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课后反思完整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课后反思完整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设计?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课后反思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课后反思完整版

(第一单元)

1 白鹭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4.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语文要素】

5.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白鹭的形体美,初步感知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重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谁能猜出它是谁。(出示白鹭的图片,生回答)没错,这是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过白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白鹭)

2.简介作者和白鹭。(课件依次出示)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小组合作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学生汇报:白鹭的颜色、精巧的身段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齐读生字词。(教师重点指导“喙、嗜、铿锵”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

3.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嫌、嵌”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三、赏读第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自读,让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思考: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形象?

预设:

(1)课文开头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课文结尾写道:“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我从全文充满诗意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诗。

2.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颜色、身段的大小)

3.再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哪个自然段对这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出示第5自然段)

4.读第5自然段,思考:

(1)“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5.读第3自然段,说说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6.作者写白鹭的同时,提及白鹤、朱鹭、苍鹭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白鹭的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表达对白鹭的偏爱。)

7.指导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对白鹭的赞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各起一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白鹭》,深入感受白鹭的美。

二、赏读第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自由轻声读第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出示句子:在清水田里……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思考:

(1)由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句中说“白鹭站着钓鱼”,这个“钓”字好在哪里?(这个“钓”字用得十分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捕鱼说成钓鱼,体现出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

(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钓鱼”展开想象: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儿过来,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钓”,所以起名为“白鹭垂钓图”。)

3.出示句子:晴天的清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思考:

(1)从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的悠然)

(2)如果白鹭是在望哨,它在瞭望什么呢?(如:打探敌情)如果不是在望哨,那它可能是在干什么呢?(如:可能在思考怎样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或是如何养育后代,等等)

(3)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望哨”展开想象:白鹭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所以给画面起名为“白鹭瞭望图”。)

(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句子:黄昏的空中……而且具有生命了。

(1)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2)师:你是怎么理解“偶见”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3)师:从“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引导学生给这幅图画起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鹭的低飞”展开想象: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清纯美丽,宛若仙子,所以起名为“白鹭起舞图”。)

5.出示第9自然段: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学生讨论、交流: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请换一种说法。(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2)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呢?

(因为白鹭的外形漂亮,动作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是一首无声的歌。)

6.师: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再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师指导朗读。

2.从这样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突出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4.熟读并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板书]

1白鹭

白鹭是精巧的诗

外形美

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不同场景中的美

白鹭垂钓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起舞图

[教学反思]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由于学生对白鹭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授课伊始我先出示了白鹭的图片,让学生将白鹭的形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在教授第2~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从颜色、身段体会白鹭的外形之美,初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教学第6~8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他们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让他们给图画起名,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垂钓图”“瞭望图”“起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意境中。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不够,我没能让学生完成小练笔。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2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便”。正确读写并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文章中心,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懂得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语文要素】

4.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借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习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件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作“落花生”。

3.师: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许地山童年发生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第四声kòng,“便宜”在文中读pián yi。)

2.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1)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学法。

(2)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互相推荐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

(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花生的好处”和“像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2)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师:这篇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过收获节时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

3.组织全班交流: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笔墨,为什么?(课文主要是借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而议花生这一部分正好可以突出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父亲借助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的方法。(重点)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难点)

一、回顾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二、讨论交流,以导促学

1.学习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1)哪些词语写了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这是按照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

(2)“居然”一词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居然”一词写出了花生收获时“我们”姐弟几个出乎意料、高兴的心情。因为“我们”姐弟几个既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新开辟出来的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然而没过几个月真的收获了,让人很意外。用“居然”一词能强调“我们”姐弟几个喜悦与兴奋的心情。)

2.重点分析第三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4~14自然段,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2)体会花生的可贵。(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①师:通过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的生长特点,你能读懂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吗?(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

②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提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作用?(同桌交流:通过对比,突出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的精神品质。)

③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④小结:文中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些外表好看的水果没有实际用处。

三、了解课文写法,尝试练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2.师总结: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篇课文“借物喻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样能引发思考,让人想到身边的某些人。在此基础上用一段话写一写。(结合课后小练笔进行思考)

(1)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事物特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关联。如:由“蜜蜂”可能会想到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由“落叶”可能会引发“落叶归根、生命轮回”“无私奉献”等情感。

(2)学生尝试写一段话。(点拨:叙述时要注意说清楚事物的特点和由此想到的人的品质,抒发感受时不用大段议论或抒情。)

[教学板书]

2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买翻播浇收获

尝花生(略写) 做成好几样食品

议花生(详写)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 很有用

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理,富于哲理性的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社会上的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语文要素】

4.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小院,感受让作者及她的母亲魂牵梦绕的桂花吧。(板书课题,相机补充琦君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故乡的桂花和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故乡院子里,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回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桂花”的乐趣。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一、衔接导入

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们送桂花、摇桂花,泡桂花茶和做桂花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师: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桂花的。(与梅花进行对比来突出桂花的香气迷人。)如果让你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句子,你会怎么说?

