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押题100题解密(考前必背福利来了)

初级押题100题解密(考前必背福利来了)(1)

作者 | 拖鞋哥团队

编辑 | 热热

本文为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离2018考研还剩16

公众号内容太多抓不到重点?

手里资料太多感觉无从下手?

专题整理了可写的答案依然很low?

继31期一周热点解析后,拖鞋哥团队将从今天开始,连续16天,每天为大家解析一道“重要”论述题。

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的答题班训练,我们的全程班、答题班学员已经在论述技巧与行文逻辑上棒棒哒,每道论述题将会刊登1-2篇优秀作业,供大家参照思考。

1

考前必背论述1

考前必背1:

【预测题】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0分)

推荐理由:国际传播每年都是考研试卷的常客,而考察的基本话题,无外乎是国际传播本身、中国对外传播的策略和中外新闻价值标准差异三个点,其中最后一个点在这些年渐渐淡出了主流学术讨论的视野。像这类高频知识,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掌握一套完整地思考框架,最终目标,是“什么题都能答”!

回答框架

• 新媒体特点——5分

• 新变化(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传播内容)——10分

• 应对策略(对谁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传播效果)——10分

• 结合案例——5分

ps:思路是从5w里摘出来的,不用每个w都答

1

参考作业一

答题班-V0408-小杰国际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由外向内(将国际信息传达给本国受众)的传播和由内向外(将本国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的传播。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时间、空间局限被打破,这都使得国际传播在新环境下产生了新的特点。然而,无论传播主体、形式如何变化,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传播形式依旧严峻,制定合理策略,塑造中国良好形象在当今时代尤为必要。一、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特点(一)无界的地球:时空界限得以打破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本国的突发事件、最新动态可以以最快的时间传向世界各地。例如,8·12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英国本地BBC新闻台的《News at Ten》节目立刻插播了该突发新闻,通过社交网络网友上传的视频画面播报了这则消息。新媒体的存在无疑使得来自现场的文、图、声、画等信息更加丰富,同时新闻报道快速还原现场也成为可能。

(二)丰富的主体:民间声音得以传播

新媒体打破了以往国际传播中国家、媒体等在国际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使得民间声音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帝吧出征”事件,就是民间自发,利用Facebook这一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国际传播,“帝吧出征”的确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而在新媒体出现前这种民间力量的国际传播很难实现。

(三)扩大的音量:数字鸿沟仍旧存在

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国际传播中的信息可以实现二次传播,同时国际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影响力也会随之扩大。然而,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也存在着“大国中心”的特性,即经济发达、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话语权较高,落后的国家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其声音往往被没湮没或是无法传出。

(四)透明的信息:丑闻难以掩盖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更加透明,尤其是在国际传播中,一国的丑闻往往会在互联网快速传播,加上新媒体即时性强、互动性强的特点,极易快速形成舆论,这也使得政府掩盖信息不再可能。例如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亲信干政事件,该事件最初由韩国JTBC电视台爆出,后经新媒体发酵,韩国国民通过社交网络快速形成舆论群体,在众声谴责之下,青瓦台无法再试图掩盖信息,朴槿惠也于今年3月下台入狱。

(五)狂躁的受众:舆论难以把控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被新媒体用户的主观臆断、以讹传讹所取代,加之新媒体信息爆炸、网民人数逐年递增的现状,“狂躁”的受众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愈发困难。与此同时,当前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本国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对外国际传播时也容易遇到外国势力运用新媒体发布反本国政府言论,企图瓦解政府,“和平演变”的情况。

二、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创新国际传播形式

政府要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增加资金扶持力度,同时还要创新方式方法,运用新媒体手段、新媒体思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例如,位于美国时代广场的“中国屏”播放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就是我国政府创新方式进行国际传播的突出体现。

(二)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传统媒体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多种语言主动发声、及时发声,牢牢把握话语权和引导权。例如2016年12月31日,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正式开播,开设了新闻频道(英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六个频道,利用传统媒体及面向全球传播的优势及时传播中国声音。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在Twitter等境外社交网络开设了官方账号,及时发布中国新闻;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还利用YouTube全程直播了央视春晚,这对丰富我国国际传播形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及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意见领袖:利用影响力主动传播

我国在进行官方国际传播的同时还要重视意见领袖的力量,培养和挖掘一批意见领袖为中国“代言”,及时传递中国声音。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的首席记者王冠就是范例,作为央视驻外记者,王冠常通过亮相本地电视台进行辩论,录制新媒体视频介绍当今中国等方式传递中国声音。

(四)公众:提升媒介素养

民间力量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应到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媒介素养,主动区分意识形态斗争趋势,在进行对外的国际传播时也要尊重和重视国外文化。

世界纷繁复杂,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诸多挑战。各传播主体只有重视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业点评:

特点按照1C 5W展开,对策采用主体分法,框架清楚,逻辑清晰,小标题更是引人注目。如果考场上能写出这样水平的答案,已经相当占有分数优势了,但仍有一些改进地方:

1、适当谈及新媒体下的时代特点,再和国际传播联系起来;

