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丽的鹿角感想(美丽的虬角)

虬角就是指将海象牙染成翡翠绿色,它的断面成脑状,密度比象牙大,有一定的手感和质感。这种将海象牙染成绿色的工艺只有清代造办处独有,所制产品如烟嘴,勒子,印章,葫芦的小口盖,蒙心,气眼等小物件。清代没落后此手艺流传到了民间,但只有极少数的工匠才会,到现在这种手艺几乎已经失传了。

看美丽的鹿角感想(美丽的虬角)(1)

清 虬角诗词烟壶

虬角:秋觉 qiū jué

海象牙就是常说的海马牙,海马牙纹理粗糙,一般不适合制作雕刻很精致的大件,经常用来制作印章的章料,海象科动物海象的长牙(上颚犬牙),一般长0.5~1米,呈扁化的三瓣形截面,大多呈微黄的奶油色,质地比象牙和河马牙粗糙,内芯接近普通骨质。波斯人常用于制造剑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常用于制造棋子和珠宝盒。海象牙主要来自北冰洋附近的海域。

虬角雕人物故事象耳瓶

提起虬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龙生九子”中虬龙之角。其实,虬角在艺术品市场上就是指海象的牙齿,行内人也有称作“秋橛”。在去年北京保利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虬角海上仙山摆件,估价8万至12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0.4万元。

看美丽的鹿角感想(美丽的虬角)(2)

清代中晚期,犀角来源稀少,常以“虬角”取代“犀角”。清代用“虬角”雕成一些小品器物,作为文案上的陈设清供和把玩品。这件虬角海上仙山摆件是乾隆盛世时耗工费时、不记工本的佳品范例。其雕刻只占三分工,而磨工却占至少七分。每个细小颗粒都需以极微之特制工具打磨成形,旷日持久,以人工之力仿自然天成之样貌,令人叫绝。此类作品传世仅知三件,此为其一,另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件为私人收藏。底座与虬角山子构成蓬莱仙山之意,置于案头,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

看美丽的鹿角感想(美丽的虬角)(3)

在清代晚期,还有将海象牙染成翡翠色的工艺,以其制作的器物一般也只供宫内人员或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享用。清代之后,此种工艺流入民间,但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据说在民国初期的上海,能够拥有一件虬角制成的烟嘴或印章之类的小器物就能够显示出此人的身份和地位较高。到民国中期,因为会这种手艺的人相继离世,这种染色工艺也就失传了,到现在依然无人能为。在去年的拍卖市场上就曾出现过一只使用该染色工艺制作的手镯,虽然没有成交,但也可以看到其与翡翠极为相似。

看美丽的鹿角感想(美丽的虬角)(4)

《茶音闲谈录》关于虬龙的记载

是现代是唯一书面介绍虬龙的,《茶音闲谈录》部分摘要如下“年轻时学修书,曾经遇到一个客户送来一本钱币类鉴定的书籍,当时书盒破损严重,丢失了一个“别子”,另一个“别字”是翡翠一样的绿色但是颜色很深,有一种黑绿色的感觉,师傅说是虬龙,之后给我开了一张单子让我去安排,还有一些是矿物颜料,和一小瓶铜粉.....海象牙先被切成片,放在白醋里泡了很久,泡到用针扎下有一种黏黏的感觉时就取出,用先前准备好的铜粉和矿物颜料混合的泥浆包上海象牙,之后包上白棉布......大约1各月左右我们打开棉布包更换那个泥浆时海象已经有灰绿色渗入,反复大约3次,颜色就很深了,但是和原来的虬龙颜色相差还是很多,这时师傅把海象放在,西藏出的青金粉颜料水里煮了半个小时之后突然取出用冰块盖上,听到很细的声音像是牛筋崩裂,我们又反复先前用铜粉混合的矿物泥浆的步骤.....”

(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czcpgf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