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我昨天重温了《大决战—辽沈战役》,重温后发现很多细节之前的叙述没有触及到......

离开了锦州,我驱车前往另一个必须要看的辽沈战役遗址,那就是黑山阻击战遗址。

黑山县位于锦州市东北方向,沈阳以西,隶属于锦州市。离锦州150公里左右,离沈阳西部外围110公里左右。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

昨天晚上,我重温了《大决战—辽沈战役》,对某些记忆中的细节又强化了一下,也发现如果要把辽沈战役给不懂的人讲明白,还有太多太多应该继续补充完善之处。

01

《大决战》系列电影是大约1986年开始投入拍摄,1988年左右拍摄完成,1991年-1992年在大陆陆续上映的。

由于岁数和认知的提升,我今天看这部电影,又深深理解了一些导演的用心。

本片按照三大战役分为3部6集,今天看来,电影客观地重现了历史,稍有艺术加工和改造,总体来讲,不愧为一部专业而艺术造诣极高的大制作电影。

电影在一开始就有意客观塑造了蒋介石的形象,蒋介石在早期的宣传中,大多数以人民公敌等形象定位。

到了80年代底,由于脱离了以往的政治斗争氛围,所以,对蒋介石的刻画已经平和客观了很多。

电影一开始,先描写了毛泽东一行渡过黄河从陕北转移到河北,随后,用蒋介石给孩子们介绍中国的历史文物流失海外的情节,刻意展示了蒋介石爱国的一面。

毛泽东和蒋介石,虽然政见不同,立场不同,但是他们有一点是默契的,那就是中国绝不容许分裂!当年解放军炮轰金门,据说蒋介石知道后说“很好很好”。

因为蒋介石读懂了毛泽东的政治信号,那就是打击美国人分裂台湾的阴谋,金门炮战,中共不求占领金门,后期也不求杀伤敌军,没有过多军事目的,主要是一场政治目的的炮战。

炮战一直打了二十年,期间通知对方,单号打双号不打。甚至,后期炮弹专门往池塘软地等破坏力小的地方打,力求不造成任何杀伤效果,一直到中美建交,才由徐向前发布命令停止炮击。

因为,如果你不进行炮击,就代表了中共默认了中国分裂的“事实”(和南北朝鲜等分裂国家一样),不占领金门马祖等福建沿海岛屿,就是故意要和国民党有所接触,双方进行战争,就代表中国和台湾事实是统一的

台湾的势力自古有之,国民党对分子是毫不手软的,国民党坚决反对,所以,台湾在国民党手里,中共是放心的,知道台湾分裂不出去。

不过,以前的宣传也没有错,人的思维是偏堕的。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

我于中午午饭后大约12点多开车离开锦州前往黑山县,经过一段高速公路,随后走省道。

电影中,对蒋介石对东北的取舍思考描写得更细,不过有一个细节是我以前没注意过的,那就是美国顾问的态度是放弃东北。

这一点如果符合历史,那只能说明,美军顾问(巴大维)还是从纯军事角度考虑的。

还有一个细节是,何应钦曾经拜访过冈村宁次,冈村宁次提出的建议和蒋介石不谋而合。

蒋介石其实当时做出东北决策是很困难的:不战而退,于民心军心外援均不利,何况,如果东北野战军入关,华北也将不保。

而战,需要补充兵力,可是全国战场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再难抽调部队支援东北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绞尽脑汁考虑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把东北蒋军主力撤至锦州山海关沿线,有海路支援,也可以由华北策应,退可守进可攻。这就是冈村宁次和蒋介石不谋而合的想法。

但是,这个想法被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否了,卫立煌的理由是:撤出沈阳,等于放弃东北,同时置长春十万守军而不顾,在运动途中更容易被歼灭,而据说廖耀湘也曾支持卫立煌的想法。

蒋介石后同意了卫立煌的请求坚守东北,在林彪南下打北宁线以后,电影中描写蒋介石派顾祝同和卫立煌谈,让其派西进兵团东西夹击消灭林彪。但卫立煌认为派出西进兵团凶多吉少。

