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支持英宗复辟(支持豪格称帝的八位两黄旗大臣后来都是怎样的结局)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然去世,因为生前没有立下皇位继承人,所以大清的皇位暂时空悬,此时最有力的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和豪格。不过双方谁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最终在协商之下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而豪格在这次皇位争夺战中什么也没有捞到,而且后来还被多尔衮陷害致死。

其实当时豪格还是比较占优势的,除了他的正蓝旗,代善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偏向于他,两黄旗的大臣们也希望是皇太极的子嗣继位,这样才能保持自己是天子亲领之旗的优势,所以两黄旗的八位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相继前往豪格的肃王府,言欲立肃王为君,以上(顺治帝福临)为太子,私相计议”。即让豪格当皇帝,立福临为太子,可惜豪格没能抓住机会。那么这八位两黄旗大臣在清朝是怎样的地位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

1、图尔格

图尔格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额亦都第八子,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年少之时便跟随父亲作战,努尔哈赤时期就因功封为世职参将。皇太极继位后也是非常重用他。

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图尔格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再次伐明。他与阿济格会师于延庆,然后不断深入明朝腹地,先后攻克昌平、雄县等城池,每次攻城,都是他率先登上城楼。

石亨支持英宗复辟(支持豪格称帝的八位两黄旗大臣后来都是怎样的结局)(1)

图尔格

崇德五年(1640年),图尔格又随多尔衮攻打锦州,此战图尔格身受重创20余处,却仍然在后面厮杀掩护,与明军力战,最终将掠获的牲畜悉数护送回来。战后叙功,图尔格进升“三等昂邦章京”,世袭。不久,皇太极又授予图尔格“内大臣”要职。

崇德七年(1642年),图尔格奉命随饶余贝勒阿巴泰再次伐明。此役,图尔格与明军交战39次,战战皆胜,俘虏明军36.9万人、掠获牲畜55万余头、黄金1.2万两、白银220万两。

顺治帝即位后,论功行赏,进封图尔格为三等公,不过次年图尔格就去世了,终年51岁,朝廷赐谥忠义,配享太庙。

2、索尼

与图尔格征战沙场不同,索尼是一个文臣,虽然他也上过战场,但是他更多的时间是在朝内做事,皇太极也非常赏识他。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引起了多尔衮与豪格的皇位之争。索尼等两黄旗大臣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起初他们也是支持豪格的,可是豪格在争夺之中 败下阵来,索尼等人转而支持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

石亨支持英宗复辟(支持豪格称帝的八位两黄旗大臣后来都是怎样的结局)(2)

索尼

在顺治年间,因为当初的恩怨,索尼被多尔衮削爵,后来把索尼发配到昭陵。顺治帝亲政后 把索尼召回来并委以重任。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弥留之际,命索尼和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小皇帝玄烨,索尼为四人之首。

康熙帝继位后,索尼尽心尽力的辅佐,但是索尼年老,有时候力不从心,在鳌拜打压苏克萨克的过程中他也是暗中支持,最终造成了鳌拜后来居上,把持朝政。

康熙六年(1667年),所以在家中病逝,终年67岁,朝廷下诏赐予他文忠的谥号。

3、图赖

图赖是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第七个儿子。图赖是清朝初年的猛将,他先后参加了大凌河之战、松锦之战、山海关之战,后又从多铎攻陷潼关,擒获南明弘光帝、隆武帝,战功显赫。

石亨支持英宗复辟(支持豪格称帝的八位两黄旗大臣后来都是怎样的结局)(3)

图赖之父费英东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图赖等人支持豪格称帝,在豪格争取失败的情况下转而支持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因此遭到多尔衮的记恨。顺治帝继位后,因年纪很小便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不过后来多尔衮把济尔哈朗挤兑出去,自己一人把持了朝廷大权。

顺治三年(1646年,贝子屯齐等揭发郑亲王济尔哈朗,说道图赖曾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所以在他去世后曾一度被多尔衮下令削去爵位。顺治帝亲政后,为他加谥号昭勋,立碑纪绩。雍正帝追封图赖一等雄勇公。

4、锡翰

锡翰是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曾参加松锦大战。皇太极去世后,锡翰与索尼、谭泰、爱新觉罗·涂赖、爱新觉罗·巩阿岱、鄂拜六人结盟于三官庙,立誓辅助幼主,六人如同一体。可是在多尔衮掌握朝廷大权后,锡翰投靠了多尔衮,后来因功被封为贝子。

顺治九年(1652年),锡翰因党附之罪与其兄巩阿岱、西讷布库、冷僧机等被杀。其兄爱新觉罗·拜音涂亦因此事受牵连遭幽禁,于以罪削爵,与巩阿岱、锡翰的后代俱被废黜宗室资格。

5、巩阿岱

巩阿岱是锡翰的四哥,皇太极去世后,他也曾宣誓效忠幼主,可是在多尔衮把持朝政后他投靠了多尔衮,后来被累封至贝子爵位。顺治九年(1652年),巩阿岱因党附之罪与其弟爱新觉罗·锡翰、西讷布库、冷僧机等被杀。其兄爱新觉罗·拜音图亦因此事受牵连遭幽禁,于以罪削爵,与巩阿岱、锡翰的后代俱被废黜宗室资格。道光年间签订《南京条约》的伊里布就是巩阿岱的后人。

6、鳌拜

鳌拜是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子,早在皇太极时期就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坚定的支持立肃亲王豪格为皇帝,可是遭到两白旗多尔衮的反对,双方协商之下立6岁的福临为新皇帝。

顺治帝在位时期,因当初的皇位问题,鳌拜遭到多尔衮的打击,不过他始终没有屈服,一直在与多尔衮对抗。顺治帝亲政后,鳌拜的好运也来了,顺治帝对他极为敬重,视他为心腹重臣,临终之际还任命他为四位辅政大臣之一。

石亨支持英宗复辟(支持豪格称帝的八位两黄旗大臣后来都是怎样的结局)(4)

鳌拜

康熙帝继位后,鳌拜逐渐成为一个权臣,前期有索尼的压制,他还不敢造次,后来索尼病逝,苏克哈萨被排挤后,生下的遏必隆唯他马首是瞻,鳌拜俨然成为“太上皇”,对皇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获鳌拜,宣布他30条大罪,逮捕入狱,念其以前的功劳,康熙并没有杀他,不久鳌拜在狱中去世。

7、谭泰

谭泰是满洲正黄旗人,参加了清朝初年的诸多战争,也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帝继位后,多尔衮把持朝政,谭泰与锡翰、巩阿岱背盟投靠了多尔衮,也得到了多尔衮的重用。然而谭泰变得越来越骄横,顺治八年,顺治帝下诏责罚谭泰专横并将他下入大狱,并让朝廷大臣商议他的罪名,鳌拜揭发谭泰依附多尔衮及营私擅政诸罪状,情况核实后谭泰被顺治帝下令诛杀。

8、塔瞻

塔瞻是武勋王扬古利次子,崇德二年(1637),袭父超品公爵,擢升为内大臣。崇德年间多次跟随皇太极出征,皇太极去世后曾参与谋立豪格为帝,在豪格争位失败后转而支持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顺治四年去世。

小结:

这八位两黄旗大臣,基本都在清朝初年立下了重要战功,皇太极去世后,他们坚决支持立皇太极之子为帝,可以说他们的坚持从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可是后来锡翰、巩阿岱、谭泰三人背叛当初的盟约,投靠了多尔衮,不过他们的下场也比较惨。其余五人虽然余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结局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