桂花树(虽然)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样子笨笨的,(但是)桂花的香气很迷人。

2.师:那么,桂花的香气到底是怎样迷人呢?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桂花的香?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思考: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桂花的香?(从“不说、至少”体会到桂花的香气传的范围广,从“浸”字中体会到桂花的香气浓郁。)

②思考:为什么用“浸”,不用“泡”或者其他的词?(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其他词则体现不出这种情境。)

③指导朗读,带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朗读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写了桂花摇落后的花香。这时候有桂花的香气,更有作者因为爱桂花而产生的美好感受。这一个“浸”字,则写出了桂花香早已渗透在作者心里,渗透在作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里。)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杭州的桂花也是香飘十里,但是即使这样,依然不是家乡院子里的那种桂花香。)

3.过渡:听了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老师都沉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了。那么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香吗?不,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很多,但作者觉得最快乐的是“摇花乐”。

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师:(配乐)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桂花的快乐,欣赏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桂花纷纷落下的情景,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身上,就像沐浴着温和、舒适的春雨,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从这幅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摇桂花的快乐。)

(3)师:此时此刻,我们也都沉浸在摇桂花的快乐之中,你们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体会

1.家乡的桂花树才一棵,而杭州的小山上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飘十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浸透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是无可替代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2.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思考:只有母亲想家了吗?(不光是母亲,作者琦君也想家了。母亲用这句朴实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琦君则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它们已经成为作者幸福童年里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它们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四、拓展延伸

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种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事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板书]

3 桂花雨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飘十里

摇桂花——纷纷细雨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思故乡 桂花乡思永存

一年四季香甜 生活充满快乐

阵阵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思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以下两点:

一、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以上种种让作者魂牵梦萦。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待”。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语文要素】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谊。

2.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们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生自由说)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动物朋友,它是一种鸟类,它叫珍珠鸟。请大家看看它可爱的样子。(出示课件,相机板书课题: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读后指名交流。

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简单了解珍珠鸟的外形和个性。

外形: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个性:胆小,怕人。

3.学生自读学习提示,说说学习本课主要需要弄清哪些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与“鸟”的信赖过程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提示:可以在书上勾画出相关语句,也可以把“我”的表现和“小珍珠鸟”的变化对应着梳理出来。

2.小组分享、交流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

(1)“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预设:

“我”的表现小珍珠鸟的表现很少扒开垂蔓瞧他们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不去伤害它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稿纸上不动声色,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手中的笔不觉停了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2)教师归纳总结:小珍珠鸟是怕人的鸟,作者当然了解小珍珠鸟的这一特点,所以不去惊扰它,只在一旁默默关注它。正是这种对小珍珠鸟的尊重,逐渐赢得了小珍珠鸟的信赖。

四、体会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1.提问: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小珍珠鸟的可爱形象?你能体会到“我”和小珍珠鸟之间怎样的情意?可以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你的感悟,也可以结合朗读读出你的阅读感受。

提示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勾画、批注。

2.全班交流。

预设:

(1)小珍珠鸟刚刚出生时,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它可爱的样子。从“好肥”“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我能看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2)作者写小珍珠鸟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时,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从这些活灵活现的动作和幽默的描写中,我看出是作者的“放纵”才让小珍珠鸟如此活泼好动、无拘无束。

(3)作者描写小珍珠鸟时,用了三次“小家伙”这个词,我觉得作者就像父亲称呼自己的小儿女一样称呼小珍珠鸟,可见对它有多么喜爱了。

3.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提问:文章的结尾,作者说“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你认为作者是忽然产生了这种感受吗?你怎么理解作者的这种感受?

预设:

(1)作者说的“一时的感受”实际上是几个月来和小珍珠鸟朝夕相处后的情感迸发,“流泻”一词真切地表达了这句话是作者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

(2)信赖是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基础,因为信赖而产生爱、温暖、包容,所以作者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蔓、雏、柜、陪、眸”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2)“雏”的意思是“幼小的鸟”,可以结合“雏鸟、雏鸡、雏燕”等词语来记忆。

(3)“待”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dāi”和“dài”。“待”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停留,读“dāi”。

[教学板书]

4* 珍珠鸟

布置鸟巢:既舒适又温暖

熟悉过程在笼子四周飞

在屋子里飞来飞去

落在桌上 落在肩头

内心感受:信赖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赖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略读课文中迁移运用所学的方法,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来展开自主学习。我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问题,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下次我会注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深刻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