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门神十大禁忌(反贴门神不对脸)

反贴门神不对脸:民俗中的门神贴对了保家人平安,贴反又会怎样?

“好年好景好运气,多财多福多吉利”、“东来紫气西来福,南进祥光北进财”、“四年平安百业兴,五福临门家昌盛”……

千百年来,古人在民间总结并广泛流传下来许多的吉祥对联,同时搭配以:“四海同春”、“普天同庆”、“春和景明”、“福满人间”、“五福临门”、“福禄祯样”、“吉祥高照”等四字喜乐的横幅对联。

对联的叫法有多种,绝大多数人称为:“春联”,有些地方叫门对、春贴,有的地方则叫门联、对子。

红红火火,喜庆祥和的对联,对联到底在哪一天张贴,各地的民俗不大一样。有些人在春节两三天就贴上了对联,有些人则到了除夕的当天,才开始张贴。

贴门神十大禁忌(反贴门神不对脸)(1)

在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除了贴对联、贴福字,还有一项相配套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贴门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了春联的来历。

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山海经》中曾谈到,大海之上的度塑山(也有人称是桃止山)上,有一座万鬼出入的鬼门,常有恶鬼进出。

同时,传说古代有种最为凶狠的怪兽叫做——年,无人能降住它,每到年底就会出来害人。看守度塑山鬼门的两位神仙,叫神荼、郁垒。

民间相传,妖魔鬼怪最惧怕山木的桃枝,神荼和郁垒用桃枝曾降服了这头怪兽。

轩辕黄帝十分敬重这两个人,就命人将神荼、郁垒的名字,雕在了避邪镇宅的桃木板上,称为“桃符”。

贴门神十大禁忌(反贴门神不对脸)(2)

“四大发明”之后,古人将他们的名字或画像写在了红纸上,后又在岁终时命人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像,供奉敬拜,以驱邪灵,庇求安康。

神荼和郁垒,后来也被民间尊奉的也是五方鬼帝中的东方鬼帝:治"桃止山" 、"鬼门关"。

桃符变成对联,最早可追溯至春秋五代十国时期。门神的信仰,也出现在远古时期。

“门神”顾名思义,就是守卫门户的神灵,是人们最受欢迎的保护神之一。文字记载中,最早的门神也是神荼和郁垒。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又多了曾为唐太宗李世民站过岗,挡过恶鬼侵挠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人被画成画像,成为历史上的门神之一。

贴门神十大禁忌(反贴门神不对脸)(3)

除此之外,民间还将生于钟南山的钟馗,被玉皇大帝亲封为捉鬼天师,自由通行阴阳两界、打鬼驱除邪祟的钟天师,也敬为了门神,

民俗文化中,历史上的一些忠烈人物,也先后被敬为“门神”。

在以往的民俗文章系列《喜闻乐见的门神,除秦琼敬德和钟馗、岳飞等,还有谁?有文有武》一文中,我们曾谈到过:门神是神仙中最为敬业、最为清廉,最不讲究且最接地气的“模范公务员”。

这样赞誉门神,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门神1年365天,1天24小时,不分黑天白夜,随时上班值班;

一年到头来,只需贴上新的门神,换身新的衣服就行,知足常乐!

贴门神十大禁忌(反贴门神不对脸)(4)

民俗中的怎样贴对联,大有讲究!古人认为,贴对了门神,不仅可以辞旧迎新,迎祥纳福,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还会镇邪化煞,帮助人们逢凶化吉,并能带来幸福安康。

但如果门神贴错了,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民间所说的:反贴门神不对脸。

那么,什么是反贴门神,门神又该怎样正确地张贴呢,这里面又有哪些讲究?

结合传统民俗文化和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今天,我们就浅谈下这个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门神”不能倒贴

民俗文化中,民间有倒贴“福”字的习俗。据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有关。

善良的马皇后用倒贴的“福”字,救了百姓性命。人们为了纪念马皇后,也为了祈福平安,就爱倒贴“福”字。

贴门神十大禁忌(反贴门神不对脸)(5)

同时,汉字中的“倒”与“到”谐音,寓意着福“到”了。例如,马皇后,就曾将百姓们倒贴的福字,解释为福到了,让朱皇帝顿消了心中之气,免了布衣百姓之罪。

“福”字可以倒贴,对联和门神是否也可以呢?当然不行!

不信,你贴贴看,看上去非常得不和谐,也不喜庆,反而会贻笑大方。

二、“门神”有左右上下之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左为阳,为上,右为阴,为下,讲究“左尊右卑”。

一般来讲,农村的家庭,都是左右对开门。一般门神也分为左右,例如:最早的门神神荼为左,郁垒为右;替李世民站岗的秦叔宝也为左,尉迟敬德为右。

贴门神十大禁忌(反贴门神不对脸)(6)

如果一不小心,将门神贴反了,就会出现门神错位,直眼观之,会发现两门神不仅不对脸,眼睛分别看向门外的情况。

将左右门神的方向贴反,就是民间所说的:“反贴门神不对眼”。

民间传说,门神的职责,就是看家护院,保佑妖魔鬼怪等不干净的东西,驱逐瘟邪,进不了家门,从而保佑家人一年平安。

如果反贴了门神,就会让两位门神产生矛盾,闹情绪,不开心,从而失去了“贴门神”的吉祥和谐之意义。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料:《中国民间神话传说》、《西游记》、《山海经》、《中华传统民俗五千年》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