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个月的宝宝育儿知识(1个月婴儿成长手册)

0-1个月的宝宝育儿知识(1个月婴儿成长手册)(1)

一、宝宝的护理

1、衣物和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物要选择色泽较浅的纯 棉织品, 切不可用化纤织物。 新 生的宝宝生长速度很快, 常常过不了几天, 新买的衣服就穿 不上了, 家长不妨用旧的棉布衫改做, 也可以征集一些亲友家小朋友穿过的旧衣服。 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浪费, 二来旧衣服相对柔软一些, 更有利于保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

宝宝的衣服一定要宽松, 便于穿脱, 可用带子系, 但不要用扣子或拉链。 衣服要多备几套, 以备宝宝尿湿后更换之用。至于尿布的选择, 有的家长偏爱市场上较为多见的纸尿裤, 觉得用纸尿裤后尿液不会渗出, 而且很方便, 还免去了清洗之累。 但有些缺乏经验的妈妈给 宝宝更换纸尿裤不够及时,觉得没有尿液渗出就没有关系。 其实, 这样做很容易使宝宝出现红臀和尿布疹。 因此, 专家建议父母最好还是备一些柔软、 吸水性较强的棉制尿布, 或者两种尿布交替使用, 外出或夜间用纸尿裤, 平时用棉制尿布。

2、新生儿的便便

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之内会有墨绿色的胎便排出, 这主要是由宝宝在子宫内吞食的羊水堆积而成的, 2 ~3 天后为正常的大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很软, 呈金黄色, 每天 5 ~6 次;

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呈淡黄色, 每天 1 ~2 次。

新生儿的大便中有可能偶尔夹有奶 瓣, 或因 为肠 蠕动 的增快, 分泌的胆汁来不及代谢而导致便色发绿, 这时只要宝宝精神很好, 吃的奶量正常, 就不必担心。

但如果宝宝出现水样便、 黏液便等问题, 一定要及时就医, 切勿延误病情。

3、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 黏膜均很娇嫩, 因此一定要精心护理。 新生儿的皮 肤护理有两个重点: 洗澡和清洗臀部。

A:洗 澡

经常给宝宝洗澡, 以减少引起感染的机会。

洗澡的用具大致如下: 一个不易传热的木制或塑料浴盆, 柔软的毛巾、 大浴巾 各 1 条,专用的婴儿浴液。 如果宝宝脐带还未脱落, 还需备 75% 的酒精消毒棉签数根。

洗澡时的室温在 24℃ ~28 ℃, 洗澡水不宜过热, 在 40℃ 左右。 兑洗澡水时一般先放凉水, 再兑入热水, 用肘部试至温度适宜即可。

洗澡时先用左臂和身体轻轻夹住宝 宝, 左手 托住 宝宝 的头部, 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从耳后向前压住宝宝的耳廓, 堵住 宝宝的 耳朵, 以防水流进耳孔。 先擦洗宝宝的脸蛋, 然后洗头, 再把宝宝放 入洗澡盆中, 用手托住其头、 背, 从上到下迅速擦洗, 重点放在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

洗完后把宝宝放在大浴巾上迅速擦 干, 在皮肤皱褶处涂上润肤油 。脐带未脱落的宝宝要注意用酒精擦拭脐部。

B:清洗臀部

每次在宝宝排便后都要及时清洗臀部, 并在肛门周围涂上鞣酸软 膏或宝宝护臀霜, 以防臀红或尿布疹的发生。

4、眼部护理

胎儿在经过产道时, 眼部很容易被细菌污染。 一般情况下, 医生、 护士会给宝宝点眼药以预防感染。 父母也要注意宝宝的眼部护理, 为 宝宝准备专用的脸盆和毛巾, 眼部如有分泌物, 可用干净的小毛巾或棉签蘸温水从眼内眦向外轻轻擦拭。 如果宝宝出现眼部红肿, 或有

