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的来源(华侨一词的来历)

华侨的来源(华侨一词的来历)(1)

“华侨”一词是近百年来才出现的新词目。在元朝以前,凡旅店海外的中国人多冠以朝代的名称,如秦人、汉人、唐人、宋人、明人等,其中尤以“唐人”一词使用得最为悠久,甚至到现在,海外的中国人仍自称是唐人。

最早使用“华侨”一词的是清末诗人和外交家黄遵宪,1882年,他奉命调任为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到任后,见美国,借口卫生“建华侨满狱”,当即前往交涉,美国不得不释放“华侨”,后来历史上公认他是一位保护“华侨”的外 交官。华侨一词真正广泛使用,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孙中山称“华侨”为“革命之母”。辛亥革命后,华侨一词被普遍使用,成为所有旅居海外中国人的称呼。

“华侨”一词最初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但到了当代,根据“国籍法”的规定,那些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人或其后代,只能称之为华人,华商或“华族”,只有仍然保留中国国籍的海外中国人,才能称之为“华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