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

相信大家逛博物馆的时候,会经常忍不住怀疑自己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簋(guǐ)鬲(lì)卣(yǒu)罍(léi)等一辈子也用不到几次的生僻字,不认识也就算了。但“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团花绣片”——明明文物说明牌上的每个字都认识,但这么长读下来却依然一头雾水,连断句都断不利索。

其实,你只需了解一点文物定名的小知识,比这更长的文物名字,认起来也是轻轻松松。

在给文物定名的过程中,一条重要标准是“观其名而知其貌”。为此,一件文物的名字往往由三个要素组成:年代、特征、器物通称。

织绣类文物

拿上面的“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团花绣片”来举例,最后的“团花绣片”四个字,才是点破了文物本体的器物通称。前面长长的一堆,都是这件绣片能跟其他绣片区分开来的特征。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1)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织绣类文物的特征定名,往往从质地、工艺、纹饰内容三个方面考量。

现在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件文物的名字:

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纹)/团花绣片 (质地/工艺/纹饰/通称)

“灰缎地”:从字面理解就行,以灰色的缎子为地料。

“平针绣”:刺绣的传统针法之一。

“一路连科(纹):白鹭与“路”谐音,又绣有一丛“连棵”的荷花,故名“一路连科”。

是不是这就“观其名而知其貌”了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同类型的文物定名:彩缎地盘金铺绒绣高山流水扇套。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2)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彩缎地/盘金铺绒绣/高山流水/扇套 (质地/工艺/纹饰/通称)

彩缎地:同样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件文物采用了蓝缎、白缎、黄缎多种颜色的缎子拼接成地料。

铺绒绣:纱绣针法的一种,通常在素色底上满绣花纹,不露底子。

高山流水:这件扇套整体被做成了古琴造型,并有平针绣有“古琴”“高山流水”字样。

是不是感觉已经找到了窍门?来,做练习一下。

织绣类文物名称练习,开始!

1、蓝绸地平金五彩绣海水江崖九团龙兽皮里长袍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3)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答案是:蓝绸地/平金五彩绣/海水江崖九团龙/兽皮里长袍 (质地/工艺/纹饰/通称)

2、红色绸绣金双喜万字地五彩云蝠鹤八团龙凤纹女棉袍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4)

答案是:红色绸/绣金双喜万字地/五彩云蝠鹤八团龙凤纹/女棉袍 (质地/绸料上的纹饰/衣服纹饰/通称)

3、红色地五彩云蝠龙凤纹妆花缎袍料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5)

答案是:红色地/五彩云蝠龙凤纹/妆花缎/袍料 (质地/纹饰/质地/通称)

4、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6)

答案是: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 (质地/工艺/纹饰/特征/通称)

同样的道理,瓷器也是遵循着“观其名而知其貌”的标准来定名的。

瓷器类文物

在博物馆遇到名字长的瓷器时,文物名字里的年款(如“清乾隆”)和窑口(如“耀州窑”)是很容易先分辨出来的,接下来便是特征、质地和器形这三个要素。但瓷器的质地实际上基本都是“瓷”,所以在定名的时候,质地偶尔会被省略。

瓷器特征的定名,同样也是包含了釉色、工艺、纹饰等方面。

现在我们来拆解这件“清光绪淡黄地粉彩海水江崖桃蝠纹花口花盆”: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7)

故宫博物院藏

淡黄地/粉彩/海水江崖桃蝠纹/花口花盆 (釉色/工艺/纹饰/器形)

注:花口花盆是因口部呈24花瓣形而得名。

在给瓷器定名的时候,有时会碰到多种花纹在一件文物上共存的情况。

就像下面这件瓷碗,仔细看,碗内内壁有刻划的鱼藻纹,而外壁则刻着莲瓣纹。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8)

鱼藻纹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9)

莲瓣纹

这种情况下,依然是为了实现“观其名而知其貌”的目标,每种纹饰往往会在定名中一一体现。所以这件瓷碗在定名中,将内壁与外壁的花纹均指了出来: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鱼藻/外莲瓣纹/温碗 (窑口/釉色/纹饰所用的工艺/内壁纹饰/外壁纹饰/器形)

接下来再次测试一下吧。

瓷器类文物名称练习,开始!

1、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10)

答案是: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釉色/工艺/纹饰/器形)

2、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11)

答案是: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釉色/工艺/纹饰/特征/器形)

当然,在给文物定名的时候,并不是一定非得一板一眼地恪守标准。

乾隆时期烧制的这件釉彩/双螭耳/瓷/瓶(工艺/特征/质地/器形),只这一件瓶子上,光釉彩就有足足17种,同时周身施有10种纹饰并12幅开光吉祥图案……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12)

要是老老实实定名的话,大概会是“清乾隆珐……”

算了,还是你们自己看图说话吧。

科学博物馆用中文怎么读(博物馆的展品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13)

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志愿者张甡

所以,这件瓷瓶被定名为“各种釉彩大瓶”也是无奈之举。

不过现如今传世的也只有这么一件,人们无论是提各种釉彩大瓶,还是提它更广为人知的外号“瓷母”,大家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它的身影。毕竟见过此件瓷器真容后就很难忘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釉彩大瓶的名字其实也是符合了“观其名而知其貌”的文物定名标准呢!

来源:本文转载于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