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

在我们的小学阶段,《格林童话》几乎是人手一册的童话宝典。这部童话中,所有的公主都要等着王子来搭救,公主都嫁给了王子,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几乎没有人问过这本享誉全世界的书是什么如何诞生的?这些故事的源头又在哪里?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1)

一、童话诞生

1806年10月,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攻占了德国首都柏林。这一年的11月1日,一对名为格林的兄弟俩,亲眼看着趾高气昂的法国军队开进了自己的家乡卡塞尔城,德国沦为了一个地理概念。

为了让自己的国家的文化不至于断层,为了让德意志民族在精神上拥有一个共同的家。格林兄弟作为民族精神的拾穗者,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希望为已经亡国的德意志民族提供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2)

于是,他们开始像中国的蒲松龄一样,收集各式各样的民间故事,并将其命名为“Marchen”。格林兄弟收集故事的初衷,并非要将其作为“儿童读物”,而是要献给那些最年长,最严肃的人,让他们认为这部书对于诗、神话和历史都很重要。

在格林童话的原始版本中,记载了每一则故事的来源地,以及它们的起源、流传和变异。

为此,德林兄弟在前言中写道“不同版本的故事以及所有该放在这里的注释都在附录里了”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3)

由于德国还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所以格林兄弟记载的这些神奇的故事不受现实生活条件的约束。他们讲的故事并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空间,而且无论阶层的高低,无论年纪的老幼,大家都爱倾听。

即使他们认为故事令人难以置信都无所谓,因为它是艺术手段,目的是营造出一个不依赖于日常现实的世界。最重要的是,每个故事的都会迎来一个美好的大结局。

当这种形式的文学传入我国之后,翻译家孙毓修先生将其定义为“童子之用”,故命名为“童话”。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4)

二、童话的源头在北欧

格林兄弟,哥哥叫做雅各布格林,弟弟叫做威廉格林。在他们的童话集出版之前,威廉格林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到:“我看来,《埃达》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诗集,在各民族留下的严肃、宏伟的叙事作品里,我必须得将它视为最杰出的诗篇之一。”这封信的收件人就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

事实上,格林兄弟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翻译家。将北欧的著名神话史诗《埃达》翻译成德文,并将其重新用清新脱俗的语言重新洗稿一遍,于北欧神话就被改头换面成了《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5)

在格林童话的开篇,也就是著名的《青蛙王子》开头写道:“国王最小的女儿去到森林,坐在了一口凉井边。她拿起一个金球把玩,球却突然滚落到了井里。她站在井边,眼睁睁看着球落入深处,伤心极了。”

我们翻开《埃达》开篇的第一章《女占卜者的预言》里故事架构几乎一模一样:“王宫近旁有一处幽暗的大森林,林中有一棵老树,树下有一口井。天热之时,这个王的孩子就会走到林中,坐在凉井沿,当她无聊之时,就会拿起一个金球抛起又接住,这是她的最爱的球直接滚入水中她向四周看,看到了一只青蛙。”

《格林童话》不仅仅是开篇的布局和意境上与《埃达》高度地相似。甚至在细节上,大同小异。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6)

《埃达》中奥丁肩上有两只乌鸦,《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肩上有两只鸽子;

《埃达》里有神磨,《格林童话》里有神锅;

《埃达》里的海姆达尔能够听到草生长的声音,《六个仆人》里的神奇之人具有同样的听力;

《埃达》里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得罪了奥丁,被荆棘刺到而陷入长眠的,高塔外的恶龙就是她的看守者。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7)

《睡美人》中有被纺锤刺睡得“睡美人”,高塔外的恶龙成了她的守护者。

白雪公主遇到的七个小矮人,其实就是《埃达》神话中常年挖矿的侏儒。在格林童话中经常出现的许愿井,三位神仙教母,其实就是北欧神话中,长期住在井边的命运三女神。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8)

三、童话与神话

在《格林童话》的前言中,威廉兄弟特别说明了《埃达》与《格林童话》的关联。威廉格林不仅仅从1811年开始翻译研究《埃达》,并且在1832年在哥廷根大学讲授《尼伯龙根之歌》。

《埃达》中著名的英雄齐格弗里德拥有勇敢、纯真的心,脾气好又风趣,不多虑,稳稳地顺着自己的秉性行事。因此,在《格林童话》中,可以在白马王子,许多人身上看到他的影子。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9)

在格林童话中,所有的哥哥、姐姐,要么惦记家里的财产,要么惦记国王的王位。傲慢无礼,勾心斗角是他们的通病,但心灵淳朴和知善恶、有孝心的永远都是小王子或者家里的老三。在中国的传说中,最后的胜利者要么是四皇子,要么就是四阿哥(雍正、乾隆、咸丰)。

齐格弗里德少年时贫困,于是在铁匠铺做学徒,同时还要忍受嘲讽。他只是个在炉灶旁、台阶下睡着的男版“灰姑娘”。他在三兄弟当中是最小的那个,与两个骄傲自大的哥哥们形成鲜明对比。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10)

在《三片羽毛》中的小王子,虽然没有结实强健的肌肉,也没有孔武有力的身躯,但是善良和单纯是他最大的闪光点。他不像哥哥们那样狂妄自大而随意应付国王的要求,最后老三在蟾蜍的帮助下赢得了所有比赛。

《生命之水》中的三王子同样如此,老国王病重,三位王子先后为他去寻找生命之水。先前两位哥哥因为态度傲慢无礼,被小矮人下了魔法困在山谷,而彬彬有礼的小王子却赢得了小矮人的尊敬。最后,小王子不但克服困难取得了生命之水、还顺便赢得了公主的爱慕。

再比如说:《青蛙王子》《林中小屋》和《铁炉》。这里的王子都是魔法受害者,形态外貌变得奇特丑陋。正因如此,这些王子就成了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格林童话中的少数民族(诞生于北欧神话中的德国民族意识)(11)

格林兄弟用儿童化了的语言,塑造出了用以鼓舞、教育德意志人民的示范性人物类型:因为弱小而受人嘲笑的傻人,最终却因为葆有纯真的心灵而成为有福之人,以此鼓舞深受拿破仑战争之苦的德意志民众,以诗为鉴,坚信德意志一定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

白羽点评:虽然我们大家都认为《格林童话》是一本儿童启蒙文学,但这部产生于德意志本土遭受拿破仑冲击之时的童话集却既有着更深层的意义。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志史诗而对童话重新建构后,这部童话集在原有贵族童话的繁冗与妇儒童话的简单之间找到了跨越阶级、性别、年龄的叙述语调与内容,让儿童成为纯真的象征。通过童话这一史诗级作品看到:即使一时身处困境,最终亦能“因其纯真的心灵独获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