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回忆录一至三十全文阅读(皖北往事之高中时及工作初期)

我的往事回忆录一至三十全文阅读(皖北往事之高中时及工作初期)(1)

作者:赵汗青·刘欣华

娄庄中学高中高一(1)班,除去初中时尖子组成员,还有来自长集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县城里也来了不少学生,什么原因呢?

娄庄中学高二理科班学生邱平,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下可爆了冷门,轰动了全县。也难怪,高中老师大部分是平反昭雪的“老知识分子”,有不少人安排在娄庄中学教书。娄庄中学距灵璧县城又不过15公里,乘公共汽车也罢,骑自行车也罢,县城的孩子来上学交通都很方便。

班主任就是前文提到的邹全真。他是安师大中文系高材生,小时读私塾时就有天赋,因为太有才了,就被打了右派。劳动期间仍坚持学习,重新分配工作后,就可以大显身手了。高中部老师有教历史的孙宜圣;教数学的吴常志,还有刘爱芹;教英语的也姓邹;教体育的徐友国。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几门课的老师都是谁?怎么也想不起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大概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的光辉写照,而每个人在求学经历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像仲兴中学孟庆礼和娄庄中学的康文娟、宣祖华、王化甲等老师,在你的人生中会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的人,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邹全真老师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对学生要求极严,但他的课讲得也非常棒。特别是那堂《荷塘月色》课,他在朗诵时很有特点,课后同学们都模仿他。他介绍:《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在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荷塘月色》这堂课至今汗青还记忆犹新。虽然文笔很美,但爱国思想并不坚决,有逃避现实的意思。

考入高中的那些初中时的同学,除去尖子组的同学,大部分都忙着结婚生子去了。高一(1)这个班的班长叫方玉才,大高个,还有谁在班委会里都忘记了。同学中有点印象的除去尖子组的成员,还有毛所,是个小名,姓徐,徐崇山。李光荣,小名叫文化。司桂良,后来当过两次兵。赵振席,后来在公安局工作。还有邹老师的侄子、个子高,篮球打得好。还有姓顾、姓葛、姓张、姓杨、姓马、姓满等同学,大家进入高中,都知道拼命学习了。

到了高二这个下半个学期,汗青的思维有了变化,退学,走出家门去游历。那时高中部只有两年,时光短暂。

汗青是学十几岁的白居易,也是要学旅游作家徐霞客。

都说“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而汗青认为:“行万里路,可破万卷书”。就这样,放弃了高考。这时期,汗青南到福建省福州西湖游泳,到平潭与渔民兑换物品;东到杭州看三潭印月,到上海豫园吃南翔包子;西到成都看武候祠;西南到云南游石林;北到哈尔滨看冰雕,到沈阳看故宫,到抚顺看雷锋纪念馆。钱从哪里来呢?一是勤工俭学加工面粉布袋,二是跟父母亲要。父母亲的观点:只要你不违法乱纪,走你自己的路去。大哥要当兵,17岁去了部队;二哥要去当兵,同样也是17岁去了部队。至于汗青后来的本科、研究生、博士文凭,都是参加工作以后考来的,这些故事会在后文介绍。

这就是汗青的父母,有原则,有胸怀。

这个时期里,电影《少林寺》热播,兴起了武侠热。汗青的朋友中就有不少武术教练,像李久彦就是个风云人物。汗青与他的弟弟李小州关系较好。李久彦在娄庄各地“带堂子”,就是教武术,徒弟很多。慢慢的,他就到灵璧县城教武术了。后来,他苦学法律,成了一位法律代理人。虽然没有律师证,却打赢了好多场官司。至今住在灵璧县城,和汗青时常互动。

这个时期里,娄庄人民公社根据上级指示,改为灵璧县娄庄区委、区公所。区公所所在地仍在娄庄公社,娄庄集农历三、五、八、十日逢集。新中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驻地。

区委书记开始由杨广珠担任,后来由金供云担任,管辖娄庄公社(后改为娄庄镇)。蒋圩乡、宣圩乡、葛店乡、司房乡、长集乡,每个乡管理6到8个村,原娄庄公社所辖的杨集村、山东村、大山村、淹周村、鹅山村划入黄湾区,归大山乡辖。娄庄区所辖境南到沱河一线,西与宿县大店区相邻,北到新汴河,东与灵西乡连边。

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这个时期,国家为了强化治安工作,还组织工作队给自行车砸钢印,编发车号,给牲口特别是牛,烙上印。颁发证件,一度控制了偷盗现象的蔓延。汗青就有同学参加了这项工作。1983年,当时全国各地“流氓闹事”、“车匪路霸”抢夺财物和“猥亵妇女”状况严重恶化,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所以就有了一场“严打”行动。有个同学就在这次行动中被判了刑,在白湖农场种了4年水稻。

除了“严打”运动,还有一场“打狗”行动。

“打狗”运动就是防止狂犬病的泛滥。农村经常发生恶狗伤人的事件,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流浪狗,小孩更是主要的受伤对象。

现在养宠物的人,都会给自己和宠物按时打狂犬疫苗,就是为了防止感染上狂犬疫苗。但在80年代,医疗技术并没有这么的发达。在当时,狂犬病经常被认为是无药可治的病,而且狂犬疫苗价格昂贵,也不是人人都负担得起的。

娄庄中学蒋主任的儿子,年纪轻轻就死在了狂犬病上。

为了遏制狂犬病的蔓延,当时上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只能从源头出发,直接将狗全部打死。打狗运动展开后也确实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狂犬病例人数急剧下降。在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最低谷,加上疫苗研制也有所进展,这也让中国攻克狂犬疫苗更近一步。

我的往事回忆录一至三十全文阅读(皖北往事之高中时及工作初期)(2)

不久,汗青参加了工作,开始是公路工程技术员,参加了宿县地区交通局培训班,全地区每个区一人,同学中有韦集区魏纯才、黄湾区朱士力,浍沟区郭启荣,高楼区姓温,其他区的忘了。二哥赵勇退伍后任区城乡规划员,在县里培训。后来,想不起来什么原因,和二哥赵勇互换工作,他去安徽交通上学,汗青接任区城乡规划员。再后来,城乡规划员、土地管理员、矿山管理员合为一人,成立了一个机构,由汗青负责。

这个时期,汗青积极充电,参加了许多培训:像“中国逻辑与语言函大”、“中华律师函大”“海南大学法律函大”、“人民日报新闻培训”、“安徽日报新闻培训”、“辽宁省委党校刊大”、“海南外交学校”、安徽“未来”文学培训等。创办文学社,办文学刊物“虹桥”。然后,开始寻找油印机,买蜡纸铁笔油墨。这个“虹桥”就是燕王朱棣成为永乐大帝前,最后一场战役“三打娄子镇、大战齐眉山、血染虹桥”的虹桥。当时,人少忙不过来,就联系了马永加入文学社,刻印蜡纸、印刷,马永那时在区里看枪库,平时也就擦擦枪有空闲。文学刊物“虹桥”每期印刷100份,连续办了十几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汗青的文学作品在县里举办的大赛中,还获了个二等奖。

在领奖的时候,一个师范大专毕业的作者,文学作品只获了个三等奖。他瞧不起汗青,很不服心说:“他不过是高中毕业,写的作品也能获奖?”汗青听说过,深有所悟,便开始发奋读书,重新拿起课本复习,苦读了6个月后,考上了安徽财贸学院,就是今天的安徽财经大学,一边工作,一边上学。这也为以后考研究生、考博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