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下乡 为农民面对面(科技特派员带领更多农户种好)

科技特派员下乡 为农民面对面(科技特派员带领更多农户种好)(1)

李永泉(右)察看幼苗发育情况

“李老师,可以加个微信吗?”6月6日,阳泉市郊区千亩坪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场高效育苗技术培训结束之后,几个农民围拢过来,想要加科技“特派员”——郊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种子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永泉为微信朋友。“没问题,一个一个来。大家扫这个二维码就行,往后咱们可以在线上随时交流。”李永泉掏出手机耐心地和农民互加微信朋友。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从业36年来,李永泉始终扎根田间“办公室”,秉持“发挥一项特长、带富一方百姓”的初衷,为农民提供良种推广、良技普及、问题咨询等服务,带领更多农户种起“样板田”、走上现代农业致富路。

推广良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李永泉的分内工作,可有时他也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提起这份工作,李永泉笑称是“苦乐参半”的营生:“苦的是有的农民种惯了一个品种,对新品种存在排斥心理,我们得努力用新品种在试验田的表现、数据说服他们,并在生产中全程指导;乐的是农民选用我们推介的优良品种迎来了好收成,我们比他们还要高兴。”丹玉13、大丰26号、京科968、农大3138、晋谷21号、晋豆19号……2008年以来,他平均每年组织完成农作物品种试验4项、试验示范品种40个,累计向农民推荐广适、高产、综合抗性好的农作物品种近百个。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力促进区域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

良种搭配良技,农业增产增效才更有保障。向农民推介良种的同时,李永泉花在新技术试验、推广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他到晋中市昔阳县观摩,引进玉米品种先玉335及单粒点播技术,带领农民开启先玉335和类先玉335品种的种植新时代,使区域玉米平均亩产由过去的45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针对部分地块出现的玉米早衰问题,他实地调研提出保墒推延播种的应对办法,玉米早衰问题得以解决。针对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品种同质化严重、玉米大斑病潜在风险加大的问题,他组织开展玉米田间结构优化种植技术推广示范,累计推广面积5000亩。

一项项务实管用的技术通过一堂堂田间地头的培训送到群众身边,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郊区荫营镇矾窑村村民王锦文说:“李老师推广的玉米田间结构优化种植技术通过合理调整植株、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不仅优化了田间生态环境、降低了玉米发生病害的风险,而且使玉米亩均增产75公斤。俺们农民很受益,越来越多的农民种上了‘样板田’,真正实现了‘零成本增产’。”

阳泉市郊区是典型的工矿区,采矿区复垦及地力恢复是稳定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李永泉积极参加阳泉市郊区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生土熟化省级项目,连续多年指导区域新造地地力培肥工作,组织实施配方施肥试验,引导农民按照配方施肥明白卡科学施肥。

从选种到播种,从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李永泉都悉心研究,为农民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有辛劳也有收获,近年来他先后获得“郊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优秀指导员”“全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023年阳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得表彰我很高兴,但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我更高兴。”面对荣誉,李永泉总是这样说。

来源丨阳泉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