2、民间传播现已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再深挖会更好;

3、策略部分,还可以考虑新技术与中国优秀文化的结合,会更好;

4、结尾稍显干涩,可以结合萨义德的“他者”理论进行一段逼格式结尾。

参考分数:26分(满分30分)

2

参考作业2

全程班-E145-咸鱼

国际传播通常指以国家社会为主体,以大众传播为支柱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在过去,国际传播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传统官方媒体。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参与者更多元、传播活动更活跃、覆盖范围更广阔,呈现出了一些全新的特点。

一、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新特点

(一)网络社交媒体发展带来国际传播的强互动性

过去,国际传播使用的主要媒介通常是电视、电台、杂志,使国际传播成为单向性的传播活动,且传播覆盖范围相对局限。如今借由新媒体尤其是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国际传播的互动性与时效性获得了极大增强,经由各媒体的迅速扩散能在国内外引发热议,无形中扩展其广度、深度与影响力。

今年5月,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在演唱会过程中突发恐怖袭击式爆炸。事发瞬间便于推特引起热议并传至中国国内。其后,由于各大媒体的报道跟进与歌迷们的持续关注,该事件热度延续了较长时间,而这在过去鲜有互动、没有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的传统大众媒体时代是较难实现的。

(二)国际传播的互通一体性——新媒体发展联通“地球村”,牵一发而动全身

数字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即时海量的信息传播发展,并使得麦克卢汉“地球村”的语言得以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内容经由网络迅速扩散,并借由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手段在各国蔓延开来,世界各地的人可能用着不同的语言谈论着同一事务。这意味着,在国际交往日益紧密的同时,区域事件也可能会一触即发,演变为全球性事件。

今年朴槿惠被弹劾一事引发了全球热议。作为“家丑”,或许这并非韩国当局的本意。然而新媒体的强渗透性使得一切无处遁形。

(三)国际传播参与者与内容、方式的多元化

虽然国际传播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但过去由主流传统媒体垄断发声的情况已经改变了。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各媒体、组织、机构、甚至个人都能参与到国际传播中去。而国际传播参与者的多元,也使传播的内容与方式多元化。如我国过去的国际传播通常具有极浓厚的官方色彩,而如今由普通国人制作的(UGC)爱国宣传小短片也能在YouTube上大放光彩,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更真实地展示我国形象。

(四)数字鸿沟加剧国际传播不平等性

数字鸿沟指拥有信息时代工具的人及未拥有者之间的差距,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中的差距现象。在新媒体环境下,既有的信息、技术富裕国家借助优势能占有并利用更多的信息资源,使国家间数字与信息鸿沟日益扩大,带来不平等现象。如美国凭借信息技术优势向全球范围频繁传递关于第三世界的负面刻板形象,从而影响了当地发展等。而由于被传播一方不具备与之对抗的传播能力,是以只能“沉默”。国际传播间的平等问题只能在数字鸿沟的恶循环中日渐加剧。

二、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发展策略

(一)先发制人,积极掌握话语权

新媒体环境下时空界限被打破,话题可能会迅速爆发并进行病毒式传播扩散。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利用好新媒体“快、多、猛”的特点,及时把握舆论动态,积极掌控话语权,助推国际传播的发展,慎防被不轨不实的信息“抢占先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专业联合,完善信息发布以正视听

新媒体环境下国内议题极易发展为国际议题。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联合新闻媒体机构做好舆论监测,完善信息发布与民意反馈的制度与渠道,及时掐灭不当的“火苗”,慎防”燎原“。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也要积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与专业素质,走专业化道路,传递客观、专业、真实的报道;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适应国际传播的需求。

(三)有的放矢,进行分众化国际传播

当下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分众化思想也可以延伸到国际传播上来。在进行国际传播时,须充分了解当地的民情民俗,针对其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传播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全面立体,建设全媒体传播格局进行全方位国际传播

除去对新媒体实效性的利用外,各种新媒体技术对传播效果的加持也不容小觑。建设以全媒体为基础的国际传播格局,注重对新兴数字、多媒体、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利用,建立起立体化、智能化、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新型国际传播体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国际传播带来了更丰富的内涵与可能。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渐提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对内“写”好中国故事,积极改善信息环境;对外“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国际传播。兼顾内外,才能达到强有力地传达“中国声音”。

作业点评:

特点和应对两部分的论述的点都还不错,案例丰富,有说服力,开头结尾加分,结构较为完整,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新媒体的特点需要简述一下;

2、数字鸿沟那一点分析需要注意,涉及到因果关系一定要谨慎,用词不要绝对。

参考分数:26分(满分30分)

3

真题延伸

给出两道与本题相关的其他典型题,大家不妨做一些延伸思考——

2016 厦大学硕:为什么说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说明我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在国内外塑造国家形象。

2016 中传MJC 论述“讲好中国故事”的困境和破解之法

另,如果你有对此题或者我们给的两道延伸题有任何思考,欢迎留言分享

初级押题100题解密(考前必背福利来了)(2)

想了解更多可长按识别下方“干货合集”查看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