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

余秋雨曾在《废墟》中写道:

“废墟不会阻碍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而在湘西,确实存在这样的一座废墟——老司城遗址。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1)

人们对老司城这片废墟的向往,不仅因其隐秘而逝去的光华,更因这座古城承载着土家人无与伦比的智慧。

老司城是土司统治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来享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的美誉。

何为土司?土——土人,即当地人;司——管理,土司,理解为当地人管理本地区域,是中原王朝帝王加封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土司负责管辖区域的行政、赋税、治安等,拥有自己的军队。名义上,土司由中原王朝任命,受中原王朝帝王的管制,但中原王朝对土司的制约仅限于朝贡关系,可见,土司拥有高度自主的权力,实际上就是当地的土皇帝,其政权亦被称为土司王朝。

一、湘西土司王朝

土司王朝多存在于西南地区,中原帝王势力尚未强大到足以控制边疆领土,而边疆部族首领也不足以自立,伴随历史的发展,两者权力不断相互牵制,衍生出了一种平衡关系,即土司制度。

一般公认土司制度起源于元朝,即元代帝王在西南地区确立了“世管其民、世袭其职、世有其地、世统其兵、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制度,并流传至清;不过广义上,少数部族头所建立的被中央政府承认的割据政权,都可被称作土司,湘西土司最早起源于唐代的羁縻制度。

唐宋时期,羁縻制度是一种松散的边疆管辖制度,各羁縻州与中央王朝之间为若即若离的依附关系,一旦中央王朝衰微,各羁縻酋长不再臣服于中央政府,宋元交替时期,羁縻制度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

《来凤县志》言:“宋室既微,诸司擅治其土,遍设官吏……威福自恣”

1、湘西土司制度的变迁

(1)起源

唐政府采用“以夷治夷”的羁縻制度,既对其它势力进行政治和军事压迫,又对其进行笼络,使其归附于自方势力。唐王朝曾广泛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羁縻府州,据《新唐书》载,唐王朝在北疆、安西、北庭、安南等地共设置有856个羁縻州府。

史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然而,唐末黄巢起义后,中央政府势力难以控制各羁縻府州,出现了 “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各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这一时期中原政权依次更替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此外,中原之外,还有自立的影响力较大的十个国家,这一时期被统称为五代十国,这五个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也不足于控制整个国家,本质上属于藩镇型朝代。

后梁时期,湖南节度使马殷趁中原政权混乱之际,于湖南自立,建立后楚政权,中原政权为了拉拢其势力多对其进行封赏,后梁封其为楚王,后唐封其为南楚国王。

黄巢起义时期,江西吉州刺史彭玕与其弟彭瑊也于当地发动起义,后来因不敌地方割据政权南吴势力的攻击,于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归附于稳居湖南的楚王马殷,二人备受器重。

彭瑊能力出众,被湖南溪州部族首领吴著冲聘为助理,彭瑊威信甚高,不久他在楚王马殷的协助下击败土著首领吴著冲,成为溪州的实际领导人,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被任命为溪州刺史,名义上受后梁控制,但其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2)

至此,彭瑊成为湘西土司的奠基人,广义上讲,他是湘西的第一代土司王。彭氏王朝势力不断壮大,后来甚至能够与楚国平分秋色。

元代帝王总结前朝边疆治理经验,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府、州、县,并授予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宣抚使、千户等官职,来维持元朝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并逐渐形成土司制度,延用至清朝,彭氏土司成为驻足溪州地区818年的土司王朝政权。

土司拥有自己的行政、兵权、财政,土司职衔子子孙孙世代承袭,不过土司承袭人需得到中原王朝的授命。

《明史·湖广土司列传》言:“唐初,溪峒蛮归顺者,世授刺史,置羁縻州县,隶于都督府,为授世职之始。宋参唐制……其酋皆世袭”

(2)衰落

土司制度虽流行甚久,但流弊很多,一方面土司对内统治严苛,百姓深受苦楚;另一方面常对中央政府有不臣之举,轻则侵袭领土之外的其它势力,重则发生叛乱。中央政府对于土司制度的积弊问题认识深刻,明朝时期便有了废除土司的声音,直到清雍正时期,雍正帝决心采取改土归流的办法,彻底废除土司制度。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3)

“改土归流”即是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由政府官员管理,授予原土司虚职,令其退居二线,雍正帝改革虽有土司发起叛乱,如、乌蒙土司的叛乱,但终究未能掀起大风大浪。

雍正六年,湘西土司彭肇槐深知大势已去,主动上书请求纳土辞职,回江西祖籍,雍正帝欣然应允,授参将衔,改永顺司为府,沿袭800余年的湘西土司宣告终结。

回望这座古城的辉煌与衰落,这座沧桑而古老的王朝遗址依然让人心生敬畏:

气势雄沉纵复横,威仪不再土司城。

曾经霸据千年久,一旦风从万事更。

改制归流出盛世,编人坐地取尊荣。

繁华去后存残迹,是处空余游客声。

2、老司城遗址

(1)宫殿区

老司城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目前尚存有大量的建筑遗址, 如土司王朝宫殿。其宫殿依山而建,总面积1.4万平方米,地势易守难攻,可以较好的抵御敌人,宫殿有四座城门,城墙残高2米有余,厚度可达1米,地面结构清晰可见排水沟。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4)

