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剧音频(泉港民俗撷英)

“咸水腔”芗剧源于漳州歌仔戏,主要分布于今山腰街道、前黄镇,至今已60多年,与漳州芗剧、莆仙戏、高甲戏、台湾歌仔戏及北管等存在深远渊源关系。1948年,漳州“金瑞兴”戏班到前黄村演出,村中十余个青年跟班学戏,办起村芗剧团。1951年后,山腰相继组建鸢峰、锦塔、古县芗剧团。2004年,厦大教授陈世雄称泉港芗剧为“咸水腔”芗剧,名称沿用至今。“咸水腔”芗剧舞台演出念白为山腰腔,音乐曲牌大致与漳州芗剧相同,采用少量北管和莆仙戏音乐,唱腔基本模仿漳州芗剧。表演技艺受莆仙戏影响,旦角学莆仙戏科步,丑角学高甲戏步科。目前,山腰街道有30多个芗剧团,表演剧目200多个,代表剧目有《秦香莲》《边关审子》《风筝缘》等。2007年3月,入选首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漳州芗剧音频(泉港民俗撷英)(1)

来源:微信公众号 志慧泉港

0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