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汶利预告片什么时候播(一开始我没看过印度版本)

12月13日,由肖央、陈冲等人主演的电影《误杀》在院线上映,短短几天,票房过亿,好评如潮。这部影片虽然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但在细节之处与原版有很大的不同。导演柯汶利表示:“其实我也当它是原创在拍了,因为我一开始也没看过印度电影的这个版本。”而这些改动之处,正是使影片更具吸引力的元素之一。

影片讲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家人在失手犯罪后试图隐瞒罪行的故事。

在一次夏令营中,家中大女儿平平遭遇了同行者素察的强暴,并被拍摄了视频。事后素察以视频作为要挟,强迫平平在她家的仓库里与自己再次发生关系。平平十分恐惧,将事情告诉了母亲阿玉,二人一同到达约定地点,与素察发生了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平平失手打伤了素察。母女俩以为他死了,慌忙将他埋在自家后院的坟场里。

父亲李维杰出差回家之后,得知了这一事件,由于素察是督察长和议员的儿子,身后的势力非常强大,李维杰知道,一旦选择自首,即使他们才是受害者,也无法为自己讨回公道,反而会将牢底坐穿。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看过的犯罪电影中的情节手段,来混淆视听,制造一家人的不在场证明,从而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紧接着,一场源于两个家庭,两种地位,两个群体之间的斗争缓缓拉开序幕,而素察死亡的真相以及双方家庭各自的结局也被逐渐揭晓。

柯汶利预告片什么时候播(一开始我没看过印度版本)(1)

一、“1000部电影”为根基经典之作

《误杀》这部影片以及其原版,都是向经典致敬的作品,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经典悬疑犯罪片的情节与犯案手法。不同的是《误杀》所致敬的影片更加丰富,且融入了更多有料的情节,增加了影片的悬疑气息和情感内涵。

“当你看过1000部电影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稀奇的事。”这是影片中李维杰的一句台词。李维杰是一个悬疑电影的影谜,整部影片正是基于他对电影的喜爱与钻研而展开的,他虽然没有犯过罪,但通过这些影片他几乎通晓了所有犯案及隐瞒罪行的手法,才使得整个故事有可发展的空间。

电影中,李维杰所使用的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手法,正是经典作品《蒙太奇》中用到的手法。影片《蒙太奇》中,受害者的母亲利用15年前的录音来制造15年后的犯罪案件,打碎时间轴,将两次案件揉捏在一起,推动警方来破获真相。而所谓的“蒙太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镜头剪辑与重组的方法。

在《误杀》这部影片中,也运用了这样的手法来混淆时间。犯罪时间为2号晚上。李维杰在事发后,于3号上午带着一家人出门游玩,他通过与相关人物的交谈以及反复的暗示、强调,使这些人物线上的证人出现了时间上的错觉。把一场3号的相遇错安在了2号上,为男主一家人创造了不在场的证明。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似乎是围绕着“1000部电影”来创作的,其中很多情节都有其他经典影片的影子。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开头,李维杰从隐藏在监狱里的通道中爬出来;《希区柯克剧场》:李维杰买通狱卒越狱,却被活埋在棺材里;《看不见的客人》:影片中的父母出于父母之爱进行伪装,而犯下或者破获罪行;《天才枪手》:电影院中播放的情节,暗示小女孩最后的作弊行为;《杀人回忆》:影片最后一个迷茫而无解的眼神,试图在谴责什么,或者试图在寻找出路等等。

所以可以说,开头的一句“1000部电影”似乎是为全片奠定的总的基调。正是有了这“1000部电影”,才有了如此精彩的故事。


柯汶利预告片什么时候播(一开始我没看过印度版本)(2)

二、情节、节奏、喻意、渲染

《误杀》与原版相比,另一个精彩的地方,就是整部片中的表现张力更强,给人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1.节奏

与原版相比,《误杀》的情节进入更快,节奏更加紧凑。原版的《误杀瞒天记》中,电影前面部分做了更多关于这个家庭美好生活的铺垫,破案环节的叙述也更加冗长,进入主题较慢,整体片长近3个小时。而《误杀》不同,整体片长压缩至了112分钟,节奏更加紧凑,更具有可看性。

2.冲突

整部影片的冲突更加激烈,这也是影片比原版好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激烈的冲突体现在三个节点上。

其一是原版中施暴者只是拿着偷拍来的洗澡视频进行威胁。而在《误杀》中,在平平身上真正发生了强暴事件,所以当素察再次来威胁时,可想而知平平内心的恐惧与愤恨,为后面激烈的争执与误杀埋下了伏笔。

其二是原版中施暴者只是进行了言语上的威胁,在《误杀》中,这一幕演绎得更加激烈。素察与阿玉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阿玉遭遇了毒打,殴打的过程与李维杰看拳击比赛赛场上赛手的惨状交替播放,制造出了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平平受到了更强烈的心理刺激,她不仅要保护自己,还要保护遭受毒打的母亲,因此失手打倒了素察。

