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过年煮猪头(有钱没钱拎个猪头过年)

文/柳成荫

原先老家的猪头肉,不是烧腊店卤出来的,是老家人大年三十柴火灶烧出来的。

有钱没钱,拎个猪头过年。六七十年,老家人过年都会拎只猪头回家,刮洗干净,焯下水,装到面盆里,把猪尾巴叼到嘴巴里,有头有尾,算是整猪。大年三十,贴了喜钱、对子,简单地吃个午饭,就开始敬菩萨了。

把猪头供奉在香桌上,点上香,一家老小开始对着香桌磕头,从长辈开始磕起。磕完头,把猪头拎到伙房里,一剖两半,挖出猪脑子,割下猪耳、舌,剔去骨头,把肉切成方方正正的大块,就准备烧肉了。

老家人常说,看这家小不小气,就看桌子上的肉块子大不大。

爷爷烧猪头肉很拿手,把切好的猪头肉在尺八的大铁锅里炒出油后抄起来。锅中放入菜籽油,油烧热后,把敲碎的老冰糖放进去,炒成糖色,要把猪头肉倒到锅里翻炒,待肉的表面成金黄色,即喷上料酒,加入开水,放入姜葱、酱油,大火烧开,改小火焐上两三个钟头,直至焐得软烂为止。

大年三十,老家的空气中弥漫着猪头肉香味,馋得口水在喉咙口打滚。

安徽农村过年煮猪头(有钱没钱拎个猪头过年)(1)

红烧猪头肉

起锅时把猪耳朵和舌头挑出来,放碗厨里,这是不肯吃的,留着正月里来亲戚做冷盘。猪头肉、骨头装到洗脸盆里端上桌。

开心的永远是孩子,一年到头吃不了几回肉,大年三十可以大块朵颐地饱餐一顿了。猪头骨头永远只能给孩子享受,我是啃猪头骨头长大的,双手抓住啃,那才叫过瘾。

猪眼睛绝对是好东西,用筷子一戳就挑出来了,肉特别的香,还有粘性。有一块像搓衣板一样的白色的肉,老家人称它为上牙,实则叫猪天梯,嚼起来脆爽。最喜欢的是那两块腮帮子上的肉,有鸭蛋那么大,全瘦肉,嚼起来满口生津。猪脑子自然是好东西,也是留给孩子吃的,老人说,孩子吃了猪脑子聪明。不可忘了那根猪尾巴,满满的胶原,恨不能连骨头嚼碎了吞进腹中,更主要的,说是孩子吃了猪尾巴,睡觉不磨牙。

都说骨头上的肉最香,那是真的。

爷爷烧的猪头肉特别好看,红润润的,看上一眼就是享受。肉往桌子上一放,香气扑鼻,早已饥肠辘辘。猪头肉炖得很烂,挑到筷子上都能看到肉块子晃动,嚼到嘴里软糯鲜香。尤其那猪嘴巴,老家人叫猪拱拱,那是猪头肉的精髓,肥而不膩。

正月里总归有几门亲戚上门拜年,女婿给老丈人拜年,外甥给舅舅拜年;侄子给姑姑、小姨拜年……猪耳朵和舌头派上用场了,桌子上多了两道冷菜。

后来,条件好了,敬菩萨用上肋型肉,也就是带排骨的五花肉,三十夜的猪头肉永远退出了餐桌,有些怀念。

安徽农村过年煮猪头(有钱没钱拎个猪头过年)(2)

老家的扒烧整猪头

不过,笔者每年都腌几只咸猪头,放到太阳底下晒得冒油,也许对猪头肉有种特殊的情愫吧。晒好的猪头或清水煨制,或放饭锅上蒸制,切出来后几近透明,咸香生津,实是下酒的好菜。

后来,老街上有了第一家猪头肉,煨猪头的姓崔,我们称他“崔老爹”。猪头一剖两半,整个儿放到老汁汤中煨熟,捞起了拆去骨头,就成了我们扬州三头中的“扒烧整猪头”了。那时起,猪头肉不再叫猪头肉了,叫“烧腊肉”。刚出锅的烧腊肉最香,要趁热吃,冷了就吃不出那鲜香多汁的味道了。

后来,“崔老爹”年龄大了,不再煨猪头了。真正把猪头肉做得风声水起的是庄上的贾二奶奶。那时庄上有两家烧腊店,另一家的味道有些欠缺,开业不到一年时间就关门了,贾家成了庄子上唯一一家猪头肉店,到了饭期,过来买猪头肉的像挤麻油一样,生怕买不到。你别说,去晚了还真买不到。

后来,贾家不仅煨猪头肉,还压猪头糕。猪头肉煨熟了,切成条形,放到模子里,灌上老汁汤,压成四角方方的猪头糕。猪头糕是道冷菜,色泽光亮、香气四溢,肥瘦相间,切片码在盘子里赏心悦目,凉粉一般透明。嚼一口,鲜香、咸香、糯香,咪一口高粱烧,荡气回肠。

安徽农村过年煮猪头(有钱没钱拎个猪头过年)(3)

老家的猪头糕

再后来,贾二奶奶也老了。以后有了麻子奶奶、有了国华猪头肉店。再后来,家乡的老街被拆除了,建立了新的乡镇,横家垛变成了跃进桥,煨猪头的店面也逐渐多了起来。变化的是我的小镇,不变的是家乡的味道。

我的老家有个古溪镇,因溪河纵横,便很了此名,也算得上是一方人杰地灵的宝地。堂弟在镇上开了个土菜馆,主打红烧老鹅、红烧野鱼和红烧猪头肉。他家的红烧猪头肉做得很有特色,把猪头连骨头斩成大块,烧出来的猪头肉香气扑鼻,两三块就可以把肚皮打发得很充实了。

笔者也曾经开了十多年的餐饮,有道特色菜叫“泰兴扒猪脸”,不少食客就冲这道菜来的。不论斤两卖,论份卖,半个猪头卖88元。却偶尔有食客反应价格贵,那天收银的休息,我在吧台值班,一位老客人说:“老板,你家的猪头肉好贵哟。”“好吃吗”?我问。“嗯,好吃!”“好吃当然贵!”

安徽农村过年煮猪头(有钱没钱拎个猪头过年)(4)

泰兴扒猪脸

现在泰兴的猪头肉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价格也不低,正常卖45元一斤,有的卖到了65元一斤,随处可以看到“猪四宝”的招牌。从猪头肉、猪舌头、猪耳朵、猪爪子的“猪四宝”延伸到“猪五宝”,现在又出现了“猪八宝”。智慧的老家人可算把猪头肉这篇文章做大、做强了。

据说老家的钱家荡有家烧腊店,味道特别好,属于今天吃了明天还想吃的那种,笔者多次路过那里,开车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后来打听到,美味隐藏在钱荡桥底下的民房里,是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煨的。然而,去了却没有买到,她家一天只煨五六个猪头,要预订的。今年五一节回老家,终于如愿了。尝之,确实鲜香软烂,肥肉不膩,瘦肉不柴。久远的六七十年代的味道,久远的儿时的记忆……

好酒不怕巷子深!

安徽农村过年煮猪头(有钱没钱拎个猪头过年)(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