电影中很有意思,顾祝同和卫立煌不欢而散,顾祝同对卫立煌愤愤地说:想不到你们如此贻误战机,我不能为你们负责,遂摔门而去。

我想,卫立煌之所以按兵不动,和卫立煌了解我军的特点有关,那就是运动中歼敌是我军拿手好戏。

同时,卫立煌后期和中共过从甚密,和蒋介石貌合神离,我认为都说明,卫立煌真心地欣赏共产党,并且,根本没有信念认为可以赢得了共产党,能收缩兵力让共产党啃不动就不错了。

我认为这也是淮海战场上第一阶段国民党军拼命收缩徐州的原因。坦白地讲,攻城作战,在早期炮火和炸药不足的情况下,我军是很少打这样的仗的。

我记得最早的城市攻坚战是徐向前在1948年2月发起的临汾战役。

但攻打临汾,徐向前下了很大的功夫,最终以伤亡15000余人的代价,打了近两个月,才拿下临汾,主攻部队被授予“临汾旅”的称号。

我个人认为,临汾打得并不是很容易的。

到了1948年9月,与辽沈战役开始阶段同期,华野发动了济南战役,济南战役之后,国民党包括美军顾问团都认为,没有共产党拿不下的城市,只要想打哪就能拿下哪,因为济南城防据说是相当坚固的。

但是,打锦州和济南之前,中共还没有展示出很老道的攻城能力。所以,我个人认为,卫立煌收缩沈阳,既是这一认知的产物。

早期,中共对城市攻坚战信心也并不是很足(四平攻坚战和长春攻坚战都是失败的例子),经验也不是很够。

而卫立煌,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依托城市,还有点把握,如果是运动战,国民党一点戏都没有。

02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3)

下午14:50左右,我开车进入了黑山县城,黑山县不大。在辽沈战役中,黑山、大虎山习惯上是同时提到的,大虎山是黑山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我这次没有去。

我们继续说说辽沈战役的梗概,辽沈战役第一个阶段,是南下攻锦和解放长春。东北蒋军分三个重兵集团,兵力布置是:长春郑洞国1个兵团2个军10万人。

沈阳地区剿总总指挥卫立煌直接指挥2个兵团8个军30万人,锦州到山海关地区范汉杰1个兵团4个军15万人。总计55万人。

而东北野战军,正规军70万人,地方部队30万人,总共100万人

所以,《大决战—辽沈战役》在开始阶段中央军委开会时,毛泽东就在不得已同意林彪先打长春时说:现在林彪壮得厉害,手上有100万部队,而东北敌人只不过60万,经济上也超过了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让卫立煌集团撤退到关内,推迟了整个战争的进程,我实在是不甘心!

可见,我之前的分析是对的,毛泽东主要是从战略考虑的,而不是从什么指挥官的背景考虑的。

引申着顺便一提,网上有一些有关东进兵团侯镜如晚年的说法,不知道属实性。据说侯镜如对自己被定为民主人士很不满,曾说,塔山也就是一个丘陵,你觉得我可能攻不下来吗?

这种说法不管是不是侯镜如本人的意思,我都不以为然,因为塔山阻击战,蒋介石亲临指挥,国民党将领也不是军事盲,如果你不全力攻击,只是做做样子,分明是应付不过去的。

同时,这篇网文中更过分的是,说侯镜如说自己是南昌起义的指挥者,这个更离谱,因为起义时他只是贺龙20军教导团团长,并不是前敌委员会成员,何况,贺龙叶挺等哪个人资历也比侯镜如高。

所以,我严重怀疑那篇网文的真实性,侯镜如1955年参加民革,他历史上的贡献中共都很承认,并且,他在黄埔同学会等职位中起到了很大的统战作用。

根据他的粗略情况判断,那类文字显然不可能是他本人的意思,他的觉悟如果像文中所述般低劣,早就会表现出来了。

继续说辽沈战役,在1948年9月12日开始的孤立锦州,切断北宁线的战斗中,东野留下了山海关、锦西葫芦岛和锦州三个重要城市没有打,先占领了昌黎、兴城、绥中、塔山、高桥、帽儿山、葛文碑等重要地点。

