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

重温了一次 《恋战冲绳》,这部片子带着一种慵懒悠闲的夏天味道,懒散且轻松,没有任何压力,就像冲绳的海水,即使会有起伏,但是一切都将会归于平静和美好。

这是2000年的电影,主演阵容很豪华,有张国荣王菲梁家辉黎姿。剧本很简单,但是讲起来不容易。一个警察(梁家辉)带着女友(黎姿)去冲绳度假,撞见一个大贼(张国荣)正在跟一个黑社会老大(加藤雅也)进行一笔交易,而黑社会老大女友(王菲)带着交易的钱离开了,结果遇见了大贼和警察。还有其他三个角色,八个人都是主角,都显得那么漫不经心,身体在做着一件事,心里却都想着另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寻找爱情。于是最后,大贼没有作案,警察没有抓贼,黑社会也转正行了。最后的最后,这八个人成了四对,继续着这场关于恋爱的作战。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1)

《恋战冲绳》是一部经不起推敲的电影。电影开拍后,连导演都不知道结局会如何。陈嘉上说这句话的时候,承认自己只有一个想法,告诉了张国荣,没想到张国荣很感兴趣,还介绍王菲来出演。但是必须得承认,确实,它不严谨,不细致,甚至有些荒诞的无厘头,不过正是这种粗犷的颗粒感,凹凸、无序,反而让人回味悠长。

影片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像是一部略显滑稽的警匪片,直到几个男女主角的情感纠缠在一起,你才发现,这里没有警,没有匪,只有男人和女人,只有突如其来的爱情。爱情是人生最大的问题,爱情主宰了所有一切,剧中的几种爱情,也是很有意思。

一、爱情中的幸福递减定律——“七年之痒”的魔咒

这个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梁家辉饰演的阿达和他的女友Sunny。“世事往往是始料不及的,你还记得吗?海底隧道刚通车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兴奋,而现在呢?其实我和我女朋友的关系,就像一个教友和一间教堂那样。开始时,我会很虔诚,天天都想去;但是慢慢的,除了重大节日,我都不会再去了。最糟的,是我发觉,我开始不信这个教。”这是影片中梁家辉的台词。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2)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幸福递减定律”,是指人们在特定情况下从某物品中所得的满足,会随着物品增多而减少。正是在这个定律作用下,相爱越久,相处越深,对另一半的心理期望值就越匮乏和不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现象的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的现象呢?

七年之痒是新鲜感的流逝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刚在一起的时候,你侬我侬卿卿我我,你的无理取闹在我的眼里也是无比可爱,忍不住的想天天腻在一起,做什么都觉得有趣。即使偶尔的吵架也不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反而是让感情更深的润滑剂。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两个人的感情没有了新鲜感以后,剩下的就只有平淡,加上两个人朝夕相处,早已麻木了对方的存在,所以就不会再像以前那般有热情和包容。

七年之痒是矛盾的累积

结婚之后会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很容易引起夫妻互相之间的争吵,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慢慢积累起来,量变引起质变。正所谓人世间的绝望从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引发的一次次小失望,失望攒够了,就是绝望。

俗话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夫妻在一起也是同样的道理,相处七年,彼此的劣性以及缺点全部展现,而人们习惯性的喜欢原谅自己而不谅解他人,矛盾自然增多,七年,恰恰是矛盾的爆发阶段。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3)

我们该怎么面对七年之痒呢?

第一,高质量的陪伴。心理学认为,我们总会有一种把伴侣理想化的倾向,希望对方能够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来对待自己,如果和期望的不一样,就会感到失望甚至是不满。所以我们要学会高质量的陪伴,用心的去倾听对方的想法,看见对方真正的需求。

第二,避免去改变和控制对方。有时候我们总想改变和控制对方,于是伴侣就会用沉默、逃避的方式来回应相处模式。我们要尽量避免自己有这样的主观意愿,毕竟婚姻是两个人的共舞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第三,学会化解冲突。再好的感情,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冲突。在处理矛盾时,应该更自信地包容对待对方的不良情绪,等对方平静下来后再进行耐心地沟通。

