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诗集现代爱情诗(我宁愿像多情的花痴)

微信ID:ibookreview

『每个早晨,与573000人一起阅读』

时隔一年,凭“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几乎被整个中国知晓的诗人余秀华出版了自己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这个名字来自香港诗人廖伟棠的《来生书》。

2015年一整年,余秀华几乎拿遍了国内诗歌界、出版圈的重要奖项,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一经出版便创造了二十年以来国内诗人最好的销售记录,还入选了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10大好书。她从未远离公众的视野,除了源源不断的媒体访谈或节目邀约,母亲的晚期肺癌、她的离婚也被读诗和不读诗的人们关注并讨论着。

余秀华诗集现代爱情诗(我宁愿像多情的花痴)(1)

在新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的发布会上,余秀华说起了自己的婚姻、四十之惑,甚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等等。她的吐字含混而费力,却是“妙语连珠”。

关于离婚:

成名以后,谁还会要以前的老公呢?

成名以后,谁还会要以前的老公呢?(笑)我和我老公离婚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我甚至觉得,大家对我还是非常宽容的,对我的指责还是非常少的,我心里的预期超过了我能够承受的东西。婚姻是我自己的,我不能因为这方面的名声是好或者是坏,用别人的看法左右我自己。这个事情做了以后,我获得的自由和快乐是任何人的言论都无法给予的。我不相信世界上的婚姻还有好婚姻,我离婚了,以后再也不结婚了。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给我也不要

我觉得我不可能(得诺奖),因为获诺贝尔奖(的作品)需要关系一个国家或关系一个民族的命运,这需要一些大格局,我心中的格局太小。我想第四本或者第五本也许会。可咱们是中国人,何必去得外国人的奖呢?要有骨气,不去就是不去,诺贝尔奖给我也不要。

关于四十不惑:

四十不惑应该是很惭愧的事

四十不惑是古代的人说的,因为他们的生命比我们短,所以他们四十应该不惑。但是我们现在比他们活的时间久,我老觉得,到了四十岁就不惑了,那应该是很惭愧的事情。我们现在根本就惑不清,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想,诗歌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惑或者不惑的过程里有一种安慰,我希望能够活到八十岁,如果能惑那么久也是好的。

关于爱情诗:

我宁愿像一个多情的花痴

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所以,当我写这个诗集的时候也很羞愧,好像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对象。很多时候,我害怕伤害别人,自己对爱情一直在渴望着、盼望着,但是我实际的身体情况和我现在的心理状态,真的不适合和一个人相爱。我宁愿像一个多情的花痴,把爱情分成一百份,这样我觉得自己不会受伤害,我爱的人也不会受伤害。

关于诗句中的月亮:

诗人都很无聊

因为诗人都很无聊,无聊的时候就去看月亮,所以诗歌里经常写到月亮和月光,比如床前明月光、春江花月夜,应该说我和他们一样,都很无聊,所以经常写到月光。月光是很理性化,很忧愁,很温柔的。

《我们爱过又忘记》

余秀华 著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6年5月

《我们爱过又忘记》诗歌选摘

《给你》

一家朴素的茶馆,面前目光朴素的你皆为我喜欢

你的胡子,昨夜辗转的面色让我忧伤

我想带给你的,一路已经丢失得差不多

除了窗外凋谢的春色

遇见你以后,你不停地爱别人,一个接一个

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

所以一直活着,是为等你年暮

等人群散尽,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

我爱你。我想抱着你

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

我原谅你为了她们一次次伤害我

因为我爱你

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

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

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

《何须多言》

至于我们的相遇,我有多种比喻

比如大火席卷麦田

——我把所有收成抵挡给一场虚妄

此刻,一对瓷鹤审视着我:这从我身体出逃的

它们背道而驰

这异乡的夜晚,只有你的名字砸了我的脚跟

我幻想和你重逢,幻想你抱我

却不愿在你的怀抱里重塑金身

我幻想尘世里一百个男人都是你的分身

一个弃我而去

我仅有百分之一的疼

我有耐心疼一百次

直到所有的疼骄傲地站进夜晚,把月光返回半空

你看,我对这虚妄都极尽热爱

对你的爱,何须多言

此刻,窗外蛙声一片

仿佛人间又一个不会欠收之年

《可是我爱你》

哦,这绿莹莹的时光,这时光里横过来的深渊

我绊倒这飞驰的光阴,遇见你。

我竖直这腐朽的肉身,遇见你

于是我确认了从你的后脑勺看过去的几根白发

确认你的口音,你语气转折的危险

我甚至确认了大地之上和你口音相同的都是我亲人

都是我亲人!

红掌在黄昏里打开。我往后退

我没有什么需要它捧住,也无被隐喻的部分

你沉默的时候,我会听到我腹腔里低沉的钟声

我们都是被神洗浴过的人

坐在你面前,是一道最庄重的神谕

沉默就够了

如果一定要一句誓言,我想说:

我爱上了这伤痕累累的人世和我们被掠夺的部分

本文书摘部分来自于《我们爱过又忘记》(余秀华 著),经出版社授权发布,采写、整合与编辑:方格,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