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与二十四节气的区别(二十四节气由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与二十四节气的区别(二十四节气由来)(1)

古人根据太阳在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变化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及公历月份如下:

春季:立春、雨水(2月);惊蛰、春分(3月);清明、谷雨(4月)。

夏季:立夏、小满(5月);芒种、夏至(6月);小暑、大暑(7月)。

立春与二十四节气的区别(二十四节气由来)(2)

秋季:立秋、处暑(8月);白露、秋分(9月);寒露、霜降(10月)。

冬季:立冬、小雪(11月);大雪、冬至(12月);小寒、大寒(1月)。

在漫长岁月的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编排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与二十四节气的区别(二十四节气由来)(3)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

"至"是极、最的意思。夏、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