影片中,最后阿达和他的女友Sunny还是以分手告终。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我们要认识规律,一方面要不断的保持危机感,为自己的爱情不断努力,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很多时候你觉得不幸福的时候,未必是你真的不幸福,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你一直幸福着,所以“幸福递减定律”让你慢慢对幸福的感知降低了,要珍惜当下的幸福。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4)

二、爱情中的马太效应——付出七分要留三分爱自己

说完电影中梁家辉演的警察阿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女朋友,黎姿饰演的Sunny。Sunny事事以阿达为先,阿达工作的时候绝对不会打扰,对阿达百依百顺,甚至连阿达要求分手时她都好像听不懂般的平静。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5)

马太效应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马太效应”无处不在。它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只有足够强大,才能获得更多资源,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而更强,使我们成为最终的赢家。在感情中更是如此,有的人把身段放得很低,姿态略显卑微,这样做不仅不会得到对方的同情,反而会使自己的处境更加可怜。

在爱情中,马太效应反应的是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付出七分要留三分爱自己。当你愿意多为自己付出,不断完善自己,个人魅力得到提升,反而更容易吸引对方。而当你一味讨好对方,则会让对方恃宠而骄,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对方却在投入过程中不断“增值”。

有句话说的好:爱情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失的越快。

所以,在爱情中永远不要以弱者的姿态出现,不要把自己置于被动、依附的,甚至受害者地位。而是去成为一座灯塔,以定见,去带领。也就是说,要让马太效应发挥正面效力。具体该怎么做呢?

1、控制需求感

你的伴侣不应该是你获得爱和幸福感的唯一来源。当你没有什么是只能从他那里得到的东西,那么他的优势在你这里就都不是优势。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不能成为你感情之中的唯一寄托,你的精神世界里,还有其他的快乐和幸福的来源。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你可以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有高质量的友情。

你把情感寄托在不同的人或事上,不只锁定于伴侣,对亲密关系来说也是一种能量的释放。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营好,不要让爱情有密不透气的感觉。

2、不害怕失去

在感情中,一定要有无所畏惧的心态。只有你不害怕失去他,他才会害怕失去你。放下绝对要在一起一辈子的执念之后,才能好好在一起相处一辈子。太在乎结果,往往是你谈不好一段恋爱的原因。

越害怕失去就会越会失去。《墨菲定律》中,有一条就是越害怕什么就越来什么。比如,你在公交车站牌等公交车,越是着急,车子来得越慢,而这时对面的车子来得反而更快。这种很明显就是一种心理作用,而心理作用对于个人的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越害怕失去越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时间都放在对方身上,而忘却了提升自己,忘却了给自己和对方留有空间,这样很容易让对方感到压力重重。这也是很多人说的,感情就像沙子,握得越紧,流逝得越快。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6)

3、掌控好自己的节奏

如果女生想要掌握住主动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控好自己的节奏,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固定生活习惯的,什么时候工作学习,什么时候休息,一周看几次电影,喜欢吃辣还是吃甜;而这些生活习惯,构成了你的生活平衡,也形成了你的生活节奏。

然而一旦你为了另一个人打破了自己的节奏,你则很容易在感情中失去自己,变成了围着他转的女人,不但你在他眼中失去了神秘感,也同样会让自己再难回到自己原本的平衡状态。所以,反过来说,如果你想要侵入到他的生活中,想要掌控恋爱的节奏,你要让他打破自己的平衡,进入到你的节奏中来。

比如,你可以让他知道你每周的时间安排,在不忙的时间才可以是他约你见面的时间;再比如说,你可以告诉他每天什么时候有空,让他养成一个,如果想找你聊天,就要选择你不忙的时候的习惯,从而一步步引导他适应你的生活节奏,这样我们才能在无形中,掌控对方的节奏,打破他的生活平衡,适应你的存在。

同时,无论你在爱情里,多么占据优势,永远不要放松警惕,不要失去你的经济来源,不要失去你的精神价值,也不要因为一个男人放弃了自己全部的世界。同样,无论你多么的低位,也不要失去信心,爱情的高低位从来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在很多女孩的观念里面,主动权意味着被爱,也意味着安全感,但是却一直不明白真正的主动权,就是一句话,离得开的人才最有理。

