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传统节日的传统和习俗(蜀中风俗图咏踢毽子)

鹅毛翮管插鸡毛

布壳铜钱缝得牢

踢毽声声口计数

好玩好乐健身操

文化考释:踢毽子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民间运动项目,起源于汉,盛行于唐,明代有了正式比赛,清代达到鼎盛。

虽然喜欢踢毽子的主要是女孩,但是它从来就在男女老少中都有爱好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它被正式纳入体育比赛项目,1956年举行了全国比赛;1963年编入小学体育教材;1984年国家体委将其正式更名为“毽球”,列为全国比赛项目;1987年成立了中国毽球协会,此后每年都有全国比赛。

在我国各地流行的毽子有不同种类,成都流行的属于最普遍的鸡毛毽中的小毽,过去都是女孩子自己制作。先用两层布壳夹一个铜钱(用铜钱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缝鹅毛管子时中间好穿针,缝得紧;二是为了毽子的重心低,好踢),缝成汤圆大小的圆形底板。把一支鹅毛管子剪成一寸多长,半截破成几瓣,分开,压成圆饼形,缝在底板上;另半截插满公鸡的尾毛,一个毽子就成了。为了这个目的,任何一家杀鹅、杀公鸡,鹅翅膀上的粗翎毛和公鸡尾巴上的花尾巴毛,都会被女孩子留着,或是自己做毽子,或是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做毽子。

在成都方言中,把毽子称为“毽”,读音要儿化;把踢毽子称为“打毽”。

踢毽子看起来简单,就是用脚去踢,其实变化很多,难度最高的已经成了杂技团的表演项目。

娄烦传统节日的传统和习俗(蜀中风俗图咏踢毽子)(1)

作者:绘画 杨麟翼 竹枝词 江功举

文化考释:袁庭栋

《蜀中风俗图咏》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