并用4小时攻克了锦州北重镇义县,切断了北宁线上从锦州到唐山这一辽西走廊狭长地带的交通联系,同时,彻底包围孤立了锦州之敌。

攻克义县的部队也是后来参加攻锦主攻的第2、第3纵队,可见这两个纵队是东野主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敌军能从葫芦岛登陆向塔山东进攻击的原因,我认为孤立山海关锦西等一系列据点没打的原因是减少消耗,主攻锦州。

同时,为了配合东野攻克锦州,华北部队的2、3兵团发动了察绥战役,牵制了关内傅作义集团,使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加入关外战场(除了蒋介石生要过来的一个军),这也就解决了林彪的顾虑之一。

《大决战》系列电影,我认为非常全面地把全国战场一盘棋的战略艺术勾勒出来了。

这部电影是按照时间顺序全国战场一起描写的,刻画了全国其他战场是如何相互配合的,这样的描写让人感觉清晰,很明白各个战役之间的关系。

包括西北的彭德怀,接连发动了对胡宗南的战役,彭德怀在战斗动员大会上说:目的就是一个,不让胡宗南一兵一卒加入中原战场!

03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4)

开车很快到达了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这里在一条路的北侧,上台阶后,既是大门。

锦州战役国民党守军主要是第6兵团,兵团司令卢浚泉,但锦州总指挥是范汉杰。

第6兵团的4个军分别是93军、54军、新5军、新8军(所有叫新的军大都是美械装备的嫡系军)外加几个独立师。

这15万人是被分别部署在北宁线上从义县到唐山诸多地域的。

而守卫锦州城的,是各个军的7个师,分别是暂22师守备城北山地,暂18师守备城西和飞机场,暂55师、79师守备城南架子山、罕王殿山,暂54师守卫城东大小紫荆山,内城是184师和88师作为机动部队。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参谋长:董汉三93军-军长:盛家兴 副军长:龙泽仁 参谋长:殷开本。(辖暂编18、20、22师)54军-军长:阙汉骞,参谋长:杨中藩。(辖81、198师、暂编57师)新编第5军-军长:刘书翰 副军长:范玉书 参谋长:裴治。(辖26、60师、暂编50师)新编第8军-军长:沈奎,参谋长:李文昭。

(辖88师、暂54师、暂55师) 暂编64师。第79师。第184师(滇军孙渡部)。

而锦州战役开始后,东进兵团,是从华北傅作义集团抽调的1个军5个师(62军),和山东抽调的1个军2个师(39军)以及原驻锦西的54军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

西进兵团是由沈阳第9兵团的5个军11个师组成,分别是新1、新3、新6军及第71、第49军,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执行西进救援锦州的计划,序列如下:

第九兵团

司令:廖耀湘,参谋长:杨昆。新3军-军长:龙天武 副军长:杨昆 参谋长:李定陆。(辖14师、54师、暂59师)新6军-军长:李涛 副军长:刘建章 参谋长:黄有旭。(辖169师、新22师)新1军-军长:潘裕昆 副军长:文小山 参谋长:呈时杰。(辖50师、暂53师、新编30师)第71军-军长:向凤武 副军长:熊新民 参谋长:王多年。(辖87师、91师)第49军-军长:郑庭笈 副军长:陈衡 参谋长:周声复。(辖105师)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5)

这座烈士陵园,是在战后陵园的基础上改造兴建的,一进门的书型石碑上,写得很清楚。这个陵园是共和国60华诞的2009年重修的,这个碑也是同年立的。

1948年10月2日,林彪因国民党增兵葫芦岛(增加了新5军独立95师和烟台的39军两个师到葫芦岛,林彪原只派了1个纵队(相当于军)和2个独立师守卫塔山。

而现在敌人兵力共3个军和4个师)为由给中央发报想回去打长春,就是我前文说过的罗荣桓、刘亚楼说服后又重发电文的那一幕。

电影中,毛泽东接到林彪电报大发雷霆,亲自拟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准备发出。

东野这一边,满载着东野指挥部人员和大炮军火的列车已经停在了彰武车站,显然,对于回头打长春的决定还没有确定,火车先停下了。

车厢里,罗荣桓、刘亚楼和林彪在一起,罗荣桓先陈述了这样做的弊处,试图说服林彪。

而林彪面对罗刘二人摆出事实说:锦西离锦州只有50公里,无险可守,以1个纵队阻击敌人强大的兵团,谁有这个把握?

