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

文|依壹Talk

编辑|依壹Talk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3)

高速发展的科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它也快速地侵占了人们的时间、文化与艺术,人文精神逐渐消失,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孤独感与焦虑感明显增强。

动画电影具有治愈性,它能给人以愉悦感,启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引导人们寻找心灵的快乐,这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机器人总动员》动画为例,从角色召唤,场景隐喻,情节共鸣,视听语言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疗愈效果,并探讨其在引导大众积极情感,保障人们身心健康上的重要价值。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4)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5)

动画电影的艺术治愈作用

韦伯把人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大类。简而言之,工具理性追求工具的效能和技术的进步,通过技术的发展来满足人的功利欲望;价值理性主要是指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类尊严的关注。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是人文精神危机的根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具理性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价值理性也随之消失。人类本该是“操控者”,却因为过度依赖高科技与新媒体,而让工具侵占了我们的时间,侵占了我们的文化。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6)

在人文精神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我们更迫切地需要动画电影来缓解大众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引发深刻的思考,引导人文精神的回归。艺术疗法在全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礼记·乐记》提出以“反情”、“比类”等音乐调治心身,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音乐调治心身的观点。

针对五志过极造成的内伤,按照疏导的原则,可以通过健康的情感音乐,来宣泄自己的偏执情绪。在1930年代的西方南伯格将心理分析拓展为一种艺术疗法,当心灵受创的人与艺术对话时,会无意识地联想,移情,伤痛重现,积聚的忧伤排解,进而治愈。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7)

在当代,动画电影的艺术治疗具有无限可能。克里斯蒂安·麦茨在进行研究时,创造性地把心理疗法与电影结合起来。电影是人类欲望的产物。因为电影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和听觉机制,能够“激发人的潜意识”

动画片强大的画面视觉颠覆性,丰富的想象空间,强烈的主观个性表达能力,使得动画片的艺术治疗具有无限的可变性和可能性。动画片中的柔性化引导,常常通过召唤和整合,形象和隐喻,移情和共鸣来达到治愈的作用。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8)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9)

艺术疗愈在《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体现

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依然熠熠生辉。《机器人总动员》是一部科幻动画片,由皮克斯公司出品,华特·迪士尼公司于2008年发行。

与其他充满科技感的热血机器人动作电影不同,它以高度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外表冷酷,内心火热的机器人追求爱情的治愈故事。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0)

《机器人总动员》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从另一个维度来探讨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价值,并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观众的内心世界,以召唤、隐喻、共鸣等方式来实现艺术的疗愈。

(一)角色的召唤:映射和同理心

一部动画片要达到艺术疗愈的效果,首先要看观众是否能代入到动画片中的角色。卡通型视觉符号往往有实现理想过渡的作用。一个流行的卡通人物,往往能够将人们的潜意识带向渴望的方向。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1)

《机器人总动员》有两种类型的人物:一种是人,一种是机器人。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变得臃肿不堪,无法直立行走,只能依靠机器人进行日常活动。而机器人,则是有不同的功能,具有很高的人格特征。

这种反常的角色设计极具讽刺意味,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和转换:庞大臃肿的人类必须依靠智能机器人才能行动,但越是依赖机器人,机器人就越聪明,而人类却越胖越懒。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2)

这个精巧的人物形象设计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新技术逐步入侵我们的生活,人们在享有它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时候,也渐渐受到它给我们的消极影响。

例如,由于对电子产品上瘾,缺少锻炼,身材发福,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这样的形象,既是真实的,更是让人感到震惊。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3)

治愈系动漫里的人物,一般都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治者,一类是愈者。治者是可以治愈其他具有性格缺陷、情感缺陷角色的角色,他们的形象相对外倾,无处不在地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而“愈者”,就是被治愈的人物,他们往往会因为悲惨的命运、遭遇而变得内向,他们会感到孤独、悲伤、焦躁……伊娃与瓦力,在《机器人总动员》中就是两位主角,一位是“愈者”,一位是“治者”。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4)

瓦力,工业时代的典型代表,满身铁锈,只会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粗活,遇到危险时,他会采取鸵鸟战术,把自己缩成一只小箱子,性格懦弱孤僻。伊娃就属于后工业化时代,她有着一身白衣,流线型的身躯,她的工作效率很高,也很危险。

动画角色的造型是建立在观众心中的幻想和欲望基础上的,这两个特点鲜明的造型也暗含了阶级之分,瓦力在观众心目中属于“感情丰富的小角色”,而伊娃恰好符合观众对于高科技的期望值。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5)

两个机器人在一起冒险,充满戏剧冲突,美丽的伊娃治愈了瓦力孤单的心灵,瓦力勇敢地追求爱情,伊娃冰冷的心也被感动,这种跨越阶级的爱情,在这个科技含量低下的社会里,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爱情。

(二)情景隐喻——写实的表达

《机器人总动员》将地球与“真理号”太空中的诺亚方舟这两个未来想象的场景,用动画片特有的夸张手法来隐喻人类的生存困境,即生态与社会的失衡。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6)

尽管《机器人总动员》是一部以治愈为主题的动画片,皮克斯公司却一改喜剧的轻快欢快,而是以一种严肃而严肃的风格开始,并以大场面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故事发生在公元2805年,也就是电影的第一个场景,地球已经被毁得一塌糊涂,灰暗的天空与大地混杂在一起,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只有一台扫地机器人和一只蟑螂。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7)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堆积如山的垃圾堆相结合,将荒凉压抑的景象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却有一种破败凄凉的艺术美。影片开头三十八分钟,没有一个字的对话,寂静和昏暗的黄色,给人一种世界末日般的震撼。

