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是继鲁迅之后和茅盾、巴金、老舍等人一起开辟文学新路的重要作家,在女性文学、“左翼”文学及革命文学等领域皆有突出成就,留下了《梦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经典作品。

事实上,除了那些经典小说之外,丁玲本人的经历也是相当传奇、相当引人注目的。作为一个出生于上世纪初的女人,加上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不得不寄人篱下,幼年时期便被许配给了表哥。但当丁玲成年之后,因为五四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及个人自主意识的觉醒,最终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丁玲的感情经历相当富有传奇色彩,先后与胡也频、冯雪峰、冯达、陈明相爱。她在嫁给胡也频之后,又爱上了冯雪峰,还曾尝试着三个人一起生活,连好友沈从文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胡也频牺牲之后,丁玲又跟冯达走到了一起,在被冯达出卖而双双入狱之后,她还在狱中怀孕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最后,她又嫁给了比自己小16岁的陈明……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1)

在经历了感情的波折和人世的苦难之后,丁玲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毅然前往延安,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对此,毛泽东感到非常高兴,欣然写诗送给丁玲。

想要更加清楚地了解丁玲的传奇经历,且看下文分解。

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于湖南临澧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族。本姓蒋,乳名冰姿,后改名为冰之。丁玲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曾留学日本,但回国后还没来得及干出一番事业就因病逝世,致使家道中落。当时的丁玲,还不到4岁。

家道中落,寡母幼女非但没有获得周遭人的同情,反倒受到各种欺辱,年幼的丁玲见识到了人情冷暖。母亲不得已变卖家产,带着年幼的丁玲和弟弟寄居常德的舅舅家。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丁玲过早成熟,变得神经非常纤细。而外祖母,则早早地把丁玲订给了表哥做老婆。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2)

丁玲的母亲佘曼贞在流尽眼泪之后,决定闯出一条路。她走进学堂,奋发上进,并参与社会事务,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时丁玲与母亲佘曼同入常德女子师范求学,造就了一段母女同学的佳话。

在母亲的支持下,丁玲辗转多地求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觉醒了个体意识,尤其是受到了五四运动之后的女性解放思想影响。最终,丁玲决心反抗外祖母订下的婚事,离开了家去到外地。

1924年秋,20岁的丁玲从上海奔赴北京。此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死水一潭,丁玲住在一个补习学校里过着清苦的生活。缺乏经济来源的她,生活十分窘迫。一个偶然的机会,丁玲遇见了胡也频。胡也频是首饰学徒出身,穷困潦倒、热爱写诗。他们相识之后,很快就坠入爱河了。

丁玲与胡也频相爱之后,同居在北大红楼对岸的一座小楼上,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胡也频整天写诗,讴歌爱情以及控诉现实的黑暗。丁玲也开始写作,先后创作出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被编辑叶圣陶刊看重,接连两期发在《小说月报》的头条。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3)

当时,同样漂泊在北京的沈从文也开始发表文章。他是丁玲的湖南老乡,又跟丁玲一样心怀文学梦,关系非常好。丁玲、胡也频和沈从文三个人都打算把稿费积攒下来,将来去日本读书,就跟鲁迅先生当年一样。而要去东瀛,首先要学日语。要学日语,首先得找老师,有一个朋友介绍了冯雪峰。

当时,冯雪峰和丁玲的内心都比较苦闷。平时除了教、学日语,两人还还会畅谈国事、文学。冯雪峰很快爱上美丽、多情的丁玲,而丁玲也喜欢上了冯雪峰。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就超越了师生关系。沈从文在《记丁玲》一文中写道:冯雪峰上课一礼拜后,两人之间便皆明白了这种学习有了错误,她并不适宜跟这个人学日文,他却业已起始跟她学习爱情了

丁玲虽然已经嫁给了胡也频,但她知道,自己跟胡也频之间的感情并不是纯粹的爱情,更多的是患难与共的情感。因此,丁玲并不愿意轻易失去和冯雪峰之间的爱。

在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冯雪峰先到了上海,并去杭州葛岭为丁玲租了房子。随后,丁玲和胡也频也赶到上海,随后去到了杭州。在上海时,丁玲提出要三个人一起住在杭州。胡也频自然不肯接受“三人行”,因此和丁玲发生了争吵。但到了第二天,胡也频还是跟着丁玲一起去了杭州。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4)

当时,丁玲对爱情抱有天真的幻想,认为三个人可以相安无事地生活在一块儿。但两男一女三个人在一起生活,其中一男一女还是夫妻关系,自然是行不通的。对此,就连沈从文都看不下去了,让丁玲不要那样做。

丁玲最终也意识到确实不能那样做,于是让冯雪峰离开了。丁玲其实仍深爱着冯雪峰,但退回了冯雪峰的全部来信,并拒绝和他见面,把关系完全切断。1931年,丁玲曾在的信中坦言她与冯雪峰的爱情:

在过去的历史中,我真正的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过一些狂炽的欲念……在和也频的许多接吻中,我常常想着要有一个是你就好了,我常常想能睡在你怀里一次。

1930年11月8日,丁玲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胡小频。胡也频初为人父,万分激动。但不幸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5)