这时刘亚楼说,是不是把围困长春的部队抽调几个纵队南下?林彪摆了摆手说:那样的话,长春守敌势必突围,而沈阳之敌势必西进,如果锦州久攻不下,攻锦部队将受到东西夹击,重蹈四平的覆辙,太冒险啦!

说得好像都有道理,这时罗荣桓也低头陷入了沉思,刘亚楼还想说服林彪:问题是,问题是军委的意思。。。

林彪一下子站起来说了著名的一句话:问题?问题是我只准备了一桌子饭,却来了两桌子客人,这个饭怎么吃?

这时,三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气氛尴尬。罗荣桓想了想后又说:锦西葫芦岛敌人增兵,攻打锦州确实有冒险性,但是主席今年2月份就指示我们,要攻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促成全国战局大的变化,我看,这个险值得冒!现在,我们应该义无反顾。

林彪听罢,转过身来说:那好,都考虑考虑吧。随后,从墙上取下大衣,开车门而出。随后,林彪在车站踱步思考,罗荣桓下车继续说,电报刚发出,还来记得修改。

最终,林彪下了决心,口述给刘亚楼做如下派兵布置:以4纵、11纵外加2个独立师(独立4师和独立6师),坚守塔山防线,1纵放在高桥,做总预备队。

随后罗荣桓加了一句:我只有一个补充,炮纵主力加入攻锦。林彪表示同意。

我不知道真实的历史细节是不是如电影所述,但是大体上是符合历史的。

顺便说一句,塔山的部队由程子华指挥,11纵就是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董存瑞在辽沈战役之前的1948年5月既牺牲。

而坚守塔山主阵地的,是4纵12师34团,战后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称号,他们坚守6昼夜,打退了国民党军成团成营式的滚动进攻无数次。

04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6)

向里走,正中间既是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2009年10月重建的纪念碑高19.48米,寓意黑山阻击战发生在1948年;瞻仰广场台阶3级,寓意黑山阻击战历时3天3夜;纪念碑基座11级,寓意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11月。

碑身正面镌刻着“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几个金色的大字。

电影中,攻打锦州配水池的营长,被描写成了高营长,演员竟然是“赵尚志”(吉林籍演员高强)。这个高强,是典型的东北人长相,所以,让他演1营营长,我觉得很贴。

但是,我觉得倒没必要更改营长姓氏,就包括淮海战役中,那个金鑫饰演的营长和那个小警卫员,也有真实原型,但电影都改了姓名。

攻打锦州的北集团,由3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指挥。南集团由7纵邓华、政委吴富善指挥,部队大约20万人。据说攻锦很迅速,和火炮数量超过敌军的悬殊(我军近千门,敌军几十门)有一定关系。

打下锦州之后,长春守敌于6日后全部投降,对长春的围困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主要是南侧弧形包围圈,并不是一个圆圈,因为敌人只能向南逃窜,北面都是解放区,共12个独立师(1、3、4、6、7、8、9、10、11、12、13、内蒙骑2师),由二肖(肖劲光、肖华)指挥。

长春守敌主要是2个军—新7军和第60军,新7军是中央军嫡系,守卫城市西部,第60军是云南部队,守卫城市东部。

第一次打长春时,首先围绕着“大房身”机场进行争夺,外围战中歼敌5000余人,自身伤亡2000余人,但是大房身机场并未攻下。

而大房身机场,既是在新7军的防守范围,新7军的实力还是不弱的。

电影《兵临城下》就是以长春围困这一历史背景改编的电影,里面围绕着抢粮等细节,揭示了杂牌军和嫡系军之间的矛盾,最后,成功起义的故事。

历史上,先是60军起义,后来,新7军也放下了武器,而郑洞国,本是不愿意放下武器投降的,甚至,他接到周恩来的亲笔信时,也没有下定决心。

10月7日,新7军谈判投降,最后,10月21日,看大势已去的郑洞国率领直属部队400余人最终放下武器。电影中,也如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幕,其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说新7军参谋长龙国均(历史确有此人)求见,他让进来,龙国均以实相告说新7军也和解放军代表接洽协议放下武器,并说我们李军长让我来和你面谈,请你带领大家共同行动。

郑洞国很激动地对龙国均说:我任新1军军长在印度对日作战时,你就跟随着我,现在,你却如此无情,在我背后插上一刀。

龙国均正要解释,郑洞国摆手接着说:事已至此,我也不勉强你们,但你们也不要来打扰我,请解放军代表回去告诉二肖,让我放下武器,办不到!

