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

在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

泥土,

不仅仅是触手可及的那一抔棕黄,

更是古老记忆、乡土情怀、

渊源文明、陶瓷艺术的信使。

穿过布满青苔的石板路,儿时记忆里的老砖房斑驳依旧,身旁完好或残损的陶瓷片,不言自明地讲述着这里发生的故事。如果凝神盯住几幢农舍门口的对联,或为耳边的鸡鸣犬吠神游,也可能会一不小心一脚踏入泥土里。

不过没关系了,不必擦掉那些痕迹,我们本该回到泥土。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世外陶源

从人来人往的陶溪川驱车20分钟,延路经过一条长长的“沟”,两侧满是各式的小店、工作室,甚至还有新建的楼盘和待入住的产业园。转过一个弯,突然就安静了,依然是农家的模样,这就是三宝国际陶艺村。

伴随着脚步深入,外部世界的喧嚣与匆忙被眼前景象慢慢拉远。人们因目之所见而步履放缓,以悠然的心,感知着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原生之美

可食、可居、可观、可游,这片令全世界到访者都流连忘返的手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凝聚着三宝画廊、三宝美术馆、三宝美学馆、世外陶源民宿、世外陶源餐厅、三宝陶艺研修院等众多与陶艺生活相关的据点。

在很多人眼中,这里也更像是一个远方亲切的家。

无处不在的老物件牵引心底的情感与记忆,那些在嘈杂城市中难觅的感动、车水马龙间飘忽不定的思绪、鳞次栉比的水泥高墙里遥不可及的自然、质朴、原始,在这里却是生活的常态。

点击播放视频一起走进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生活?

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自己?

或许是身在此情此景,忍不住向自己的内心发问;又或者是,在经历了疫情的巨大冲击后,人们一直徘徊于这样的困惑,期待获得一些启发与灵感。

后疫情时代,人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也因而有了更多沉淀、探索,与自我对话的机会。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4)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返璞归真

当消费主义浪潮逐渐褪去,思考物质之外的精神世界,该何以到达最愉悦丰盈的状态;在看起来热闹浮华的市场表象背后,内观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被留下并珍视的存在;当一夜爆火的网红打卡地逐渐显露出弊端,忖度什么才是城市与乡村所真正需要的真、善、美……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5)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回到自我

激发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所处的环境,同时,三宝国际陶艺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给出回应和指引。每个来到村里的人,都可能收获自己的人生新答案。

如果可以坐下来和陶艺家、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始人李见深喝上一壶茶,就更幸运一些,因为在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分享中,我们得以更进一步理解——

什么是生活的艺术,

我们要如何艺术地生活。

这些,都与李见深口中用“泥土”构建的精神家园,密不可分。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6)

出身江西九江浔阳的李见深,和陶渊明同为故乡人。

穿越千年时空,三宝国际陶艺村这方世外陶源,有着《桃花源记》中一样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样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景。

李见深直言:“三宝就是我对陶渊明精神形而下的践行。”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7)

李见深在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怡然自得

李见深对乡土的情怀与对陶土的热爱,释放于此,也吸引人们频频到访于此。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8)

1998年,海外学成归来的李见深,在彼时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买下了景德镇三宝村里叫“四家里”的几幢旧房子。初见这片村落时的印象,李见深依然记忆犹新:“高低错落,依山而行,稻田与小溪交织成景,美得像一首诗。”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9)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随心而为

一边感知生活,一边陶艺创作,李见深不断将自己所热爱的陶瓷艺术渗透在三宝国际陶艺村中,将中国陶瓷文化转译为国际化样式。

伴随创作空间、生活空间、展览空间的落位,众多艺术家作品展、当代艺术展等交流活动不定期举行,热爱自然与生活的人们也在这里找到了一方心灵归属。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0)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来客不断

人们情感的充沛表达,来自身心受到的极大触动,从环境中,从内容中,从交流中。李见深的分享里,人文的碰撞与温度,是三宝的内核。“每一个阶段,我希望三宝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感受。我个人觉得三宝是一个作品,是一个空间,是一个装置,它不断变化、不断有内容,它是一个场。”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1)

专门回收废旧的砖、木头、老城拆掉的房子废料,直到现在,李见深遇到了心仪的老物件儿,也一定是要带回三宝的。“我不太喜欢无中生有,我喜欢有中生有。放到今天来说,这也是一种再利用(Recycle),我们现在所说的绿色生活。”

当然,这位国际陶艺大师最爱的陶瓷片与陶艺作品,贯穿始终,这也是三宝国际陶艺村向人们介绍自己是谁的关键所在。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2)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联结记忆

“毫无疑问,我们在努力还原记忆。”因为这份传承,李见深和他的三宝,很容易把人们带回到一段质朴而璀璨的生活里。

李见深分享道,怀旧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如果没有怀旧,人类没有记忆了,简直就是灾难。”

