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无疑问,邬思道是雍正帝能够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讲的那样:

“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当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隐”方针,并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实,这不是邬思道第一次逃离,在这之前他还有一次逃离,只不过没能成行罢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为老四胤禛没有听从邬思道的建议拒绝审案,于是邬思道收拾东西,气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说的那样,自己刚从宫里回来,究竟是谁走漏的风声给邬思道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谁走漏的风声?

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1)

一、

要讲明白是谁走漏的风声,我们还得从刑部冤案这件事本身说起:

事情的缘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时飞扬跋扈惯了,结果犯下了强奸杀人案被人告发。为了逃命,他伙同小舅子刘八女买通了刑部大小官员,并让江夏镇的佃户张五哥冒名顶替。

就在行刑的头一天,张五哥的妹妹阿兰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号称“侠王”,此事当然不会不管,况且当年在江夏镇,他就已经跟阿兰暗送秋波了(仔细观剧,你会发现在江夏镇,这俩人多次互相注视)。

于是老十三胤祥报告给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场劫了法场,至此拉开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场之后,康熙帝为了难,于是召集了上书房大臣商议咋办?

上书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国维首先发现这是一次机会,毕竟是首辅,于是先发言:

“天子辇下首善之区,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请皇上处分。”

等于是给这个案件定了性,定性为了“骇人听闻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么必然就要审查了。

随后佟国维又说了一句:

“臣担心一层一层彻查下去,会牵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将无功而返。”

这惹恼了康熙帝,这跟朕打哑谜?

“那你说这个投鼠忌器,这个器是谁呀?这个又,这个又什么意思?”

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2)

二、

佟国维一看康熙帝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于是继续点他:

“圣明莫过于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们所能明言啊。”

面对康熙帝的追问,马齐也回答了,大体意思是讲宰相是管百官的,但是不能管皇子,所以,还得其他人来审案啊。

康熙帝听完是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一次,朕决心已定,无论查到谁,也不管他是鼠还是器,都要依法处治!”

既然要审案,那么就得有主审官,其实康熙帝能选择的人很少,有能力或者有意愿去审案的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两个人。

康熙帝不会不知道,也不会不清楚这个案件会牵扯到谁,说到底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审。

先说老八胤禩,他对老九胤禟他们讲的是自己不想多管闲事,可是随后自己就去了佟国维那: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来……八爷,其有意乎?”

毕竟连续两个差事,老八胤禩都没有参与,这次刑部冤案,他是要好好把握的,毕竟当时的形势来看,干掉太子胤礽,对老八胤禩最有利。

而老四胤禛这边,却犯了难!

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3)

三、

对老四胤禛来讲,他是愿意接这个差事的,理由有四:

1、老四胤禛算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京城出现这么大的冤案,他是要主持正义。更重要的是,受冤的这个人还是张五哥,当年在江夏镇对自己有恩。

2、老四胤禛刚刚经历了追比户部欠款的失利,逼死了康熙帝的发小魏东亭,又漏掉了三条该追缴的大鱼,惹得康熙帝不满,罚了他的俸禄。经历了这次失误,当然也只是他自己认为是失误,所以急于表现,改变在康熙帝心中的印象。

3、受康熙帝跟他讲的“孤臣”思想有关,虽然康熙帝重点放在“臣”这个字,而老四胤禛重点放在了“孤”这个词。他认为追查刑部冤案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愿意做这个孤臣,愿意追查冤案。

4、第四个理由就有点个人化了,不要以为老四胤禛是多么宽厚之人,他相当会记仇。这次刑部冤案的主角是谁?任季安和刘八女啊,当年江夏镇的下马之辱,不要觉得后来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他自己的行为,这背后就有老四胤禛的默许。

正是有了这些想法,老四胤禛从蠢蠢欲动,打算接手刑部冤案一事。

但是邬思道一句话就让老四胤禛恢复了冷静:

“这次刑部冤案审结之时,就是太子被废之日啊!”

这个问题很严重:

假如老四胤禛接手这个案件之后,没能彻查到底,那么张五哥能不能救暂且不说。其他官员和皇子们怎么看他?就像后来老十骂老十三一样:

“你不过是太子的一条狗!”