要说一句的是,新7军军长李鸿,我之前看到的史料中记载,他在长春起义期间生病,并不知道起义的细节,也没有参与。

所以,电影中龙国均所说的,我无法断定是否属实。历史有太多的细节需要花非常多的精力才能知道,留给未来有机会再说吧。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7)

一如所有的纪念碑,下面的基座四边都有辽沈战役的浮雕,这些浮雕,大都有一个主题或者必须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群众的支前。

我参观战役纪念馆,感受最深的就是如此,国家对支前,提的位置非常高,就像是陈毅当年说过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05

下面重点要说说辽沈战役的第二阶段,围歼廖耀湘兵团。其实,黑山大虎山阻击战,并不是在第一阶段中攻锦期间发生的阻援战斗,而是锦州被拿下以后第二阶段的阻击战。

在战役的第一阶段时,廖耀湘西进并占领了彰武。但是,史料很少对廖耀湘这一阶段成功的原因有深刻的描写。当时东野的阻击,是节节抵抗,并不坚决。

我最初猜测是不是兵力不足所致,但又觉得不是,因为当时部署在北线监视沈阳之敌的有4个纵队(第5、6、10、12纵)共14个师,我认为和廖兵团奇虎相当。

而廖耀湘兵团,占领彰武后,在彰武磨磨蹭蹭了一周的时间,并未有其他建树,一直到锦州被攻占。

电影中,廖耀湘站在彰武车站的站牌前拍照,面带着影视作品中国民党将领常有的得意表情对着随军摄影记者说:知道这张照片意味着什么吗?林彪的大动脉被我切断了!

电影中下一个镜头就是林彪一脸颓废地坐在指挥所里发呆,但随后并没有体现出林彪被切断动脉之后的影响,反而是攻锦作战中上千门大炮开始发威。

据说历史事实是这样的,在廖兵团占领彰武之前,正好有一列火车满载着1700吨军火驶离彰武开往前线,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随后,东野开辟了另两条补给路线,一条从内蒙过北票,一条走赤峰,这两条路线都绕过了彰武。

而廖耀湘,占领彰武反而减轻了攻锦部队的压力,因为廖兵团在彰武按兵不动,坐视林彪攻锦得手。

据分析,廖耀湘不继续西进,是因为他认为切断林彪的补给,锦州一时攻不下来,林彪必定会因补给中断而放弃攻锦,而西进,反而不利。

但没想到,廖的赌注押错了,锦州31小时即被占领。不过,有一个问题还是困扰我的,从史料中查不到答案,很少有人触及,那就是:彰武被占领,不像是我军风格

而彰武被占领,也确实造成了我军的一些麻烦,虽然不构成太严重的威胁,但是后果还是有的,我很希望了解当时我军的高级将领和军委都是如何考虑的。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8)

这是我同学画的地图,我同学是少有的军迷加艺术大师,所以,文武双全。

上图很标准,彰武,位于沈阳西北方向,如果是从沈阳西进援锦,从彰武走并不是最佳路线,而必经之路,是黑山大虎山。据说黑山大虎山就是辽西走廊里的两扇门,开则南北通畅,闭则南北阻塞。

黑山地区北部的丘陵与南部的沼泽之间,有一条20华里的狭长地带,是西进之敌的必经之路。而第一阶段中,廖兵团没有到黑山大虎山,彰武很显然是我军自己放弃的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9)

从这段原国民党9兵团新3军参谋长李定陆的叙述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彰武没有发生大的战斗,几乎没有伤亡,是我军主动放弃的。可为什么要放弃呢?

