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

早先农村不像现在,医疗水平较低,生活条件也差,生孩子是人命关天的的事。经常会有分娩过程中大人或者婴儿死亡的情况,即便是婴儿生下来好好的,但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经历各种疾病等伤害,这也导致儿童夭折率较高。但爱子心切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想尽一切办法来躲避孩子夭折的命运。

以此为基础演变出来了许多给儿童祈福的习俗,比如给孩子起一个贱名,狗蛋、猫儿、树根等。百家衣就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关于百家衣的来源有着两种说法,一个是戏曲种扮演的状元,大都是贫苦出身,没有中魁之前都穿着补丁衣服。第二是僧尼穿的百衲衣,表示孩子已经入了佛门,受到佛祖保佑等。由此而来在民间流行,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所以百家衣也有着多种说法,百福衣、和尚衣,百岁衣等等。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1)


农村里当婴儿出生前,家人就开始了百家衣的准备,向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等讨要一些零碎布头。这里的百家,倒不一定是整整一百家,或多或少都有可能,只是一个象征的概念,说明要的人家多,孩子有百福而已。在讨要的碎布的过程中,大家都欣然同意,并且都会送上祝福语。有时候人们还特意向穷人家要旧布,这则是认为贫贱好养活。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2)

其中特别是姓“刘”、“陈”、“程”的人家因为谐音“留”、“成”,老人看来比较吉利,对于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讨要来的一块小布头或者一方旧老布都会珍重的收留下来。对于讨要来的布头大小花色没有太多的讲究,但是以蓝色最好,因为有“蓝”谐音“拦”,认为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就能拦住不干净的东西,免得小孩受惊吓。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3)

在农村里有这样一种说法,“穿了百家衣,能活七十七”,也表达了穿百家衣的意义。缝制百家衣有一定的广泛性,不管认识与否,但凡上门求助的,人们都会慷慨赠送。如果是几代单穿,或者孩子来之不易,家人对于百家衣碎布头的来历会有更多的讲究。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4)

听农村老人讲,缝制百家衣有着许多约定成俗的规矩,布纹的走向,如何拼图等,并且还要绣上花鸟鱼虫等各种吉祥图案。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制作样式,有的做成坎肩、大襟衫等等。在老家里,百家衣不能在胸前开口,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就像道袍一样。做百家衣的时候不能做完,衣服低襟出还要留个口,称为“藏魂处”,等孩子满月后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封住,说明孩子就留在母亲身边,不用为孩子的安全操心。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 农村旧时儿童穿衣风俗(5)

现在来说很少听到有人缝制百家衣了,如今来说医疗发达,生活条件也比之前强了百倍,人们对此也有了新的认知。虽然百家衣有一定的迷信在其中,但父母希望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初衷是不变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