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学解读)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学解读)(1)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学解读)(2)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学解读)(3)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学解读)(4)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学解读)(5)

一、内容概述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间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不如看作是清词丽句构成了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用,历历如绘,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

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共分三段。第一段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写“异水”,即富春江水之美。第三段写“奇山”,包括山、水、草、兽以及人在此景物中的感受。本文是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篇幅短小,除了讲究章法,运用多种写景技巧之外,还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抓住突出特征描写景物。本文总写山水时,用“奇”“异”来形容概括。第二段写水时,抓住了动静两种情况下水的特点。在迂缓处水的特点是清澈。作者描写水清澈的特点用了夸张的修辞——“水接缥碧,千丈见底”,而且用水底景物来衬托这个特点——“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流迅急处水的特点是飞速汹涌。作者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第三段写山时,抓住了山陡峭高耸和山间景色优美的特点。在写山的陡峭高峻时,写群山“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竞”“直指”是拟人手法,深度描绘出了山峰陡直。

2.语言上具有骈文的音韵之美。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大量骈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更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不仅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泉水和鸟鸣的声音互相应和,更别有一番风韵。文中多用四言,兼以六言,并时加一些虚词,使语意转折灵活,游走自如。

3.内容寄情于奇山异水,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文章第一段是总写,从总体上感受“风烟俱静,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闲轻松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用议论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第二段写山景,描绘山的雄伟峭拔,显示出赞叹之情。写山间景色、各种动植物等,体现出对美景的陶醉神往,进而抒发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静、自然生活的精神追求。

二、单元定位

本文与本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同属于山水小品奇文共赏这一单元主题,在文体上与前面两篇教读课文一样,都是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它们有许多相同点。文章大多以描写景物为主,带有骈文特点,韵律和谐,适合朗读。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学习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文特点,本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

1.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本文以四字句为主,间或使用了六字句和五字句,平仄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才能体会其音韵之美,为后面的疏通文章大意打下基础。

2.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学习本文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出问题老师解答的方法,积累常用实词和虚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不懂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本单元已经学过三篇写景文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此类文章的经验和能力,通过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适当点拨来感知文章大意。

3.感受语言之美,学习描绘景物的手法。六朝书信多景语,本文更是秀美奇绝。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写,包括俯视、仰视、远观、近察观察景物的角度,听觉、视觉感观的调动,比喻、夸张、对偶、拟人、动静结合、光影变化等描绘景物的方法。这些手法尤其值得借鉴。

4.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高雅情趣。作者对山水持纯粹欣赏的态度,故能发现景物之独绝之处,这是一种审美态度,表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本文从头至尾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读来却使我们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的评价无处不在,并自然而然地感染和影响着读者。在学习本文时,要指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学习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主阅读。同是写景的文章,学习的侧重点显然与教读课文《三峡》是不同的,应该从朗读、品味语言入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假定某些细节,然后设问引导。本文学习的侧重点在于理解文章情境交融的写法,对于文章结尾处的“鸢飞戾天”篇两句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理解上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五、学习过程

基于学习目标,结合本文特点、课型特点等,本文的学习过程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课前准备,识记生字,了解作者。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读音等问题,并且要对课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此外,还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体轻拔有骨气的吴均体。

2.以读代讲通文意。朗读课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快,老师可以做朗读指导和示范。诵读教学法不是单一的朗读训练,也不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用诵读来达到自然成诵。疏通文意要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积累常用实词和虚词。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疏通文艺不是逐字翻译,而是应该放手给学生,对疑难问题,教师适时指导点拨,学生做知识总结积累。

3.自主学习明文技巧。此环节先引导学生回顾《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并填补图示,梳理文章结构,感受结构之美。例如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表现水之意,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表现山之气。本课重点在于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首先引导学生在品味中把握景物的主要特征,从“千丈见底”可见水之清,从“猛浪若奔”表见水之急,从而写出水之异;从“负势”“轩邈”可见山之形,表现奇山;从“泉”“鸟”“蝉”“猿”可见山之音。教师可进行总结式提问,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此处可设计一处学习活动,作为思维的拓展练习,给出仿句,学生模仿,尝试用这样的句式概括文章内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好一处不同寻常的水呀,你看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可以先用文中的句子填空,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言。品味完语言,可以进一步讨论文章的写作技巧,可以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设问引导,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4.熟练背诵蕴文气。这篇文章是一篇骈文体,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有一种整齐美和音韵美,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这样的音乐美感。通过当堂背诵,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也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5.合作探究悟文趣。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是历代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学生要深入品味文章,体会作者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鸢飞戾天……”这个句子深入理解,可根据对作者和文章的理解,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吴均的相关资料,补充句子:好一个 的吴均先生?此环节意在通过一篇文章走进一个人,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的挖掘、赏析,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志趣之美,得到情感教育,突破教学难点。六、总结评价

课堂最后,师生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

1.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骈文音韵之美,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