我想,只能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看出廖耀湘的目的并不是西进,而是切断我军补给线,甚至,推断出他后面的所作所为,才会主动放弃彰武。

毕竟国民党第9兵团,是国军精锐兵团,寻歼它,还不是时候,第一阶段的目的,就是攻锦成功。而补给,却有其他路线和方法。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0)

纪念碑的西侧是罗荣桓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06

第二阶段,锦州被攻克后,中央军委指示东野先打锦西葫芦岛的敌军,东野遂制定了一个“锦葫作战计划”。

而国民党一方,蒋介石幻想继续夺回锦州打通与关内的联系,命令廖耀湘西进兵团继续西进。

这时,蒋介石招来了杜聿明,杜聿明和各方见面后,尤其听取了当事人廖耀湘的想法,廖认为西进、退回沈阳都不可取,唯有撤退营口才是出路。

随后杜聿明向蒋介石提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让廖耀湘西进,命辽阳的52军驻扎营口,廖兵团如果西进顺利,即夺回锦州,如果不顺利,则转道向南撤退营口,到了营口,还可以从海上威胁锦州。

蒋介石同意了杜聿明的这个方案,就连卫立煌都说,杜聿明聪明过人,摸透了老头子的心理,能解开这样一个困局,提出的这个方案能让老头子接受,最重要还能让廖耀湘满意。

随后的战役即从廖耀湘西进展开,东野发现廖耀湘兵团开始攻击黑山大虎山一线,遂坚决阻击,同时东野上报军委,改“锦葫作战”为歼灭廖耀湘兵团。攻锦部队的休整计划取消,迅速北上,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廖兵团。

所以,黑山阻击战,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东野迅速奔袭包围廖兵团争取了时间。而廖耀湘,攻击黑山大虎山也是不遗余力的,并不是佯攻,但林彪等人读出了廖耀湘的心思。

廖打黑山,一是可以保障侧翼,二是吸引我军主力,从而保障廖兵团向营口转进。但西进是假,撤退是真,否则,为什么之前占领彰武却一周未动,现在锦州被占,却积极起来。

所以,林彪和罗荣桓都看出了廖的目的,遂迅速做出决策,让10纵在黑山坚决死守,拖住敌人,命令攻锦部队第2、3、7、8、9纵休整10天的计划取消,迅速东进,从两侧包抄廖兵团。命独立第2师向营口开进,切断廖兵团到营口的退路。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1)

纪念碑的北侧是东野参谋长刘亚楼的题词——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2)

纪念碑的东侧是林彪的题词——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3)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4)

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和北侧基座上的战役介绍。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5)

纪念碑的后面北侧,立有纪念碑文,承四言诗的句式。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6)

再后面,是刻在碑上的烈士名录以及公墓。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7)

这个圆形的就是烈士大墓,这也是最早安葬烈士的地点,后期60华诞时又重新修缮了安葬着751具革命烈士忠骨的革命烈士大墓和贺庆积将军之墓等六个单墓。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8)

公墓的后面,就是一些黑山阻击战中10纵各级将领的单墓。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19)

在公墓后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两个廊亭,里面的墙上刻有烈士名录。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0)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1)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2)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3)

这是碑亭里墙上的介绍,东野10纵,是黑山阻击战的主角,司令员梁兴初,外号梁大牙,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更是一战成名。

梁兴初在抗美援朝期间担任第38军军长,38军是东北野战军1纵改编而成。

东野10纵辽沈战役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军长是曹里怀。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4)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5)

陵园东北侧的墙上的手印,是10纵军人后代所留下的手印。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6)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7)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8)

大墓的东侧,还有一些单独的烈士墓,叫群英会。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9)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30)

北侧西边的廊亭里,有一些烈士的介绍和高级将领的题词。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31)

西北侧的墙边,还有一些东野将领题词,叫纪念文碑,是各级将领的敬挽,包括林彪,右侧第一个就是林彪的题词。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电影大决战及辽沈战役历史和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32)

15:15左右,我参观完了烈士陵园,准备去往第二个目的地,离这里不远的黑山阻击战101高地遗址。

我们后面会继续介绍黑山阻击战和辽沈战役的后面部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