其三警察暴力审讯的现场。素察的母亲身为破案无数的警局督察长,在自己儿子的案子上却摔了跟头,无论如何也无法从这一家人口中探出漏洞。情急之下,她以平平遭受强暴的视频为威胁,胁迫阿玉松口,阿玉不仅没有妥协,反而愤恨地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兽”,将两方的关系再度升温,引向高潮。此时被激怒的督察长发现这些办法并不奏效,转而威逼利诱他们最小的女儿安安,狰狞的表情以及残忍的恐吓与小女孩无辜的眼泪形成对比,增添了情节的戏剧张力。

3.喻意元素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一个带有“喻意”性质的元素,那就是羊。当李维杰将素察的车推进河里时,羊在盯着他;李维杰与警员在施工现场发生争执时,羊替他挨了一枪;警员从坟墓里挖出的不是尸体,而是那只被打死的羊;李维杰自首后一只活羊从他面前跑过……

在整部影片中,羊这个元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对于李维杰的行为是一种监督,同时也是一种拯救。既有“替罪羊”的喻意,也喻意着底层人民的弱势地位。给影片本身增加了更多的内涵,也加入了更诡异的气息。

4.环境渲染

影片中的环境渲染也比原版更加强烈。国产电影非常善于用环境因素来带动情感表达。在这部电影中,当施暴者与受害者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时,昏黄且旋转的灯光,以及紧凑的声音节奏,都营造出了一种恐怖而诡异的气氛。在最后督察长到李维杰一家后院的墓地挖尸体时,天上下起的雨也正迎合了现场看客愤恨哀苦的心情。尤其当他们把李维杰事先替换好的“替罪羊”挖出来时,群众雨中的暴动,以及李维杰脸上放松却又迷茫、忧伤的神情,都衬托出了人物此刻内心的复杂情绪。李维杰也许知道,只是又过了一关,但还没走到最后。为整部影片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柯汶利预告片什么时候播(一开始我没看过印度版本)(3)

三、因果上的轮回,情节中的轮回

对于《误杀》的结局,许多观众声称没有原版好。在原版中,父亲不仅没有去自首,反而将尸体藏在了新建的警察局楼下,极具讽刺意味,喻意着只有将邪恶踩在脚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公平正义。这种深刻的喻意让很多观众大呼过瘾。

而《误杀》则不同,误杀给了我们一个完全本土化的结局。李维杰为了制止暴乱、为了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正确的教育,甚至是为了了结此事,抚平内心深处的不安,最终选择了自首。看似是一个无聊透顶的温情的底,但这个底却因设计得足够巧妙,留给了很多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

李维杰是否会入狱判刑,在这里且画一个疑问号。但影片结尾的彩蛋,播放了这样一个画面:他身穿狱服,在清扫室外的地面,流露出茫然的神情。这一幕在整部影片的开头就曾出现过。

回到影片的开头。在一场有点类似于《监狱风云》的监狱环境里,李维杰与一个往外运送死尸的人密谋协商,今晚把他与尸体一起运送出去,当狱警走后再偷偷把他挖出来。结果当晚李维杰睡着了,醒了以后却发现,身边躺着的死尸正是那个被他买通的人。他于是知道自己遭遇了算计,会被活埋在这棺材里,发出了凄厉的叫声。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影片中间也有类似的情节。只不过那个被活埋的人是素察。当警方依据线索来到藏尸的墓地挖取尸体的时候,虽然只挖出了一只“替罪羊”,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棺材盖上的血迹,那是活人被活埋在棺材里挣扎时留下的血迹。这足以说明,素察原本没有死,只是被打晕了,发生了“吞舌”现象,暂时停止了呼吸。又在醒来以后被活活憋死。

如果影片最后的彩蛋,真的预示着李维杰已经被判入狱,那么他虽然自首了,但他不仅杀害了督察长的儿子,还害得他们一家名誉扫地,失去了一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他进入监狱,督察长绝对不会让他活着出来,从而逼迫着他走上和素察一样的结局。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不仅是因果的轮回,也是影片中情节的轮回。从头到尾,谁是谁的铺垫,谁是谁的结局,全由观众自己把握。不禁让人大呼巧妙,看得过瘾。但这终究只是对结局的一种猜测而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故事,又或者李维杰最终在民意的呼吁下无罪释放。但这都丝毫不影响观众对于这部电影做下属于自己的解读。


柯汶利预告片什么时候播(一开始我没看过印度版本)(4)

可见,《误杀》虽然改编自《误杀瞒天记》,但除了故事主线与架构相同外,整部影片在细节的设计上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说,这部影片不是单纯的翻拍,而是在翻拍基础上的再创作。正如柯汶利所说,他忘掉了原来的故事,制作了更加本土化的故事。这也是《误杀》能够获得好评的关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