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为什么打得这么猛(史上最长的一天)

1944年6月6日,盟军集结近300万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向法国诺曼底登陆。这次著名的登陆计划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是二战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战略转折点之一。然而这段时间德军高层在干什么呢?在吵架。

隆美尔为什么打得这么猛(史上最长的一天)(1)

原来,德军在军事上节节退溃,东线被越来越多的苏军打得绝望,西线又不断被盟军收复失地。德军将领们非常清楚,盟军为了扩大战果,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是必然的。德军此时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军队减员严重,空军又被帝国元帅戈林糟蹋得差不多了,手上仅有的还有一战之力的装甲部队规模有限。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关于剩下的精锐该怎么用,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在那段时间内可谓是争论不休。隆美尔认为,这次登陆对双方战略意义都非常重要,盟军一定会倾其所有。因此,德军不能给他们登陆成功的会,否则盟军的兵力就会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前线。所以,德军装甲部队必须要放在最前线。

而西线德军总司令,也就是隆美尔的上司龙德施泰特却持相反态度。他认为装甲部队的优势在于机动,应该将这些精锐部署在后方,以便于调动。这一观点也赢得了古德里安的支持,虽然隆美尔是自己的爱将,但龙德施泰特加上“装甲兵之父”的建议分量也足够重,希特勒下令按照后者的建议进行部署。

隆美尔一听很绝望,他放了狠话:“只同俄国人打过交道,所知道的战争还只是二维空间而非三维空间的,只知道来自地面和海上而不知来自空中的威胁。”而跟盟军打仗,把装甲部队放在后边,盟军的飞机会把它们都变成废铁。

隆美尔为什么打得这么猛(史上最长的一天)(2)

那么结果如何呢?诺曼底登陆这天也被称为“D-Day”,1944年6月6日这天,大部分让盟军心存担忧的德军精锐装甲部队,都在战线后方准备调动,而组织反击的只有第21装甲师。该师师长却因故不在岗位上,参谋长无权集结部队,只能把手头仅有的24辆坦克派到卡昂东边进攻。

那里的英军轻而易举地就击退了这次进攻,当天下午,第21装甲师师长费希丁格再次集结部队,向朱诺海滩与剑海滩之间的卢克镇发动突袭。这一招非常漂亮,那里正是盟军的战略盲区,一旦进攻成功,对盟军造成的麻烦事不可估量的,甚至有可能会改变战局。

就在部队突进时,盟军数百架运输机呼啸而过,原本是为部队提供物资,然而草木皆兵的费希丁格却以为盟军识破了自己的意图,要对自己形成夹击。慌乱之下,他连忙命令部队停止进攻。除此之外,德军的装甲部队在D-Day就没什么像样的行动了。

隆美尔为什么打得这么猛(史上最长的一天)(3)

隆美尔把这天称为“决定性的24小时”,艾森豪威尔则称这天是“历史上最漫长的一天”,可是德军赖以成名的精锐就这样平静地度过了这一天。次日,希特勒将西线的5个精锐装甲师指挥权交给隆美尔,隆美尔立刻绝对策划大规模反击。他希望阻止盟军将五个登陆点连成完整的战场,并确保德军要塞的稳固,然而一切都晚了。

在盟军可怕的火力下,德军装甲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根本不能对敌人造成有效的攻击。另外,由于战线离海滩很近,盟军干脆用战列舰的火炮轰击,德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很快就被迫退出战斗。事实证明,无论是隆美尔那样把装甲部队放在前线当炮台,还是龙德施泰特与古德里安那样把装甲部队放在后方当,都是徒劳无功的。

隆美尔为什么打得这么猛(史上最长的一天)(4)

笔者认为,当战争的一方握有绝对优势时,另一方注定就要失败了。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并非一个战略部署,而是战争本身的性质——纳粹选择与世界为敌,换来的注定是失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