脓性分泌物, 睁不开眼等现象, 一定要及时就医。

5、鼻部护理

A:鼻尖上的 “小丘疹” 有的新生儿两侧鼻翼上可见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疹点, 可用手触摸到, 医学上称为 “粟粒疹”。 这种现象很普遍, 一般可自行消退, 不需要特殊处理。

B:鼻内干痂的处理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 宝宝经常会出现由鼻腔分泌物引起的鼻堵, 影响呼吸。 这时家长可用水或油浸湿鼻内的干痂, 再轻轻按压鼻根部, 用棉签把分泌物捻出即可。

6、口腔护理

宝宝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 擦拭往往会导致浅表溃疡, 以致细菌感染。 若为清洁口腔,只需在哺乳后给宝宝喂点水就可以了。另外, 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可见 到黄白色的小圆点, 高出牙龈, 芝麻大小, 一般称上皮珠或马牙。 这是牙齿胚胎发育残留的 角化上 皮细 胞团, 不用处理, 很快就可以自行脱落。 千万不可擦拭或挑破, 否则很容易引发感染, 甚至出现败血症, 危及宝宝的生命。

7、囟门观察

我们常常能看到新生儿头顶部有个 地方一跳一跳的, 摸着软乎乎, 让人觉得一碰就会伤着, 这便是囟门。

新生儿的囟门有两处, 一处在头顶前部, 裂隙较大, 呈菱形, 称 为前囟。 另一处位于头部后侧枕骨处, 裂隙较小, 呈三角形, 称为后囟。 有时候由于后囟裂隙很小, 父母常常摸不到。

前囟通常在宝宝 1 岁 ~1 岁半时闭合, 后囟会在宝宝出生 3 个月 以内闭合。 如果前囟闭合过早 ( 6 个月以内) , 有可能是脑发育不良; 如果前囟闭合过迟 ( 超过 18 个月) , 则有可能是骨骼发育障碍、 佝偻病或脑积水等。前囟用手摸时会有跳动的感觉, 这是头皮下血 管的跳动, 属正常现象。 在宝宝哭闹时囟门会略有凸起, 但如果在宝宝安静的状态下, 囟门出现明显的凹陷或膨出, 就属于异常情况了。 囟门凹陷有可能是重度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而囟门膨出则有可能是颅内压增 高或脑炎、脑膜炎等, 应及时就医。

8、脐部护理

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 垫尿布时切不可遮住脐部, 以免脐部被尿液浸泡、 污染; 其次要经常检查脐部是否红肿或有无渗出物, 如有 渗出物, 可 用蘸有 75% 酒精 的棉签 轻轻擦拭 脐根部, 每天 2 ~3 次即可, 这样既可清洁杀菌, 又可保持干燥。不必包裹纱布, 更不能因为怕沾水而用塑料布覆盖, 否则很容易引发新生儿脐炎。

如出现脐部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 要立即带宝宝就诊。

剃满月头和摆满月酒都不宜提倡

宝宝满月是个值得庆祝的好日子。 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剃满月头和摆满月酒的风俗,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宜提倡的。 婴儿的头皮薄 嫩, 过早剃头会造成肉眼看不见的损伤。 如果宝宝的头发过长, 略微剪短一些就可以了。

为什么不提倡摆满月酒呢? 是因为 亲朋好友聚在一起, 带来 祝福的同时, 也会带来很多病菌, 人为地加大了宝宝被感染的机会。

温馨小提示

和宝宝一起 玩 耍, 不仅 仅 是 对 宝 宝身 心 的 一 种 很好 的 锻炼, 同时也是培养亲子感情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9、亲子互动时光

A:摸摸你的小脚丫

“摸摸小脸蛋, 动动小脚丫。”

在宝宝醒着的时候, 妈妈 可以 用手 轻 轻地 抚摸 宝 宝的 皮 肤, 从小脸蛋到小胳膊、 小腿、小脚丫。 这种轻轻的触摸, 再加上妈妈的喃喃细语, 往往是宝宝最好的享受。

