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抓好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新时代重大战略部署及“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上海郊区及广大乡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质量、自然环境与景观有了极大提升。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其乡村振兴则承担着生态涵养保障、生态福祉提供、生态文化与民俗风情传承、防疫卫生健康、城镇生活配套与功能拓展等重任,因此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提升。

202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乡村振兴责任制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复兴、组织振兴等,是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重点抓好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1)

上海郊区土地面积约5680.5平方公里, 占上海陆域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的90%,包括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以及浦东新区的外环线以外地区。自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创建工作以来, 上海的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大进展,当年累计69个村列入建设计划,其中37个村已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2021年6月)提出,到2025年,本市将建设150个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为此建议:

一、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防疫安全,持续推进乡村生态建设

加强镇村卫生院、发热门诊、家庭医生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对65岁以上老人及儿童、重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脆弱人群等给予更多关注,定向建档、定点关怀、发放爱心包、防疫补助费等。

建议进一步完善镇、村环境治理首席责任制,探索跨镇村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微更新、再激活、细治理”模式。河湖长制、林长制要实现其职责由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与优化,层层职责到位,建立市、区联动、水岸联动、上下游联动、干支流联动的河道全域治理与管理机制,积极推动面源污染管控及全流域治水措施落地见效。建议将镇村级河道的管理责任以责任制形式落实到乡镇政府,由上级政府实施责任考核制,加强对各乡镇、村实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年度工作考核。

建议以郊区镇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利用乡村振兴为契机,从生态格局、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自然环境、乡村风貌、生态文化和环境管理等领域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指标体系及行动计划。

重点抓好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2)

二、建立“人人参与”的环境共治平台,高质量推进乡村集体组织的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放大五个新城规划建设效应及上海中心城区徐汇、黄浦、杨浦、闵行、浦东新区等“美丽街区”的外溢效应,通过大力举办“最美乡村、最美社区、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最美民宿”等系列评选活动,使得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愿意参与的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共治与管理,提升镇村社会文明程度和村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以乡土文化与生态文化为载体,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以社会治理带动环境治理,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全域化。2021崇明花博会的成功经验表明,乡村民宿发展会倒逼环境改善,对于保护绿水青山、弘扬乡村文化、生态文化等将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基于此,上海应积极探索在郊区发展民宿旅游、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通过集体经济发展、税收分成等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作者:王祥荣

编辑:刘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