写到这,我想起了欢乐颂里的安迪和小包总的故事。高冷、高智商、高要求的“三高”气质女神安迪,因为童年的创伤,以及家族遗传病史的担忧,让她总是把自己的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而小包总呢,从来都是跟着安迪的节奏走,费尽心思打听到安迪的度假行程后,到普吉岛和安迪制造偶遇。“求投靠,求包养,求收留,”这么贱兮兮的话,估计是没几个男人能说得出来的,让高冷如安迪也是各种的无奈。

死缠烂打,紧追不舍是小包总一直以来的套路,他也懂得安迪需要什么,他也会投其所需。而安迪从来都掌控的一方,她冷静,理智,睿智。面对不喜欢自己的小包总母亲,她也不卑不亢,活成了肆意飒爽的大女主风范。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7)

无论如何,在感情世界,不能停止、等待、观望和固守,因为一切都是在改变的,即使你以前很优秀,但由于你的停滞不前,会有人觊觎你的成果。力争让“马太效应”在你身上发挥正面效力,帮你把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感情经营得越来越持久,否则,“马太效应”的副作用——苦难欺负弱者,会让你更加头疼。

三、爱情中的首因效应——一见钟情的产生

影片中,尽管sunny对警察男友百依百顺,可是男友依旧跟她分手了,爱情可能本身就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被分手后的Sunny,没有自怨自艾,也不再把阿达当作生活的重心,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眼神里也有了光彩,Sunny和闺蜜在游玩的过程中碰到佐藤,佐藤对魅力四射的Sunny一见钟情,情不自禁的求婚。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8)

常常听到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男女说:我对他一见钟情了。一见钟情在心里上有一种解释,就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在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份名为“关于恋爱经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显示,有55.2%的人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其中61.1%的男性和50.6%的女性经历过一见钟情。为什么会存在一见钟情这种很玄的东西呢?

其实一见钟情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一,外貌很重要。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人容易被外貌俊美的人吸引 ,好看的人也能赢得更多的信赖。第二,相似的人容易互相吸引。人格特征,价值观,经历,背景,兴趣爱好等,我们都更偏爱与我们有很多共同点的人,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相似的人更不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也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实现相互理解,良好交流。

一见钟情是大概是人海里的“久别重逢”,大概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见到林黛玉时,说的那句:“这个妹妹我见过。”电视剧《大明宫词》这么描述一见钟情:小太平上元灯节,揭开薛绍昆仑奴面具那一瞬小太平是愣住的,即使薛绍告诉她认错人了,她还是忍不住在转身的时候回头。

有句话说的好,如果我对你的皮囊都不感兴趣,那么,我又怎么会有兴趣去了解你的灵魂呢?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9)

的确,当异性之间初次见面时,首先能够观察到的,就是彼此的外表,如果对彼此的外表印象好,那么,双方之间才有继续交往下去的可能。对于外在,很多人可能不太自信。其实我们的容貌不能改变,但自身形象却能通过后天的改造而提升的。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保持干净清洁。这是对个人形象的最基本要求。第二,衣着得体大方。意思是该穿什么就穿什么,而不是什么潮穿什么,什么流行穿什么。第三,言谈举止合宜。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包括肢体语言都很重要,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正是因为首因效应,所以男女之间第一次见面显得尤为重要,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带来的印象“余波“最深远。精心打扮的你,会给对方传达一种“她是个精致的人”的印象。即便以后你不常打扮,这个刻板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很难挥去。

写在最后:

电影里的爱情充满了童话感,现实里的童话,故事不用到最后都知道是骗人的。《恋战冲绳》的故事已经结束了,阴差阳错之中,每个人都没有达成最初的目的,却似乎有了各自的归位。

在现实感情里,从一而终是多少恋情开始时的美好愿望。然而,聚散离合,是感情的常态。从古至今爱情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尽管每个人的爱情主题、方式都不一样,可是请你相信,我们终究会找到那一个和你势均力敌的人,然后不离不弃。

因为爱情,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日剧谈恋爱技巧(用三种心理学思维解读剧中的三种爱情)(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