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稳定性应用实验(三角形稳定的应用)

中国古人的认知源自实践。从哲学的层次认知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路数。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的思维角度明显不同。但认知的目标应该是殊途同归的。中国古代大约是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天的高度和地面的一些测量的数字是怎么样得到的呢?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即我们常说的勾三股四弦五。什么是“勾、股”呢?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商高答话的意思是: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做“商高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给古人推而广之提供了数理逻辑。中国古人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源自实践,也给实践选定了参照物,那就是“象”。大象无形,实践有物。象,应该言之有物,就是有所依凭。于是就有了“相”。目见木必须是有所依凭的,看得见,摸得着。“象”、“相”有何用?随着探索的深入,就有了“象、数、理”,“精、气、神”,“天、人、地”的类比关系和系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三个点,从数理上链接就成了面。古人发现了这个面的稳定性。应用最早的无非是食物烹饪,炉架,吊钩都是三点支撑。这只是在器的层面,属于最末端。上升到伦理“父、子、孙”三代稳定,则家庭稳定,家族稳定。“家、国、天下”,家稳定则国稳定,从而导致天下和平。治国无非“君、臣、民”,民安,臣服,则君心悦。治病也尊同理。伊尹汤液经法图就是这个原理。“辛散、酸收、甘缓”则肝畅达,咸苦化酸则心平,甘辛化苦则脾适,酸咸化辛则肺降,苦甘化咸则肾强。这些都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思维逻辑在起作用。

三角形稳定性应用实验(三角形稳定的应用)(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