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风俗习惯:宣威禁忌风俗刍议

宣威风俗习惯:宣威禁忌风俗刍议(1)

王人天

俗话说:“入境而部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国人古时很讲究禁忌,甚至延续到了当代。禁忌并非迷信,其实,它正是中国人爱美爱和平的表现,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民俗来信仰。

近年来,我在对宣威民俗的研究中发现:宣威禁忌风俗遍布各行各业,并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崇高的、神圣的东西,如祖先崇拜,忌叫上辈的名字、谈论上辈的是非,对天地、槐主不敬等。二是忌神秘的、恐怖的、不利的事物。如家中、办公室、经营店忌女人掉泪,出门忌讳听到老鸦叫、看到蛇挡道等,做生意的忌讳未开张前借人钱物和与人拌嘴,那样,一天的生意都会不好。

宣威风俗习惯:宣威禁忌风俗刍议(2)

虽然这样,但是,有一个不变的事实就是:两类禁忌风俗都反映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同时也有其落后的一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禁忌会随着时代而变更,譬如过去忌讳说自己父母的名字,出门在外,别人问起,老是说不出来,或是让同伴代劳,现在却不同了,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较为复杂,计划生育又让家家只有一两个孩子,身份更显娇贵,出门在外,走在相同的火柴盒似的房子间和相似的街道上,由于孩子的不懂事难以辨认,就常发生走失的事情,于是不能不让年轻的父母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首先教孩子叫爸爸妈妈,然后是教他们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并会对外人说出来,目的是让孩子万一走失的时候回不了家,能对外人说出来方便找到父母。但是,当着面还是一定不能叫的,否则就显得毫无教养了。

宣威风俗习惯:宣威禁忌风俗刍议(3)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禁忌风俗本身就来源于民间老百姓对各种神秘、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惧怕,也来源于自己无法战胜各种灾害危险的惧怕。换言之,禁忌是人的心理阴影,它有着双面性,一面是害怕,另一面就是崇拜。崇拜与害怕是人类原始思维心理的两个侧面。

宣威风俗习惯:宣威禁忌风俗刍议(4)

对神忌讳不敬就是诸神崇拜,属于泛神论思维,即“万物有灵论”。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是文化人类学对原始思维进行探索的第一成果,对后世影响巨大。事实说明人类从蒙昧时代到文明时代,都没有摆脱“万物有灵”的阴影。如现代农村宰猪匠忌亥日杀猪,杀猪时又忌两刀;建房宅、讨亲嫁女及丧葬等活动场所忌讳说不吉利语言;工匠在施工中忌讳说不吉利话等。按照“万物有灵论”的说法,因为工匠在施工中是执法者,执法者出口就是令,“世间有风神、路神、过往神……”,执法者的令驱使了这些神中的任何一位,都有可能使话灵验。其实,那只不过是原始思维导致的迷信,我们只要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帮和俗规,不外突出平安幸福和顺利发财两个内容,都蕴涵着强烈的人情伦理。

宣威风俗习惯:宣威禁忌风俗刍议(5)

在宣威,有一类禁忌是属于民族性的、历史性的、宗教性的。譬如回族忌说“猪”、“肉肥”,要说成“牲口”、“肉壮”;彝族忌说“儸儸”等。这一类禁忌民族性很强,是绝不允许乱说的。究其成因,较为复杂。这样,按其成因,若分类,便可归入第一类中,是人们对神圣的、崇高的东西的追求,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间接方式。

宣威风俗习惯:宣威禁忌风俗刍议(6)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支撑着宣威民族大厦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神,以人为本,人是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体。民俗中体现了人在征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对自我力量的宠信和自尊,展现了人的创造思维和心路历程,在民俗中,人得到了自我确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