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登科让心灵舒展的地方(读书郑劲松蒋登科)

蒋登科让心灵舒展的地方(读书郑劲松蒋登科)(1)

缙云之巅树起新时代的情感丰碑

文/郑劲松 蒋登科

青山依旧美,缙云数九峰。

虽然坐拥重庆主城最高峰,并享有川东小峨眉的美誉,但缙云山并不算高。一场意外,却增加了这座山的海拔和热度,这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和能量。

缙云之巅,树起新时代的情感丰碑。

2022年8月,山城重庆经历史上罕见的高温酷暑天气,多地爆发山火。

“8·21”北碚山火,牵动了全区、全市、全国人民甚至海外赤子最为关切的目光,火情的发展、救援过程都牵动着众多人的心,很多人还投身于灭火一线,为山火的救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作为救援主体的专业救援力量始终坚守灭火一线,难以统计的北碚人自发参与其中,北碚之外的大量志愿者远赴北碚参与救援支持,使山火很快被扑灭。

这场扑火战斗中彰显的重庆英雄气,在保卫缙云山之战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难以统计的影像、诗文中得到了最美且最感人的表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和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众多媒体的关注下,在大量优秀自媒体的参与下,与北碚“8·21” 山火救援工作相关的视频、报道、文艺作品传遍了全国、全世界。

为什么?

青山自证:作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缙云山有千年古刹,有中国最早开发利用且至今泉涌不息的上好温泉,有唐诗宋词浸润的巴山夜雨优美意境,更有丰厚的抗战文化、乡建文化以及美轮美奂的生态文化与养生文化。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后的华丽蝶变,更使其迎来全国首个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最新标签……谁不情系于斯、牵挂于斯、心动于斯?

为什么?

北碚人民在回答:“缙云山是我家,我要拼命保护她!”这是山火中的平凡英雄,当然也是数以千计的党员干部群众、消防指战员、应急救援队员、志愿者等的心声。那张火遍全网、赢得媒体广为点赞、荣膺全国大奖的“人”字照片,生动地表达、定格、塑造、升华了人山依存的生命形象。

为了记录这次山火的救援情况,表达对所有参与救援的人们的感激,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缙云之巅——“8·21”北碚山火扑灭记》一书。北碚区作家协会执行编写工作,组织编写人员深入一线踏勘过火区域,采访组织山火救援的相关部门以及大批志愿者、普通市民,收集了数以千计的照片、视频资料,整理了数万字的文字资料,精选了周瑄、明俊雄、万难、龙帆、王正坤、秦廷富、陈远鸿、蒋强等摄影家的近200幅精美摄影作品,诗人徐刚、吕进、晓佳、蒋登科、郑劲松、骆鹏、月若初见、江娃等创作的10余首诗歌,唐楚孝、唐中国、李一夫、石富、黄继琳等艺术家创作的10余幅震撼人心的美术作品,汇编成此书。

全书以山火突发到被扑灭的时间为序,以来自专业摄影者及志愿者现场随拍的真实、生动、感人的大量精美图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并通过诗歌、绘画等文艺作品提炼了当代人的精神与境界。展示了“8·21”北碚山火从发生到扑灭的全过程,定格了山火扑灭中让人动容的细节,讴歌了山火扑灭中体现出来的动人事迹,升华了山火扑灭中体现出来的英雄精神、时代精神,表达了对所有参与救援的人们的感激,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家乡、关注生态、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优秀文集。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相关媒体、相关部门、消防人员、志愿者和关注山火救援的作家、诗人、摄影家、美术家、普通市民等都给予大力支持。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均由专业的摄影者、记者和志愿者、市民直接或间接提供,许多诗文来自众多媒体,感谢他们用心记录下来这些珍贵资料。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

山火烧灼的伤痕里,青草早已萌发。但,抗击山火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那么,记录它,珍藏它吧!这是一座山、一群人的精神档案。不是为了简单的感动,而是为了迎接它的春暖花开。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缙云山新的篇章开始了,她一定会越来越美。

蒋登科让心灵舒展的地方(读书郑劲松蒋登科)(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