那么老四胤禛的上升之路彻底被太子胤礽给毁了,保了一个太子,丢掉了自己的仕途,不值。

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4)

四、

而如果一审到底,那么他将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毕竟此时的他名义上还是太子的人。更重要的是,康熙帝并不希望查到太子胤礽头上,真查到了,反而失去了圣心。

事实上确实如此,老八胤禩就是一口气查到了太子胤礽头上,最后康熙帝也不过是跟张廷玉演了双簧,烧掉了奏折,案件不了了之。

但是老四胤禛也难,以他的性格,他必然会接,如果不接,康熙帝会怎么看他?

必然会起疑心,这种疑心会葬送老四胤禛的政治生涯,都知道康熙帝希望他接,他不接,能有好果子吃吗?不光康熙帝饶不了他,太子胤礽也会饶不了他,甚至老十三胤祥也会怪他。

所以,老四胤禛不得不把自己弄病了,造成无法审案的现实,这样表现的一心为朝廷,既不得罪所有人,又能全身而退。

事实上康熙帝听说了这件事,果然很惊讶:

“什么?四阿哥病了?”

事实上后来确定让老八胤禩审案的时候,康熙帝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让老十三胤祥任副审。而老八胤禩自然也明白康熙帝派老十三胤祥来的意图,于是瞒着他把案子审了。

那么回到我们的题目,老四胤禛接了案子,还没有把自己弄病之前,邬思道为什么要走呢?

当年秋月汇报老四胤禛的时候,他是惊讶的,嘀咕了一声:

“谁走漏的风声?”

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5)

五、

那么纠结是谁走漏的风声呢?

当时在场的人只有三个,一个是康熙帝,一个是老四胤禛,一个是老八胤禩,当然还有守门的小太监、侍卫等。

会不会是老四胤禛自己走漏的风声呢?

他自己走漏了风声也说得过去,就是为了掩饰后面自己装病,自己表现的势在必得,最后又不得不退出,以此达到最好的效果。可是如果是他自己走漏的风声,他干嘛还自己问自己谁走漏的风声呢?所以,此种可能性极小,如果真是他,也等不到年秋月来汇报,自己就知道邬思道要干嘛了。

会不会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风声呢?

如果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风声,那么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他有足够的把握自己能主审该案。只有这种情况下,他为了迷惑太子胤礽,让他误以为是老四胤禛审案,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这种风险太大,不符合老八胤禩谨慎的态度,而且当时的情况老八胤禩主审的可能性远小于老四胤禛,他没有必要给他人助攻。

那么会不会是守门的小太监们偷听了后,走漏了呢?

有这种可能性,毕竟邬思道后来逃走的时候对老十三胤祥讲,要注意府里做秘密事情的人。那么这些做秘密事情的人很可能就有宫里的太监、宫女什么的,时刻汇报康熙帝的一举一动,因为康熙帝已经驾崩,自然就不留了。

可是这种可能性也极低,毕竟老四胤禛自己就在场,他们还有必要汇报吗?即使汇报,也不会汇报邬思道啊,他当时刚来府上不久,也没有必要汇报。

更何况一直在伺候邬思道的年秋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然不是正常的渠道获得。

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6)

六、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康熙帝自己传播出来的:

他早早就放出话来了,目的也是让其他皇子不要再来凑热闹了,降低选人的难度,造成既定事实。为什么李德全知道老四胤禛病了,就是因为他一大早是去雍亲王府宣旨的。得知得一个月才能好之后,康熙帝异常失望,只得退而求其次让老八主审,老十三副审。

而他能通过谁透露消息呢?

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老十三胤祥,毕竟刑部冤案就是他捅出来的,这也符合老十三胤祥的意愿。而李卫和高福又跟老十三胤祥关系密切,他俩兴奋地汇报邬思道,结果邬思道大失所望……

后来老十三胤祥也讲过的,刑部冤案就不该让老八审,当然,如果他能预测未来的话,他不会这么说。

雍正王朝邬思道是怎么进四爷府的(邬思道气呼呼地要离老四胤禛而去)(7)

综上所述,能走漏风声的只有康熙帝,其他人还真没有动机!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