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牛时间(从民俗打春牛说起)

文|飞鱼说史

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飨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槁牛,丧事,共其奠牛。——《周礼·地官司徒》

说起“牛”,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牛”的起源,不少人却知之甚少。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可以证明普通牛的起源是原牛,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被驯化,原牛的骨化石在欧洲,西亚、北非都有被发现,不过牛最初被驯化的地方,却并不确切。

但多数学者认为,中亚地区最早驯化了牛,后来慢慢发展到了欧洲,亚洲和中国,而说到中国牛,其历史也是相当久远的。

打春牛时间(从民俗打春牛说起)(1)

木刻牛

现今在大同博物馆就陈列着原牛头骨,经相关专家鉴定距今已有7万年的历史了。

我国古代先人对于牛也是相当钟爱,尽管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朝,也只有在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才会以牛作为祭品。

到了周朝,牛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开篇引用《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记载,不仅说明了周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负责饲养牛的官员,而且牛,已经成为了“周礼”的一部分,后来官府为了保护牛,甚至还一度出台了“禁屠令”。

不过说到牛的发展史,还必须要说说我国的民俗——打春牛,本篇飞鱼就从民俗”打春牛“说起,聊聊人类与牛的”不解情缘“。

民俗“打春牛”的兴起和发展。

(天子)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礼记·月令》

打春牛,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民俗,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冬月过去之后,周天子会带领官府的官员,去郊外迎春,然后命令官员制作”土牛“,用来送走寒气,《事物记原》中亦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后来,这就慢慢发展成为了官民共同遵守的习俗,历代沿袭,到了唐宋时期,最为盛行,此后也慢慢地也衍生出了”打春牛“习俗。

打春牛时间(从民俗打春牛说起)(2)

立春——“打春牛”活动

《国朝会要》记载:令立春前五日,都邑并造土牛耕夫犁具于大门外之东,是日黎明,有司为坛以祭先农,官吏各具彩杖,环击牛者三,所以示劝耕之意。

意思是说,立春前五日,掌管农事的官员就把耕种用的工具搬出来,然后祭祀先人,官员在拿着彩杖,围绕土牛转圈并且击打土牛三次,以此来鼓励民众要勤耕。

此外,土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就慢慢发展成为了”纸牛“,然后里面放上五谷,用鞭子抽打,使谷物流出来,意味着来年”五谷丰登“,所以人们把立春之日,又习惯称之为”打春“。

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原”牛耕文化“。

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新序·刺奢》

根据上述引用可知,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牛耕“,这意味着耕作方式出现了重大变革,当然也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了当时的生产力,可以说正是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促使了奴隶制度的崩盘。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作为耕地的牛,其作用已经逐渐了脱离了“周礼”,而更加实用,根据《盐铁论·刑德》记载:(商鞅变法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这也就意味着牛的地位上升,已经成为了耕地必不可少的“主动力”。

打春牛时间(从民俗打春牛说起)(3)

牛耕田

到了汉朝,牛耕技术已经被普遍运用,与牛耕相关的农具也在不断的发展改革,到了我国建国之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牛也是农户家中的主要劳动力,直到大型器械的发展和应用,才慢慢取代了“牛”,不过牛耕在我国并没有完全消失,一些地方至今还有牛耕。

牛耕自从出现一直到20世纪末的淡出,其历史在中国农村延续了2000余年,可以说“牛耕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牛,亦是我国农业历史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的“牛文化”。

亲死,选牛一头或数头,亲戚朋友携鸡来祭,即绕牛而奠之,奠毕,屠牛分食而散。——《黔中苗乘》

牛耕是中原的“牛文化”,而少数民族亦有着自己的“牛文化”,正如上述《黔中苗乘》记载,则表明了牛依然是布依族的“民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春牛时间(从民俗打春牛说起)(4)

剪纸——牛耕田

此外,布依族依然保持着慰问耕牛的习俗,后来慢慢发展为固定的节日,也就是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为牛贺岁,俗称“献牛王”,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少数民族有关于牛的节日,仡佬族有自己的“牛神节”,侗族也有自己的“洗牛节”。

两河流域上的“牛文化”。

说完了中国的牛文化,我们不妨再把目光转向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在人类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孕育了西方很大大帝国,两河之间的平原又被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而这里的古老文化,就和“牛”无法分割。

打春牛时间(从民俗打春牛说起)(5)

曾经亚述帝国的保护神——人头牛身的“拉玛苏”

苏美尔人很崇拜牛,史诗里的英雄洁尓伽美什,就被比喻成一头“高尚的野牛”,牛的形象在苏美尔人的艺术品里也是屡见不鲜,到了亚述帝国崛起之后,牛已经被神化了,成为了亚述人的保护神,随着古希腊文明的间断,西方牛文化也出现过断层,不过这并不影响西方牛文化的发展。

飞鱼说:

从民俗“打春牛”说起,聊聊人类与牛的“不解情缘”,可以说牛是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我国有着深厚的“牛文化”,在西方国家中,“牛”亦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虽然很少看到牛的踪影,但是关于牛的产品却与我们息息相关,从牛奶到牛肉,从日常用品再到工艺用品,此外,牛还是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二的属相,姓”牛“的人群亦不在少数,可以说,牛已经成为了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春牛时间(从民俗打春牛说起)(6)

“牛”气冲天

现在成语中,带有”牛“的更是很多,比如说”牛气冲天“,”目无全牛“、“九牛一毛”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对牛弹琴”。

《理惑论》记载: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由此可见,牛并不只是一种牲畜那么简单,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浓厚的“文化”。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周礼》、《礼记》、《事物记原》、《新序》、《盐铁论》、《黔中苗乘》、《理惑论》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