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狗更名了吗(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

小黄狗更名了吗(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1)

曾经风光无限的“小黄狗”最近负面消息频传。

上个月,据公安部门通报,东莞团贷网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唐军主动投案,唐军正是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尽管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3月28日立即发布公告,自称“目前,小黄狗运营一切正常”,但在网上各种“流言”面前,显得十分苍白。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黄狗由于公司资金账户冻结及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已经缓发今年3月全体员工的工资,合作伙伴的各项结算也延迟了。

小黄狗最终能否挺过来?业内目前普遍觉得并不乐观。

更重要的是,小黄狗的困局给这个“滚烫”的行业浇了一盆冰水。

如果再不改变现有的运营模式,不去“造血”,只顾“烧钱”,那每一个局中者,早晚都会成为下一个“小黄狗”。

小黄狗更名了吗(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2)

小黄狗官微截屏

流量变现前,“疲态”已露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行业的“疲态”已经显露。

笔者在上海虹口区多个小区发现,虽然新设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光鲜亮丽,但故障频繁,小区有时电话催个一两天,运维人员才姗姗来迟。

类似的问题在闵行、普陀等区也存在,居民分类投放的热情是被“点燃”了,可扔得太多,机器一下子满了,却迟迟不见运维方来清空。

表面看是运维人员服务不够勤快,但仔细闻,这里面透着资金周转不力的味道。

“对接我们小区的人,春节前后就换了3批,一个不如一个。”一位居委会干部颇感无奈,她听说,这家机器的运维方资金吃紧,正在大面积裁员,还把一些区域已经投放的设备转卖给了别人。

其实,只要简单分析下这些智能机的运营模式,就容易得出“入不敷出”的结论。

以上海北部某区的社区为主要投放区域的某互联网智能回收企业,其智能回收机的投放和运维成本全部由自己承担,仅靠变卖收集到的可回收物所得,杯水车薪,明显是投一台,亏一台。

但负责人接受笔者采访时,却十分乐观:“我们的盈利点在于流量变现。”

可流量真正变现前的这段时间,有多少钱可以烧?又能有几个人熬得过来?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按照每800户居民配套1台智能回收机来测算,预计全市要配套8000台至1万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到那个时候,才算有实力说流量变现——用机身和手机客户端赢取广告投放收入,并向客户定向推送信息和商品。

然而,据笔者所知,“百家争鸣”的上海市场,还没有一家智能回收机公司做到了这个规模,连投放数量超过1000台的也几乎没有。

小黄狗更名了吗(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3)

“爱回收”日前在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投放了10台智能回收机

资产过重,“大象”难起舞

就商业模式而言,智能回收机其实是个“老梗”,近十几年间,遍布小区、专收废旧衣物的“熊猫箱”“绿铁箱”就是它们的“祖辈”。之间的差别,其实只是插上了电,会辨识投放物、称重计费并在线兑现而已。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智能回收机的出现,一度弥补了上海“两网融合”网点数量少、对正确分类投放者缺乏及时激励的缺陷。

但谁说有了智能回收机,就一定要把可回收物投进机器里去?

目前,走街串巷的“游击队”依然存在,他们接到“老客户”的电话,踩着三轮车就把可回收物给办了,而且直接现金交割。

试问,和如此低成本的投入相比,智能回收机的成本优势在哪里?除非小区和运维方签订“排他协议”,不让“游击队”进小区。

除了成本负担过高,智能回收机还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游击队”上门收集,而智能回收机要居民走到它面前,在投放所得激励(现金)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相信很多人更愿意“偷懒”,选择前者。

近期,智能回收机还面临其他业内“轻资产”竞争者的冲击。一些网络平台“收编”了小区里的保洁员,由他们拿着手机客户端到居民家中收集可回收物,并称重结算。相比之下,坐拥一大堆笨重设备的智能回收机企业,运营成本更高,客户体验度也较差。

所幸,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迫于成本压力,正在开发物流精算系统,借助大数据来精简物流和人力,比如优化收运车的线路,出车一次可以尽量覆盖更多的小区、尽量满载而归,从而降低运维成本。

也有一些企业渴望加深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由社区志愿者接替公司员工看管智能回收机,节省智能回收机的用人成本。

但可惜,大多数智能回收机公司还沉醉在“流量变现”的幻想里,哪一天资本不再注入或在资本市场上“栽”了,入不敷出将是致命的现实。

小黄狗更名了吗(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4)

“两网融合”管理员给废纸称重,卖垃圾所得即时转到了交投者的支付宝账户上

垃圾兑现,能促进减量?

智能回收机行业的“泡沫”之外,再探讨下智能回收机与垃圾分类减量之间的关系。

让分类投放垃圾的过程变得时尚、有趣,的确可以激发投放者的积极性。可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有可回收物,更多的是湿垃圾、干垃圾和有害垃圾,它们也需要借助时尚、有趣的投放形式,来吸引更多人分类投放。

遗憾的是,湿垃圾、干垃圾和有害垃圾“不值钱”,上海市面上成规模投放的垃圾智能回收机,几乎清一色都只“吃”可回收物。

将来,市场力量如何深入参与所有类别垃圾的分类投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当下,智能回收机能否持续地“吸收”可回收物,则是一个更为紧迫的课题。

一旦发生上述“不测”,智能回收机没人运维,大量可回收物将“重返”垃圾桶,曾经的大笔投入成了一场空,这些将严重挫伤正确分类投放者的积极性。失去信誉的,不只是企业,还有曾经大力推动智能回收机的政府部门。

到时候,再后悔,再想重新“点燃”公众对垃圾分类减量的信任和认同,已经为时过晚;即使勉强“重燃”,整个社会又将付出更加大的成本代价,并且耗费更长的时间来重拾公信力。

基于此,社会各界不能简单地把可回收物智能回收当成纯粹市场化的举措,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督促。

最后,纵观国际先进经验,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是纯粹靠激励来成功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的,更多是靠严格的法制、完善的教育来实现。

从这点上来说,可回收物的兑现,更多是让人们觉得垃圾“值钱”“有用”“产生越多,得到越多”,而非“有害”“应该减量”,仍是一种依靠激励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的手段。

或许将来,智能分类回收机可以不再向投放者支付费用,而是向投放者采取诸如收取费用(其他地方不允许投放)这样的限制性举措,才能让公众真正意识到垃圾减量,即少产生垃圾的重要性(少产生就少付钱)。

毕竟,无论是垃圾分类投放,还是收运、循环利用,都存在不菲的成本,只有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才是最根本的环保之举。

小黄狗更名了吗(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5)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环博会上,章鱼回收展示的“二代机”,增加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共享充电宝租借等功能,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创造更多营收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