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风格的白墙灰瓦效果图(镂空花格窗暗绿琉璃瓦)

仔细观察外滩高低错落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你会发现有一栋别具一格的大楼:四方攒尖式的顶部被暗绿色琉璃瓦覆盖,正面装饰有镂空花格窗,大门上方刻有孔子周游列国的石雕……种种样式风格迥异于外滩群楼。这是一栋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地标性建筑——中国银行大楼。

欧式风格的白墙灰瓦效果图(镂空花格窗暗绿琉璃瓦)(1)

使用权原属“大德总会”

这栋蕴含中国近代民族银行家们强烈爱国意愿的大楼,其兴建与中国银行的诞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段故事不得不提起毗邻的汉口路50号——原中国银行使用的办公地。在更早之前,在这里办公的银行名叫“大清户部银行”。清末,“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和多场中外战争失败的“赔款”,让清政府财政一度枯竭。为吸纳民间资金、增加政权财力,挽回统治权利,1905年9月,全国财政中枢机关在北京建立中国历史上首个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并向其拨款50万两白银,同年在上海汉口路50号设立分行。次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与“国际接轨”,建立预算制度,采取国省分税制改革等措施,“大清户部银行”更名为“大清银行”,资金追加至1千万两,其中6百万两由官商各半认购。新政的实施不但没能挽回清政府覆灭的结局,反而加速了这个进程。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并被赋予中央银行权利与地位,于1912年正式开业。1917年,在金融奇才张嘉璈的领导下,中国银行扩大商贾占比、整理中行京钞、收回政府欠款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得中国银行在1923年的商股占比已高达99.75%,基本摆脱了政府的控制。历经十余年发展的中国银行,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办银行,各项经营绩效均遥遥领先,居国内银行首位。

1917年8月,中国向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宣战,按照国际法惯例,德国成为中国敌对国,所以曾伫立在外滩边的德国总会大楼被中国政府回收,交由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银行使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也正式获取了外滩23号原“大德总会”建筑的使用权。

张嘉璈曾立下志愿:“以中国银行之奋斗经过……努力推进,何事不可追步欧美,甚或后来居上!”在他的带领下,1929年在英国伦敦、日本大阪、新加坡、美国纽约等地设立了中国银行分行,打破了外国银行在中国外汇市场的垄断局面并迅速超越。“中国银行饱经风险未见动摇……银行实力足与驻在上海的欧美银行相抗衡,必须有一新式建筑,方足象征中国银行之近代化,表示基础巩固,信孚中外。”1934年,正值人生巅峰的张嘉璈自信满满地提议拆除“大德总会”建筑,并在原址上新建一栋属于中国银行的建筑,这项提议得到董事会一致赞成。

造新楼沙逊无理争高度

1934年“大德总会”被拆除,中国银行邀请到“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华盖建筑事务所”童寯、“兴业建筑事务所”李惠伯等被誉为中国建筑界“四大名旦”的留英归国建筑师,为新建筑的设计建言。就职中国银行建筑科科长的陆谦受担任主建筑师,同时还聘请英商公和洋行的乔治· 威尔逊协助设计。

根据1934年中国银行副总经理贝祖贻主持大楼的管理处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记载,陆谦受提出的两份单塔方案和公和洋行提出的三份双塔方案都未被采纳。会议最后决定在黄浦滩路(今中山东一路)和圆明园路分别建100米和60米的塔楼沿仁记路建35米高辅楼,并请陆谦受与公和洋行分别绘图。在方案还未定下来时,贝祖贻就隐隐约约感觉到该方案不会通过,所以又另请公和洋行设计了由高101米34层双塔楼和沿仁记路长度165米裙房构成的新备选方案。

不出所料,当时的第一高楼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不甘让出第一高楼的头衔。犹太人沙逊仗着自己是租界内高额纳税人、许多租借事业的资助人,向工部局施压,要求他们拒发建造34层的建筑执照,并以中方施工技术力量不够、与相邻建筑距离太近等似是而非的理由,要求中国银行新大楼建筑高度不得超过隔壁沙逊大厦“绿色方尖锥屋顶”

的77米。

彼时作为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宋子文对沙逊的无理要求也无能为力。后更改设计,将原设计稿中的34层101米高的双塔楼改为17层74.5米(包含旗杆高度)的单塔楼,仅比沙逊大厦低2.5米。

1936年10月10日,宋子文主持了中国银行大楼的奠基典礼,1937年大楼结构大致完成。正当工程即将完工之时,抗日战争爆发,扫尾工程再度延搁;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军管会在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宣布接管银行并立即恢复营业,此时中国银行才正式入驻大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用银行,办理国际结算、支持外贸企业、服务侨汇业务。同年12月,中国银行总管处由上海迁回北京,原上海总行改为上海分行,仍在该大楼营业。

上世纪1980年代早期,外滩中国银行大楼进驻了除本行外的人行、工行、农行、建行等各大行上海分行、中国人民保险上海分公司、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及中国茶叶、畜牧、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多家外贸公司,中国银行大楼成为当时上海的“金融中心大厦”。

欧式风格的白墙灰瓦效果图(镂空花格窗暗绿琉璃瓦)(2)

内装饰曾参阅老照片

1996年,中国银行大楼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上海章明建筑事务所为这栋花甲之年的建筑进行修缮。

在外观上,独具中国特色的四方攒尖顶在“修旧如旧”的理念下,用经蓝绿色预氧化处理后的铜皮重新更换,让四方攒尖顶重现古朴的一面;更细致的修缮则体现在大楼入口门楣上的“孔子周游列国”浮雕,在历经战火后,浮雕被厚厚的水泥砂浆覆盖。章明建筑事务所精心将上面一层泥浆剥离,露出端坐在30多位正在渔樵耕读、吹拉弹唱、撑船打铁、裁衣补锅等各式人物中间的孔子。

中国银行大楼内部修缮因为内部装修图纸遗失,只能参阅老照片试图还原空间的场景:保留颇有特色的装修精华,如底层门厅、底层和二层营业厅、三层行长室、电梯厅等区域,精心复原了钢门窗、青铜装饰、部分壁灯等已损坏、缺失的特色细部;保留了以面积巨大、规模恢弘而著称的“远东第一银行营业大厅”里的16根黑色大理石八角柱和弧形大跨度拱顶上精美古铜装饰带,同时还升级了空调及照明设施。

修缮在立足于保留历史建筑最大特征的基础上,更多考虑当今使用功能和审美情愫的“协调性”设计手法,没有一味追求过度还原建筑的风格,让中国银行大楼重获新生。

欧式风格的白墙灰瓦效果图(镂空花格窗暗绿琉璃瓦)(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