B:独立抬头

“来, 抬头看看妈妈。”

在两次喂奶中间, 妈妈可以让宝宝俯卧在 床上, 一边抚摸他的背 部, 一边用玩具制造出响声逗引他, 通常宝宝会顺着声音尽力地抬头或左右转头。

另外, 也可以在喂奶后把宝宝竖抱 起来, 让他的头靠在大人的背上拍嗝, 拍嗝后把手短暂地抽离, 让宝宝的头部自然立直片刻。这种游戏可以增强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

C:手舞足蹈

“只要玩具一动, 宝宝的小手小脚就会跟着一起动。”

在宝宝的床头悬挂色彩鲜艳或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宝宝会随着玩具手舞足蹈。

D:说句“悄悄话”

“在我跟宝宝说话的时候, 他也‘啊、 哦’ 地回应着, 好像听懂了我在说什么。 真神了! ”

我们常听到父母这么夸赞自己的 宝宝。 其 实, 宝宝并没有真正明白你所讲的内容, 他接收到的是你对他无尽的爱意。 在这 “一对一答” 的咿呀声中, 宝宝和爸爸妈妈越来越亲密。

E:目光的交流

“小宝贝, 妈妈的眼里只有你。”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 距离约 20 厘米左右, 微笑着注视宝宝, 宝宝也会紧盯着妈妈的脸和眼睛。 这无声的目光交流, 也是亲子相互熟悉的有效途径。

二、家庭保健医

1、新生儿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 2 ~4 天会出现皮肤和黏膜发黄的现象, 如果不伴有其他症 状, 精神好, 吃奶量足, 则称为生理性黄疸。

这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多, 经破坏产生大量的胆红素,且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 胎便黏稠, 各种原因导致胆红素的排泄过程受到影响, 致 使胆红素在体内堆积所致。 一般 4 ~5 天黄疸最重, 7 ~10 天后 随着各种功能的完善, 黄疸会逐渐消退, 一般到第 2 周末黄疸会完全消退。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需要治疗。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 如果黄疸出现得过早, 在出生后 24 小时 内就出现; 黄疸程度重, 呈金黄色, 且四肢、 皮 肤、 手心、 脚心都发黄, 尿黄并且污染尿布; 超过 2 周黄疸还没有消退; 宝宝的精神欠佳, 吃奶不香。 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是病理性黄 疸, 应及早就医。

还有一种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 叫母乳性黄疸。 这种情况下 宝宝 精神状态良好, 停母乳症状即减轻, 恢复母乳喂养则黄疸反复。 患轻、 中度母乳性黄疸的宝宝不需特殊治疗, 但需密切观察黄疸的程度; 患重度母乳性黄疸的宝宝, 建议停喂母乳。

2、新生儿乳房肿胀

无论是男婴还是女婴, 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两侧乳房肿 胀的现象, 有的甚至还会分泌乳汁。 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 现象, 不必特殊处理, 可以自行消退。 注意, 千万不可挤压, 以免引发感染。同时, 婴儿的生殖器官都显得比较大, 女婴阴道内还会有分泌物, 甚至有血液流出, 我们称之为假月经。 同乳房肿胀一样, 这也是由 于受母体激素刺激所导致的结果, 不必害怕,也不用治疗。

3、溢 乳

也叫漾奶或吐奶。 新生儿溢乳多是生理性的。 由于新生儿的胃容 量较小, 胃处于横位,贲门作为胃的入口, 肌肉发育不成熟, 肌张力较 小, 关闭不严, 而幽门作为胃的出口, 肌张力较高, 食物较难通过, 所以当宝宝吃奶量较大, 或吃奶速度过快时就会发生吐奶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 妈妈千万不要在哺乳后把宝宝直接放在 床上, 而应让他把吞下的空气充分排出, 即我们俗称的 “拍 嗝”。 方法是 把宝宝竖着抱起, 让他的头靠在大人的肩头,或把他抱在膝上, 身体略向前倾, 轻轻地拍打宝宝的后背, 直到嗝打出来为止。

