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红专街早市美食攻略(哈市这个农贸市场也用上了)

“记者妹子,我们农贸市场也有‘隔离舱’,保证各经营业户之间的安全距离,欢迎你来看看。”21日,记者关注了人流密集场所,推出报道《防疫有妙招,生鲜店自制塑料布“隔离舱”》,“隔离舱”将每个销售区域都划为相对独立的空间,避免顾客和售货员飞沫交叉感染。22日中午,记者接到这位农贸市场工作人员的电话后,进行了现场走访。

旧“贸”换新颜:果蔬住进隔离舱

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香坊大街41号的中心市场。入口处,一名穿黑色衣服的工作人员正指导来买菜的居民扫描龙江健康码、测体温。玻璃门上粘贴了一张“不戴口罩,禁止入内”的告示,对方称前来消费的居民都很自觉,进入市场戴口罩率为100%。

哈尔滨红专街早市美食攻略(哈市这个农贸市场也用上了)(1)

走进菜场,顾客较多,并不冷清,不过白瓷砖地面干净,环境宽敞,菜品摆放整齐。该室内农贸市场包括蔬菜、水果、干调、牛羊肉、百货等居民日常所需摊位。记者走了一圈,看到相邻的两个摊位间都竖起了大块塑料布,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全包围”,把做“邻居”的两个业户隔开来。干调档的陈师傅戴着手套整理塑料布,他说,一般业户们的操作台有1.5米宽,隔在顾客前,“和顾客距离较远,应该没啥问题。可业户之间距离非常近,这不,遮挡一下避免潜在风险。”为再次加强防挡效果,陈师傅正在用PVC管固定边角。

随后,记者联系到该农贸市场商管员董永军。对方表示,市场第一时间实施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建议做法,在看到媒体的报道后,不少业户更纷纷想招儿改善了用法。该市场是哈市知名零售、批发农贸市场,目之所及至少辐射周边8个社区,属于应重点关注的人流密集的室内场所。

哈尔滨红专街早市美食攻略(哈市这个农贸市场也用上了)(2)

疫情期间,该市场二楼美食城停业,一层的果蔬、肉类等区域一日未停业,日客流量超过800人,目前市场一层有九成以上的商户恢复营业,为降低人群飞沫、接触性感染风险,200多个经营摊床之间全部竖起了“隔离墙”。

“‘防疫三宝’更不敢落,每日工作人员上岗前都要扫码、测温、戴口罩,消费者也自觉遵守。营业时间里市场大喇叭播放防疫知识,工作人员处处提醒买菜居民保持距离,分散购买,目前来看很有效果。”该管理人员称,现在市场原本的7个出入口只开放3个供顾客进出,其中只保留一条员工通道,员工必戴工牌上岗。

记者绕到员工通道后身,看到空旷地方停放了一辆垃圾运输车,该市场经营业户正将纸箱、果皮等扔入垃圾筐中,垃圾运输车和手推式垃圾车全部封闭存放、运输。

卖肉小哥:案板一客一消毒

中心市场每日三次对一层到二层“无死角”消杀,每日早7点开业前、下午15时闭店后重点消杀,一名消杀人员身背消毒桶,手拿喷枪向地面喷洒消毒水。在他背后,还有一名人员对场所前的空地进行消杀。营业时间内市场保洁人员接管消杀工作,转为对室内卫生间、过道等公共区域、相关运输车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循环消杀。

“您放心,我这摊位时时消毒,每个客人交易结束后,我都会给案板和周围环境喷洒消毒液。”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的摊主手持75%消毒酒精喷洒案台。他给顾客介绍,每天下午闭市后,每一个摊主都会把摊位清理干净,同时清洗消毒、大扫除、不留卫生死角。

哈尔滨红专街早市美食攻略(哈市这个农贸市场也用上了)(3)

记者上前询问该摊主李红军。对方表示,为保证和顾客彼此间的安全,一天要换4个口罩,手套也是常换,为此囤了十多包。“免洗洗手液和消毒喷雾用量最大,边说边给记者展示桌底的一系列防护品,当有顾客现金付款后,他马上掏出洗手液,建议对方“消消毒”。

李红军告诉记者,他每早4点要来市场卸货,市场细致抗“疫”,有专人负责调配时间,安排业户卸货、接货时间,在业户间实现错峰卸货,“感觉不拥挤了。”为免聚集,有人员在旁督导。该商场广播在提醒市民“快速交易”,记者看到业户们有意加快服务速度。

目前哈尔滨开张营业的集贸市场都是硬件设施较好、场地较大的室内农贸市场,且在通风等要求上能够满足相关标准。但对于日常外出购物,也有市民提意见,农贸市场可以在显眼处设置块屏幕,上面显示“今日菜价以及各区域位置引导”,“农贸市场空间大,可疫情期间不适合逛。最好能让我们快速找到想买的菜在哪个区域,缩减停留时间。”

记者陈悦文/摄/视频拍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