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私寡欲道德经解读(君子当审时度势)

文/屯元子

《素书》智慧第六期——审时度势

原典: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黄石公的意思是说,一个有脑子的人,能够洞察事态兴衰的规律,能通晓成败的定数,能看清天下安定与纷乱的变化趋势,能清晰的把握啥时候该留啥时候该走的时机。

少私寡欲道德经解读(君子当审时度势)(1)

《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鸟尽弓藏",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我辈当以此为鉴。

先一起来看看范蠡审时度势的经典案例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胆,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先尝一口苦胆。经过十年的努力奋斗,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这故事大家都知道。

辅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范蠡,还有一个是文种。当时勾践在会稽山一战中大败,国力也不足以与吴国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议怎样才能报仇雪耻。范蠡劝勾践主动向吴王示好,以便争取时间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军事力量。

而文种也为勾践献出了著名的“灭吴七策”:

一、重金贿赂吴国君臣,以悦其心;

二、大量收购吴国粮食,以空其府库;

三、进献绝色美女,以迷惑吴王;

四、送其巧匠良材,使兴土木、费其财;

五、在吴国大力培植奸臣,以为越国所用;

六、想方设法令其忠臣自杀,以废掉吴国的辅佐班子;

七、在以上基础上,治甲练兵,彻底收掉吴国。

与此同时,夫差因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就派人到处物色美女,结果在浣溪边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献给了夫差。夫差一见西施,顿时被迷住了,把她当做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也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监视。随后,文种和范蠡又帮助勾践取得夫差的信任。他们还设计让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送给吴国蒸过、不能发芽的种子,害得吴国当年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国内人心大乱。

迷惑君王此其一也,离间忠臣而杀之此其二也,制造饥荒引发内乱此其三也。走完这三步,越王勾践向吴国大举发兵,一举灭了吴国。

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著,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拜文种为丞相。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还执意要离国远去。他不顾勾践的再三挽留,离开越国,隐居齐国,成为一名商人而富甲一方。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给文种,在信上告诉他:你也赶紧闪人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种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还回信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

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命令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一看,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无奈之下只好举剑自杀了。

再来看看张良明哲保身的智慧决策

在刘邦的创业道路上,张良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几乎所有的大战略皆出自于张良之手。但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张良就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论功行封时,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也就是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

当然《素书》中审时度势,达乎去留治理的智慧也是张良选择明哲保身的重要指导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