将艺术视为一种怀旧的手段,李见深表示,怀旧(Nostalgia)在当代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到任何一个有自己传统文化的地方去看,都能够发现,该留的东西都留下了。而我们勉勉强强漏网的留下了一些而已。”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3)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泥土成趣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见深在三宝国际陶艺村中,如此精心的保留着那些古老的痕迹。“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去珍重历史、前人和过去留给我们所有的今天的一切,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的财富,不一定是钱或者物。”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4)

李见深在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进行艺术创作

“如果我没有那些出去看世界的经历,我可能对现在做的这些事一点兴趣都没有。这种对于东方的回想,包括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东方文化的一种状态,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离开过那种文化。”李见深说,“自己记忆中的这种痕迹,慢慢就会在作品中呈现。”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5)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艺文天地

较早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的经历,为李见深归国后的艺术探索与文化实践,开辟了不一样的路径与视角。

1982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1995年在美国纽约州陶瓷学院获陶艺硕士学位。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日本、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国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游历世界后再回望故乡的土壤,李见深有了新的认知。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6)

如何以艺术的手段,怀旧和纪念属于我们自己的村落及其文化?

尊重与敬畏,是李见深在聊天中提到的最多的词。

面对眼下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乡村改造,这两个词更显得深沉且责任重大。当越来越多网红民宿、网红建筑涌入乡村,成为游客们拍照打卡的热门取景地,真正原生的中国乡村,逐渐消隐。

大刀阔斧的建造与拆改,打断了古村落原本安宁的自然生长。伴随地理与建筑意义一同消失的,还有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及农耕文明的体验与寄托。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7)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烟火人间

一个村庄可以在瞬时间被拆掉,一条老的石板路可以马上铺上沥青,一片稻田可以很快变身成草坪,在李见深看来,现在国内很多开发商和建造者的做法太缺乏敬畏了。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过度地去改造乡村现状,过度地干预原真的价值,这些都是非常短见的。“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会留下无数遗憾,会让我们丢失非常重要的记忆。”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8)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古朴天真

如何去保留地方的味道,这是整个中国在乡村改造、乡村振兴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李见深用饮食文化举例说明:“我们现在是用设计和被设计出来的方法,去对待所有的食材。有点像在国外吃中餐。做菜的人根本不想那么多,画了个肉,就按照国外的方式做了个肉,但是它的做法和配料都不改。那就成了一个定式。”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19)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深邃无边

缺少对人文的关注与关怀,缺少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缺少富有烟火气的生活的温度,当乡村改造只剩下被固化的设计,无法看到设计对于在地文化的尊重,更无从谈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李见深和他的三宝,更希望大家慢下来,慢慢想,慢慢走。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0)

一身素衣,一些旧物,一个天然的场,在李见深和三宝身上,未经刻意雕琢与粉饰过的气质,返璞归真。

与李见深天马行空的交流,让我们看到,外放的坦然与松弛,源自内心的坚定与真诚。由“陶”开启的艺术人生,也在时刻将生活的本真、艺术的纯粹,传递给更多人。

被泥土滋养,反哺于泥土之中。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1)

谈及疫情给三宝带来的影响,李见深笑言:“村里差不多封了六个月的时间,我们抱了两窝鸡,一窝鸭。”

对于痴迷田园生活的李见深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段难得的不被打扰的时光了。“我觉得疫情带给人们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终于有机会可以静观,并细心观察哪怕你很熟悉的事物,或者是你以为很熟悉但可能并不熟悉的事物。”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2)

李见深在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

停下来,向内看,重新拾起那些我们在不经意间忽略掉的珍贵,甚至开始思考,“我们自己在哪里”“我们该向何处去”。这也是三宝国际陶艺村希望能够回应的问题。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3)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静谧雅致

当“内卷”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对生命与生活最原本的感知力,逐渐在快节奏地奔波中被弱化、拉低。

压力之下,越来越多人兴奋于短平快的视频里,沉迷在高精尖电子设备中,习惯了动动手指一切就能送到家的宅生活。我们有了各种各样新潮时髦的娱乐方式,大家更善于在手机中以表情包抒发情绪,忽略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必要与诚恳……

我们忘记了赏花开,听鸟鸣,望山高,观水流,忘记了与最原生的自然生命力互动,也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又要抵达在何处。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4)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意趣可观

越来越多人习惯性将宏观巨制挂在嘴边,忘记“微观”其实才是生活乐趣的所在,是对心智敏锐力的历练。

在短暂的刺激与快感过后,我们为自己留下了什么?这一切真的能够令我们收获长足的愉悦吗?当空虚大过欣喜,或许是时候停下来,回望最微小的感动。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5)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见微知著

一直保有好奇心,一直在探索新事物,李见深会看蚂蚁搬家,看清晨露水。“我经常会关注一些其他人不太关注的内容。”

静下心来关照自己的内心,梳理属于自己的时光。李见深说:“我觉得三宝最大的价值,是它像一个家,可以让人找到自己。”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6)