(2)衙署区

衙署类似于中原王朝的衙门,是土司及其官员的办公机构,现有东、南、西三面墙保存完好,位于老司城中心偏北部,城墙周长约400余米,残高有1至2米。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5)

老司城街巷区

(3)街巷区

老司城内街巷星罗棋布,街巷由红褐色卵石嵌砌而成,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土司的威严,城内有八条主街,如河街、紫金街、左街、右街等。

(4)除以上主要城区遗址外,还有彭氏宗祠、土司祖师殿、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古墓群等等。

二、土司民俗文化

老司城是历史上彭氏土司的治所,土司作为湘西部分地域的土皇帝,当地人习惯将老司城成为“土司皇城”。从始建到废止共经历了历时818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王,其势力鼎盛时期甚至涉及鄂、川、渝、滇部分地区,彭氏土司政权存续久远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其统治下的土家族形成了与土司文化相适应的民俗文化。如、土家族信仰神灵,崇拜祖先等。

1、祭祖

土司时期,祭祖是土家的重要祭祀活动,其作用类似于中原王朝的宗祠祭拜活动,通过祭祀增强族人对宗族的认同感,通过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来实现社会的和平。土家族的祭祖分为家祭、祠祭、墓祭三种形式,如下:

(1)家祭,彭氏土司时期,每个土司家庭都会在厅堂设置祭拜祖先的神龛,两旁摆放蜡烛,中间置一香炉,供奉香火使用。每当年节时,土家族人要大祭祖先,初一、十五则进行小祭,并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摆放猪头肉、鸡肉等祭祀品。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6)

祭祀堂

(2)祠祭,“祠”这里指的是祠堂,与中原的宗祠祭祀文化大同小异,祭祀时全族人都要参加,是土家比较重视的祭祀活动。

(3)墓祭,清明时期,土家人也要给祖先上坟,七月中旬左右还要给祖先扫墓。

2、祭神

彭氏土司时期,土司人民极度信奉“鬼神”。土家人外出打猎,通常要祭祀猎神,猎神神像供奉在堂屋,土家人打猎时,会向猎神许愿,祈求平安,多捕获猎物等。当地人将猎神尊称为“梅山娘娘”或“云霄娘娘”。

此外,土家族还祭拜土地神,如管理禽畜的“家先土地”;维护五谷生产的“山神土地”;保护猎人安全的“梅山土地”等,湘西地区土地庙林立,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土家人会对各类神仙举行祭拜仪式。

3、礼节

土司治理时期,土家族人非常注重社交礼仪,生活中礼仪往往与神灵崇拜相互交织,组成了独特的土家文化。

以土家族育儿“”为例,女士怀孕后,要请人行法事进行驱邪安胎;分娩请“接生婆”时,要敬祭管理生育的神仙“巴山婆婆”;婴儿出生后,爸爸要怀抱“报喜鸡”去岳母家报喜,三天后,婴儿外婆家及亲人们要前来贺喜,即“打三朝”,满月时,亲人们聚在一起进行庆祝,俗称 “满月酒”。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7)

4、摆手舞

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文化的祭祀活动, 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神灵时广为流行的舞蹈,土家人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会以舞蹈相伴,逐步发展成为了摆手舞,其历时悠久,最早记录可追溯至五代时期,可以说摆手舞就是土家历史文化的代表。

《来凤县志》言: “(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

摆手舞的道具显示着浓厚的土家文化气息,跳舞时,活动场所插着许多幡旗,舞者手举龙凤旗,身披花被面),或手捧贴有“福”字的酒罐;或担五谷、担猎物;或吹牛角、唢呐。跳舞现场歌声悠扬、舞姿翩翩,描绘成了一幅优美的土家文化画卷,摆手舞也成为了土家文化的精髓。

5、继承权

湘西土司时期,遗产继承制度依然是封建宗法的重要组成元素,其作用依然是维护家族的稳定、稳固土司治理下的社会稳定。

土司治理下的湘西依然是重男轻女的社会,财产继承只能是男丁,女子一旦出嫁,则被认为是外族人,女子在结婚时可以得到一笔嫁妆,但不具备财产继承权,其表现形式和中原的宗亲继承制度无异,其功用都是维护家族、社会的稳定。

结语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民族差异明显,尤其在偏远的西南地区,中原政府难以实现直接治理,土司制度对于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些土司称霸一方,对内部人民的压迫过于严苛,对朝廷也叛服无常,因此,土司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

土司制度虽相沿甚久,但由于其积弊亦多,当中原王朝拥有足够的实力控制边疆地区,并且对各土司势力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废除它则成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湘西土司管理区域(寻觅霸据湘西千年统治权的土司王朝)(8)

湘西土司时期,土家族依靠宗法形成的土家民俗文化成为土司维护少数民族政权、经济、生活秩序的重要文化依据,对彭氏土司八百年政权的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