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天黑也没有回家。一两天过去后,胡也频仍不见影踪。1931年2月7日,胡也频和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等五位左翼作家被反动派同时杀害于上海龙华。胡也频在狱中给丁玲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在牢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希望她把孩子送回湖南,坚持写作,不要脱离“左联”……

噩耗传来,丁玲悲伤不已。但她并不是一个柔弱的小女人,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她说:悲痛有什么用,我要复仇……他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他用他的笔和血替我们铺下了到光明去的路,我们将沿着他的血迹前进

于是,丁玲把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送回了老家,奋不顾身地投入更残酷的斗争之中。她对组织要求说:让我到江西去,到苏区去,到原来胡也频打算去的地方去。胡也频牺牲之后,丁玲以为自己可以和冯雪峰再续前缘,但此时冯雪峰已经结婚

之后,一个叫冯达的男人进入了丁玲的生活。当时,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前来采访丁玲,冯达是翻译。冯达对丁玲细心关怀,使丁玲渐渐走出了哀伤,两人最终坠入爱河。丁玲和冯达一起生活了两年,生活比较平静。但到了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家中被捕,随后被关进监狱。当时,特务进来不久后,冯达就进来了,因此丁玲怀疑是冯达告的密。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6)

在监狱中,冯达向丁玲赌咒发誓,说自己没有出卖丁玲,丁玲最终选择了相信了他。反动派想要威逼利诱,想要收买丁玲,性格刚烈的丁玲则以死来抗争。丁玲曾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死过一次之后,丁玲不再起轻生的念头,发誓要坚强地活下去。

外界已经传出丁玲已经遇害的消息,鲁迅听到消息后,在悲愤之下写了一首《悼丁君》: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秋。

后来,丁玲在狱中怀孕了,并于1934年9月生下了一个女婴,取名叫做蒋祖慧。出狱之后,丁玲确定是冯达告的密,于是决然地离开冯达,从此再未见面。而丁玲则将两个小孩都带到了延安,独自将他们抚养长大,培养成才。

1936年9月,丁玲躲过特务的监视,通过鲁迅、冯雪峰、张天翼等人的帮助,于11月从西安奔向当时中央的所在地——保安。丁玲到来的第二天,中央宣传部专门开了一个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了会议。丁玲建议成立一个文艺俱乐部,毛泽东、张闻天等人都十分支持,并提议定名为“中国文艺协会”,丁玲为主任。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7)

后来,丁玲曾回忆第一次见毛泽东时的情景:

毛主席进来的时候,头发很长,刚刮过脸,披着棉大衣。我的桌子在最后一个,我不认识他。刘群先(博古的爱人)、阿金(罗迈的爱人)非常活泼,刘英没有她们两个活泼,就去拉毛主席,说毛主席刮过脸了,今天漂亮了。毛主席说是的,因为今天欢迎丁玲同志,我今天刮了脸,不过我没有理发。

之后,丁玲跟毛泽东说想当红军,亲眼看看打仗。毛泽东说,还来得及,赶得上打胡宗南的最后一仗,于是丁玲就跟着队伍北上了。12月末,丁玲在前线收到毛泽东用电报发给她的《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8)

这是毛泽东唯一赠给作家的诗词,也是唯一以电文拍发到前线的诗词。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丁玲是极为看重的。这不仅因为丁玲的到来对于苏区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还因为丁玲与毛泽东的好几位故人有交情,如丁玲和杨开慧是同学,蔡和森的夫人向警予是丁玲母亲的好友, 丁玲在周南女中的语文教员陈书农,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

在延安,丁玲还遇到了一生中情感最后的寄托人陈明。去延安以前,陈明在上海已经出名了。“一二·九”运动中,陈明是上海麦伦中学的学生领袖、上海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中央军委委托中宣部组建“西北战地服务团”后,丁玲为西战团主任,陈明则担任西战团的宣传股长。

陈明长得瘦小,浑身却充满了活力,他脑子快,主意多,还很会做思想工作。丁玲越发喜欢这位年轻的宣传股长,陈明成了她不可缺少的助手。陈明非常倾慕丁玲的才华,但却不敢诉说。因为两个人之间有一道岁月的鸿沟,丁玲要比陈明大14岁。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9)

所幸,真情是什么也无法阻挡的。1942年2月,在延安兰家坪一间窑洞里,39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终于结合。在陈明的帮助下,丁玲写下了著名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在扉页上写道:留给陈明:因为你给我许多帮助,使我这本书写得比较少一些错误和缺点,而且当我写作的时候,不致为外界所影响我的情绪,我是应该感谢你的

建国前后,丁玲几次到东欧访问,陈明则一头扎到工厂体验生活写了话剧《窑工》《生死仇》,独立完成了电影剧本《六号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并被译成10多种文字,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看到丁玲取得卓越的成绩,毛泽东感到非常高兴。

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曾同时与两个男人生活)(10)

丁玲和陈明,事业有成,比翼双飞,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此后,丁玲与陈明相守到老。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弥留之际,向陈明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你再亲亲我!

不知大家如何评价女作家丁玲?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