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1)

日本战机轰炸重庆

影片《一九四二》主要以东家一家因灾难由富致贫,被迫逃难,在逃难途中经历的一系列“难事”为主线,反映了这场灾难的严重,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矛盾和出现的问题。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2)

(一)关于东家

东家本是一个大财主,却因为灾难严重,穷人起来反抗而一夜致贫,最初只是想出去几日避避灾,不料竟一步步沦为真正的难民。开始,他们一家人还有车有牲口有粮食,在一次混战中,除了人之外,其它的东西都被国民党乱兵抢走了。由于饥饿,儿媳生下孙子后不久死去,老婆子也死去,唯一的十七岁学生女儿为了让他活命而卖了自己,跳进了火坑,整日以泪洗面。

他抱着刚生下不久的孙子和长工栓住继续逃荒,却在一阵混乱中无意间闷死了孙子。最后成了孤家寡人的他一步步向河南老家奔回,与向陕西逃荒的人群背道而驰。人问:“为啥往回走,陕西也没有活路了吗?”他答道:“别人有活路,我没有了……我只是想死的离家近一点。”路上见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同病相怜的他对她说:“妮儿,你叫我一声爷,咱就认识了。”与之共同向老家奔去。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3)

(二)关于栓柱

另外,栓柱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也很成功。他本是给东家当长工的寡汉条子,一直喜欢东家的女儿,为此,才义无反顾的跟着东家逃荒。后来,她为了爹和小侄子能活下去硬是把自己卖了,他万分绝望之际,死去丈夫的花枝情愿嫁给他。

在新年的鞭炮声中,他结婚了。而花枝却另有所图,想借结婚甩掉包袱把自己卖了,而所谓的包袱则是她的俩孩子,因为谁也不愿买带孩子的女人,那时候多两张嘴吃饭是多么大的负担啊!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4)

与他结婚,一是可以把自己卖了,换点东西让他与孩子多活几天,二是孩子们有个爹,她也就放心了。花枝临走时发现自己的棉裤厚些,硬是让他与自己在野地里换换棉裤,走时一句“卖了我,可别再卖孩子了”砸得人心碎啊!

可他最后也是在一片混乱中与孩子走散了,被日军俘获后,为了孩子玩的一个风车,他竟宁愿得罪“太君”也不松开风车而被杀。他这不是傻,而是对孩子爱得太深,对妻子托付的事情看得太重,也或许是对人生早已绝望了吧!尽管孩子不是亲生的,与妻子也只是一夜夫妻。对妻子的亏欠和愧疚,对孩子的担忧和无奈,对人生的无助和绝望,早就撕碎了他的心。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5)

(三)关于当局

影片也反映了一系列当时的社会问题。面对灾荒,各级官员为了私利而瞒报,蒋介石甚至为了颜面而要惩处刊登有关旱灾新闻的《大公报》负责人。一位有良知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不满意中国国民政府给出的有关旱灾的说法,遂亲赴灾区,将血泪般的事实公诸于众,蒋介石才下令彻查灾情并赈济。

国民党司令员蒋鼎文与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为了粮食而争斗,部分军官不顾百姓和士兵死活,与奸商结合倒卖军粮损公肥私,国民党军队趁乱抢劫灾民,日军为了迅速占领河南,竟向灾民发放军粮,百姓们于水火中垂死挣扎,统治阶级内部却依旧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刚被敌机轰炸后的重庆街头,一边民众被逼大呼口号欢送外宾,一边还在奋力救火……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6)

这些说明了什么?外敌当前,国家内部矛盾突出,四分五裂,各个阶层为了争权夺利而不休不止,内忧外患腐蚀着国家的根基。所以,救灾工作迟迟不能开展,各项救灾物资久久不能落实,河南一下子饿死三百万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抗日战争一下子打了八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之所以推重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震云先生是我的老乡,也是河南人,影片中许多的人物对白用的都是我们河南的方言,听起来倍感亲切啊!作为这场灾难的主要受灾区,作为这场灾难的受害者的后代,作为这场灾难的远离者,我们理应铭记它,更应因此倍加珍惜今日这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一九四二》,让我们重温了那场灾难,记住了那场灾难,感受到了那场灾难,苦痛与辛酸、无奈与教训、愤慨与无助……宛若一江苦潮注入我心底深处,百味杂陈,最后只凝铸成俩字:沉、痛!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哪年拍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东家)(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