只要来到这里就会被影响,就会有触动。有的是短的、有的是长的……李见深与我们说道,“三宝国际陶艺村无形中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和生活轨迹。”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7)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8)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29)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0)

来到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的朋友们

迎来送往中,动人故事时有发生。让李见深印象深刻的是,澳大利亚的教育家、陶艺家、作家凯文曾以艺术家的身份在三宝国际陶艺村度过了9个月,并写下了两本书———《三宝日记》和《三宝感受》。

“他离开的时候跟我说,他要发现中国,但却在三宝发现了自己。”李见深说,“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他只有在这样一种场景和这样一种状态下,才终于找到他自己了。”

事实上,无论是做艺术的、做文学的、做文创的,来到三宝都会感到很惬意。这里是一个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的地方。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1)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存留历史

而站在另一个维度里,三宝国际陶艺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周边村民们的生活——一片令全球艺术、设计爱好者心驰神往的热土,以其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与国际化气质,感染着当地的村民。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2)

但如果将时间放回至20多年前,大多三宝村的村民们并不能理解李见深究竟在做什么。“他们可能以为我要做这样一个地方,骗外国人的钱。”

事实上,这份不被理解的孤独伴随了李见深很长时间。90年代末,李见深从美国回来后,基本上没有在国内展出个人的作品。

“当时国内基本不太了解我在做什么。”李见深回忆道,“我在做村庄,别人都在往城里面建房,我也没有跟他们对话的机会。包括我在当代陶艺里面的切入,我对中国文化的关注,那时候已经走得很遥远了。”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3)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见证时间

以200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主办新官窑概念展为例,李见深表示:“新官窑的概念已经改变了景德镇那一页的历史,把官窑这样的一种概念,给生活化、日常化,把它从神圣艺术中变成今天艺术生活的一种。我在使用和抽离官窑的精神、官窑的状态,但是它是一种很当代的表达。”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4)

李见深在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进行艺术创作

看过世界,不足以形成世界观。但如影随形的陶瓷艺术,用朴素的泥土,滋养了李见深的身心,也让其在见识过大千世界后,依然对故乡充满热望。

李见深曾这样评价中国的艺术家:

中国的艺术家就像是笼中鸟,打开笼子,有一种鸟飞出去了,死了,因为他离开了这个笼子活不了了,他已经习惯了被喂食;第二种鸟,飞出去后消失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他知道了什么是自由;我不是第一种,也不是第二种。我飞出来之后,又飞回去了,但我随时可以打开门,因为我有钥匙。

在固定空间和无限空间中完成自由切换,李见深的自如,源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洞察与体悟,以及将这份体悟放之于作品中的能力。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5)

坚持一生专注于一件事,做好、做透,并不简单。但李见深说,自己已经坚持了25年,如果不是25年这样一点点做下来,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厚度就没有了。

很多人做的事如同云烟,烟点起来看得见,但是过一会就没了。在李见深看来,应该有一个持续不断的温度和加热的过程。

“因为你做一件事儿,是有责任的,不是搞完就走了。任何一个IP、品牌的成长,都需要时间。”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6)

尽管与李见深的这次对话并没有过多的聊到某个具体的作品,但这位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领域都拥有诸多头衔的艺术大家,在谈及陶艺本身时,依然释放出自己丰厚的沉淀与对未来的期待。

回到“三宝国际陶艺村到底在做什么”的问题,李见深的回答是清晰干脆的:

“对千年景德镇的传承,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手艺的当代转换和国际化推演,100年后工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延续。”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7)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丰富展览

作为三宝国际陶艺村背后最坚厚的支撑,景德镇,无疑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张国际化名片。

让三宝在景德镇落地生根,李见深的选择面向未来。

从原料,到烧成,到技术,再到服务的技术工人,景德镇打通了整个陶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系统,这在全国是没有的。

四、五个大学,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陶艺人才聚集在一起,无形中构建了一个社会大学,交流、碰撞、相互学习。特别是文艺青年、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一种是去工作,进入到系统里面,一种是去创业,不管从事的是陶瓷领域,还是做个产品或者艺术品,景德镇都能为其提供生机。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8)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多重体验

李见深表示:“这等于青年人才从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又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又养活了自己。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城市的秉性,是兼容。”

在景德镇,恰恰也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与景德镇当地人的一种融合,把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化为当代艺术。

“这种跨越地域界限的糅合,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可能性,也成就了景德镇的魅力。”李见深说。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39)

李见深在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进行艺术创作

让村落活化,让陶艺前行,让来过这里的人,都能够找到真实的自己。李见深的愿望,有着泥土的质朴与芬芳。

桃源深处有人家的陶渊明(对话李见深身行世外)(40)

从景德镇

三宝国际陶艺村离开,

又回到喧嚣中的人,

或许已经不再畏惧喧嚣。

心中有净土,

拂手了尘埃。

特别鸣谢摄影:晨乐、燕庚壮、吴望东、李见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