建与现有道路衔接的登山步道,在道路两侧和重要节点设置指示牌、垃圾桶、休息凳等设施,让森林向开放性、观赏性、康养性、文娱性转变,更好地满足市民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的需要。

林峰拿南窖乡7000余亩红叶林举例,在修建山脊步道之前,很多市民都不知道南窖有红叶景观。即便是知道的,也不敢“冒这个险”,山上的土路、碎石路,很不安全。前两年,有村民向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建议,希望可以修建一条上山的步道。林峰接到这个诉求后,和同事们去了十几趟南窖,最终制定出了修建方案。“在哪修、怎么修,都要以不破坏原有的森林环境为前提。”林峰说,一条长约7公里的步道修通后,成功盘活了南窖乡7000余亩红叶林。截至目前,房山全区已累计完成116.4万亩森林健康经营,完成步道建设3.5万米,涉及河北镇、史家营乡、霞云岭乡、大安山乡等15个山区丘陵乡镇。

来山村的游客多了,村民们的腰包也自然鼓了起来。“柿子、石榴在家门口就卖了,再也不用往镇上跑了。”南窖乡水峪村村民程广芹笑着说。借着坡峰岭景区的名气,黄山店村打造了不少民宿,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一下子成了“民宿管家”,实现家门口就业。“不想出去打工的,在村子里也有活干。”黄山店村村民付玉静说,绿水青山让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

这碗“生态饭”远不止于此。五年来,房山区共完成浅山台地造林22953亩,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每年可为老百姓增加土地流转补助资金2300万元,养护资金5800万元。老百姓不仅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补助,还得到了绿岗就业机会。

房山区园林绿化局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