这幅恢弘而又震撼人心的地球画卷,展现出了人类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以及在高科技与环境冲突中,人类的悲哀和无助。本该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被安排在了动画片的第二幕中,成为了“生态难民”,登上了诺亚方舟“真理号”,在浩瀚的宇宙中游荡。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8)

这里的高科技程度要高得多,人类过于肥胖,已经无法自理,一切活动都要靠躺椅和机器人来完成,就像是机械上的零件,一步一步走,人情味和社会性在这里大大减弱。

这艘宇宙飞船的四周,是一座座冷冰冰的机械建筑,到处都是快餐文化的瓶瓶罐罐,五颜六色的灯泡和高科技屏幕,再配上灰色和蓝色的色调,给人一种孤独和孤独的感觉,在这个社会的不平衡中。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19)

《机器人总动员》中的场景设计既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又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

整部电影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和反抗传统的艺术性,给观众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正是在这样一种视觉上的颠覆性影响下,人们开始深刻地反思生态和社会的失衡,而艺术对于人类心灵的治疗作用也由此而产生。

(三)情节共鸣——情绪调适

故事是动画片的灵魂,它把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为动画片和观众搭建了一座桥梁。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0)

从表面上来看,《机器人总动员》是一部孤独的清洁机器人瓦力为了寻找伊娃,离开了地球,登上了“真理号”宇宙飞船,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后,他终于守护住了地球,带着宇宙飞船回到了地球,并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但是这个故事实际上是通过描述瓦力渴望摆脱寂寞的情感需要,唤醒了一个在高速科技发展时代被工具所控制的迷失的人,让观众在艺术的美中得到了心灵的治愈。导演巧妙地运用瓦力这种贴近生活的手法,和观众建立起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1)

而在“宇宙之舞”这一高潮的部分,则将影片的主题融入到了动画的美学之中,成为了引爆观众情绪的导火索。瓦力为了保护地球上已经可以居住的绿色植物,可以让宇宙飞船返回地球,坐在灭火器上成功逃脱了小型宇宙飞船的爆炸。

伊娃赶了过来,见瓦力安然无恙,兴奋地释放出了一道道电弧。瓦力所乘的灭火器喷出的白沫和伊娃所喷出的蓝焰,在广袤无垠的星空之下,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宇宙之舞”,这不仅仅意味着瓦力获得真爱的成功,更意味着他唤醒了人类的情感。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2)

正因为这份美丽,人类才有了真正的归途。对他们来说,第一次意识到了身体的美和内感,这也是他们从虚拟世界中苏醒过来的原因,他们不会再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现实世界中,这也正是安德鲁·斯坦顿想要表达的主题。

(四)视听语言,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视听语言是电影艺术的基础,它对观众的潜意识产生了潜在的影响,通过影像、声音和剪辑,将动画的艺术美学传达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气氛,让电影变得更加有层次感和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传达主题,治愈心灵。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3)

《机器人总动员》采用线形叙述结构,把故事分成四段:清扫机器人瓦力一个人在地球上工作,一个人孤零零地工作;瓦力与美丽的伊娃相会,登上了“真理号”飞船。

瓦力和反派敖特斗智斗勇,成功地守卫着绿色植物的回归;瓦力成功地追求爱情,带着伊娃回到地球过上幸福的生活。

它严格遵循历史进程,按"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顺序组织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剧情变得更加明晰,也可以让观众跟着瓦力的爱情追寻,身临其境,体会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4)

对话是动画片中最重要的一种叙事方式,但《机器人总动员》却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它简化了主角瓦力的语言,将所有人的情绪,都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无对白”这句话进行了辩解,他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整部电影里都有对话,只不过是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来表达的。瓦力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很特别,我们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瓦力却可以表达他的意思。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5)

从表情上来说,瓦力虽然没有鼻子和嘴巴,只有一双眼睛,但他却能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眼睛向下翻,脖子向下耷拉,眼睛睁得大大的,双手张开,表达自己的好奇等等。

在动作语言方面,瓦力将自己孤独的心态融入到漫天繁星之下的景物中,达到了“情”与“景”的统一。画面的冲击力往往是直觉的,配上音乐,更能把画面的气氛渲染得更好,更能把情绪传达给观众。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6)

机器人总动员》把音乐运用到了极致;《FirstDate》用轻柔的曲调表达了瓦力对伊娃的爱;《ForeignContaminant》则用电子乐的快节奏,把“真理号”飞船上的紧张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都有一首轻柔的《ItOnlyTakesAMomen》作为背景音乐,当瓦力欣赏《你好,多莉》的时候,这首曲子就响了起来,而在电影的最后,这首曲子又再次响起,这首曲子用来表达伊娃和瓦力之间的感情,让这首曲子变得更加深邃,同时也让观众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7)

机器人总动员2分钟解读(深入解析动画电影中的疗愈特性)(28)

动画艺术治疗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治疗。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人们除了享受生活的便利之外,更需要《机器人总动员》这类优秀的动画片来抚慰心灵的创伤。

它既可以带给观赏者短暂的心理快感,又可以启发人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的反思,引导人们去追寻内心真实的快乐。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创作出一部能引起共鸣和认同,传达出更合理的幸福观的治愈系动画,探索动画的艺术治疗功能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书亮,黄心渊:《新媒体时代下的人文精神危机》[J].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8-31.

[2] 杨晓光,孙月吉,吴军:《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 [J]. 医学与哲学,2005(3):57-58,64.

[3] 李姝:《跨界对话与心灵表达:动画纪录片的艺术疗愈功能》 [J]. 中国电视,2017(10):61-65.

[4] 黄雨水:“高科技、低情感”生存困境下的心灵补偿:《机器人总动员》评析[J]. 当代电影,2009(3):118-120.

[5]冯学勤: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动画艺术:以《机器人总动员》为例 [J]. 电影艺术,2009(2):129-13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