4、臀红和尿布疹

打开尿布, 看到宝宝的小屁股红红的, 有时候还有密密的红疹, 常 常让妈妈心疼得不得了。

臀红和尿布疹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皮肤病。 轻度的为外阴、 臀部皮肤充血, 严重时可有红疹, 乃至皮肤糜烂和溃疡。 这主要是由于护 理不当引起的, 如大小便后未及时更换尿布,

选择洗涤用品不当, 或尿布上有残留的洗涤剂没有清洗干净等。 另外, 患腹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臀红或尿布疹。

预防臀红和尿布疹的关键在于保 持宝宝臀部的皮肤干燥, 勤换尿布, 便后及时清洗, 洗后待皮肤干后再包上尿布。发生臀红和尿布疹后, 可以局部涂抹鞣酸软膏等进行治疗。

三、爸爸和妈妈

1、新妈妈的问题

“这么柔弱的小生命, 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 我能把他顺利地带大吗? ”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谁来帮帮我? ”

经历了艰苦的分娩历程后, 身体还没有恢复, 又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育儿领域, 这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适应让许多新妈妈的月子就是伴着这种焦虑甚至泪水度过的。

2、恶 露

产后, 新妈妈的阴道会分泌血色分泌物, 这种分泌物中含有血液及脱落的子宫内膜组织。

正常的恶露只有血腥味而没有其他气味, 大约 3 ~4 周后干净。 当 然, 时间长短也会因人而异, 最长不应超过 6 周。 如恶露有臭味, 持续时间过长, 应及时就医。

3、乳头皲裂

乳头皲裂指的是乳头表皮破损, 出现小裂 口。 宝宝吸吮时妈妈会 感到疼痛, 若不注意乳头卫生或保护, 还有可能发生乳腺炎。

乳头皲裂主要是由于喂养方式不当 造成的, 如哺乳时宝宝只叼住 奶头, 而没有将乳晕一起含在嘴里等。

发生乳头皲裂不要断奶。 喂奶前可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每次喂奶前先喂健侧乳房, 然后再喂患侧, 因为吸吮的力量会随着宝宝对母乳需 求欲望的降低而减弱, 这样妈妈的疼痛感也会相应减轻。

4、产后抑郁

由于刚刚经历分娩的强刺激, 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 再 加上照顾宝宝的日常琐事较多, 常常使新妈妈情绪不稳定, 动不动就掉眼泪, 食欲不振甚至失眠等。

产后抑郁有时会影响日常的家庭生活,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千万不可轻视。

因此, 家人在照料婴儿的同时, 也要关心新妈妈, 对新妈妈的情绪变化要多理解和宽慰。如果问题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5、过度焦虑

新妈妈的焦虑与不安在宝宝刚出生的一段时间里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

有的妈妈在宝宝熟睡时, 甚至因为怕宝宝突然死去而不断地用手 去 试探宝宝是否还有呼吸。

有的宝宝只不过是由于鼻内分泌物导致的鼻堵, 妈妈就会联想到是 不是感冒, 会不会发烧……

由于体力、 情绪都还没有进入 “常态”, 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育儿 知识。 各种原因都会使新妈妈在遇到问题时, 过分夸大对困难的感受。

6、夫妻之间

宝宝是夫妻爱情的结晶, 因此, 哺育宝宝不仅仅是妈妈一个 人的 事情, 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 丈夫的关怀、 体贴, 以及具体家务上的援手, 都是对新妈妈最大的支持。

如果过多的琐事带来的分歧、 矛盾让爸爸妈妈烦恼, 不妨静下心来, 相拥在一起, 看着宝宝那可爱的小脸, 幸福感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你的心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