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圳中英街(发现深圳音频)

今日深圳中英街(发现深圳音频)(1)

——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2/01/16-23-22-309439.mp3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本期内容】

在深圳,有一条长250米,宽三四米的小街,以碑为界,一边受深圳管辖,另一边受香港管辖,这条街叫中英街。上世纪80年代,没有边防证的人想要从中英街买到香港和国外的进口商品,就要委托有边防证的购买,后者可以说是早期的“香港代购”。四十年前,国内早期的一批香港代购都买些啥?而内地又有什么商品吸引着香港居民呢?岁末新年,办年货前,送你一份百年中英街的“购物指南”。

从“一街分治”到“一街两制”

据资料记载,中英街社区(原属深圳沙头角)和香港沙头角原本同属深圳东部梧桐山脚下大鹏湾畔的沙头角,归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是一个以渔业、农业、盐业等小农经济为主的物产丰富的渔村,村民以客家人的吴姓氏族为主。1835年前后自发形成东和墟市,并很快发展成为深圳粮食物资的重要供应地,而墟市的收入成为沙头角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1899年3月18日,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香港英新租借合同》为依据,中英两国在沙头角进行勘界,划分两国分别管理的“深圳沙头角镇”(今深圳盐田区)和“新界沙头角乡”(今香港新界沙头角墟),中英街就是起源于勘界过程中形成的中英陆地边界线。以中英街上的8块界碑为界,沙头角分为了“英界”和“华界”两部分。

今日深圳中英街(发现深圳音频)(2)

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中英街的性质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回归前的“一街分治”进入了回归后的“一街两制”。

今日深圳中英街(发现深圳音频)(3)

2000年后,国内生产力进一步加速提升,商品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内地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2003年,香港开放内地居民自由行,内地居民赴港购物过关手续便捷;2010年后网络海淘、出国购物成为风尚……在潮流的进击下,中英街逐渐失去了购物天堂的优势,也流失了大量游客。

值得欣慰的是,中英街独特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和人文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增不减。界碑、警示钟、古井、古榕树等遗迹,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仍吸引着不少游客。最近,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带动下,沙头角被赋予了新的定位——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中英街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今日深圳中英街(发现深圳音频)(4)

百年中英街,见证了英国殖民主义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屈辱,见证了中国人民抗争、雪耻的骨气,也记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一国两制的荣耀,而现在,它正参与书写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篇章。

审读:孙世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