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后面有个疙瘩越长越大(这个长在耳朵里的小器官)

前段时间去游乐场玩,看见两个状态截然不同的孩子,一个是爬高上低、多高的游乐设施都敢爬上去,也敢跳下来,一刻都停不下来的感觉,一个是抗拒游乐场里一切带速度、带旋转的设施,比如旋转木马、滑滑梯,只是安静的玩着积木。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是贼大胆儿,家里的柜子窗台都让他爬遍了,每天都担心他从柜子上摔下来,特别危险,难道是“土匪转世”?

第二个孩子的妈妈则说,自己的孩子好像很胆小,特别害怕旋转、速度快的东西,平时坐车都喊着头晕,真是愁人啊,小男孩这么胆小怎么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原因有可能是和我们身体中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内耳前庭的发育水平有关系哦。

宝宝耳朵后面有个疙瘩越长越大(这个长在耳朵里的小器官)(1)

什么是内耳前庭?

耳前庭位于我们耳朵的内耳处,能够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感受地心引力,维持身体的平衡,是人体的平衡感受器官,同时又是大脑的功能的门槛,所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官信息,都必须经过他审核,然后过滤辨识以后,再传递给大脑,周围世界那么嘈杂,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如果毫无保留一股脑的传给大脑,大脑恐怕会宕机了,所以,需要一个器官,给大脑把把关。

如果要用两个词来形容内耳前庭的话,那就是“雷达”和“过滤器”,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

内耳前庭的发育过程

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就是从孕第9周开始,内耳前庭就开始发育,到第12周的时候发育成熟,妈妈上下楼梯、走路、起床下床,都能让宝宝感受到头部位置的变化,直到宝宝出生、成长、老去,内耳前庭一直在我们的耳朵里默默问问的坚守着最重要的岗位。

然而,内耳前庭的发育水平并不像体重身高等其他指标一样,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他是不规律的,和我们平时对他的刺激水平相关联,能够产生体位变化的运动是对他最好的刺激,如果这段时间运动不足,内耳前庭的水平就会下降,如果后期经过加强锻炼,内耳前庭的水平又会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婴幼儿和老人的内耳前庭水平相对较弱的原因,所以游乐场里,很多项目都会禁止婴幼儿和老人参加,失去平衡有可能会产生晕厥。

宝宝耳朵后面有个疙瘩越长越大(这个长在耳朵里的小器官)(2)

内耳前庭关系着婴幼儿的各项能力发展

1、影响平衡力的发展

新生儿从出生躺在床上,到开始俯趴、翻身、爬行、坐立、行走、跑步、跳跃,完成这一系列的运动都需要内耳前庭的参与,当宝宝在学步阶段不小心摔倒了,会本能的采用自我保护的姿势,蹒跚学步的宝宝走路的时候会调整胳膊的角度来保持平衡,所以能看到他们夹着举起胳膊小心翼翼的样子。

平衡力优秀的孩子运动能力也很强,能够很快的掌握新的运动技能,而不同的运动又能反过来促进内耳前庭能力的发育,很多早教机构都会设置一些锻炼宝宝内耳前庭发育的活动。

2、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内耳前庭控制着人体的眼部肌肉,当我们头部保持不动,或者改变姿势的时候,我们的双眼能够稳定的注视着物体,不会产生姿势改变了就找不到刚才所看到的事物的情况。

这个功能对于婴幼儿学习专注、发展视觉追踪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认识很多字,但却不能阅读不能理解,跳字跳行,老师在黑板已经写了很多行字,可孩子却才看到第一行,就是我们常说到的阅读障碍,就是和视觉追踪能力有关系。

宝宝耳朵后面有个疙瘩越长越大(这个长在耳朵里的小器官)(3)

3、对听觉和语言表达的影响

内耳前庭的位置决定了他和听觉的紧密关系,内耳前庭发育失衡的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听觉问题,比如听不清别人的发音。

而听与说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欠缺。

4、对专注力的影响

当我们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忽略周围的一切事情,并不是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而是内耳前庭帮大脑过滤掉了闲杂信息,比如当人们看书看的入神的时候,旁边打电钻都吵不到他,内耳前庭已经自动屏蔽了。

相反,如果内耳前庭失衡的孩子,就无法甄别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无关紧要的,而是一股脑的全部反馈给大脑,但大脑一下子处理不了这么多信息,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情况。明明孩子很想听老师讲课,但却被教室外面的汽车行驶的声音吸引了。

宝宝耳朵后面有个疙瘩越长越大(这个长在耳朵里的小器官)(4)

5、对智力发育的影响

内耳前庭和智力又有什么关系呢?先来看看关于智力的科学定义:

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可以看到,智力的发育和感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观察力、记忆和视觉能力分不开,表达、分析和听觉以及语言能力有关,抽象思维和空间感有关,而这些感官又通通和内耳前庭密不可分。

所以,“四肢发达”的人不一定“头脑简单”哦,越爱运动的孩子越聪明

6、对睡眠的影响

新生儿的很多睡眠问题其实和内耳前庭的发育水平有关系,比如典型的落地醒,当妈妈把睡着的宝宝准备放到床上的时候,如果先放头,宝宝一准就醒了,这是因为内耳前庭感知到了头部位置的变化,立刻本能的拉起警报,告诉大脑有危险了!要失去平衡了!睡什么睡啊!快醒来!

但是如果宝宝的内耳前庭发育正常,那变换睡姿对于他们来说是可以控制的,可以保持平衡,所以就可以安然无恙的继续睡觉。

宝宝耳朵后面有个疙瘩越长越大(这个长在耳朵里的小器官)(5)

既然内耳前庭这么重要,那是不是越强越好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内耳前庭水平过强过弱都是一种失衡。

1、内耳前庭水平过弱(迟钝)的表现:寻求强刺激,喜欢强度大的运动,喜欢爬高上低、喜欢转圈而不眩晕、就如文章开头的第一个特别胆大的宝宝一样,但是这种宝宝的运动协调能力确实很出色。

2、内耳前庭水平过强(敏感)的表现:害怕运动、速度、容易晕车、不喜欢秋千、滑滑梯等游乐设施,最终这种敏感和小心翼翼会影响宝宝的社交能力。

当宝宝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说明内耳前庭水平可能失衡了,还有一些其他内耳前庭失衡的行为:

  • 无法精准判断空间距离,空间感差,总是穿错鞋子,左右不分
  • 总是摔倒或者撞到墙上
  • 写字东倒西歪
  •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 阅读和写字障碍

宝宝耳朵后面有个疙瘩越长越大(这个长在耳朵里的小器官)(6)

如何训练婴幼儿的内耳前庭水平

内耳前庭是个很敏感的器官,对于他的刺激要适度得当,过度刺激会适得其反,每个月龄段的宝宝需要不同程度的训练。

1、0-2个月的宝宝

  • 游戏名称:毛巾秋千游戏
  • 操作说明:取一块长条形的毯子,将宝宝放在毯子中间,两个大人双腿分开同肩宽,分别抓住毯子的一边,慢慢抬起毯子,将宝宝抬离地面10厘米,左右慢慢的缓缓的摇晃,摇晃幅度不超过大人的双腿分开距离。每次摇晃次数5-10次即可,每天不超过6次。

2、3-5个月的宝宝

  • 游戏名称:靠坐摇晃
  • 操作说明:家长斜靠在床头,让宝宝背靠家长坐在家长腿上,然后家长搂着宝宝一起,前后左右摇晃。每次摇晃次数5-10次即可,每天不超过6次

3、6-12个月的宝宝

  • 游戏名称:腿上翻滚
  • 操作说明:家长坐在床上,把宝宝横趴着放在家长腿上,宝宝的胳膊向上打开,呈现举手的姿态,然后家长让宝宝顺着自己的腿翻滚到床上。每天不超过6次

4、12个月以上

  • 游戏名称:宝宝打滚
  • 操作说明: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自己在床上或者地垫上打滚,或者翻跟头都可以。每天控制在6-8次即可。

特殊说明:如果宝宝从没有做过内耳前庭的训练,不论多大月龄,都应该从刺激较弱的前一个月龄段的游戏开始,并且饭后30分钟内不做,睡前不做,宝宝生病情绪不稳定的适合也不能做哦。

内耳前庭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器官竟然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让宝宝更加聪明,爸爸妈妈们平时就可以多给宝宝做一些内耳前庭的小游戏训练,让宝宝多运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