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第一个(616-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第一个(616-那山那人那狗)(1)

有这样一部电影,当时在国内上映时几乎无人问津,票房几乎为零; 在邻国日本却收获了巨高票房达8亿日元,一票难求。……

为什么?

是什么电影?

我依稀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吧,暑假,当时在央视影视频道看过,当时就被吸引住了,看完了……

究竟是什么电影?

《那山那人那狗》,你看过吗?欢迎交流……

这部电影,是刘烨的处女作。

主角刘烨,当时的他还在上大学,因为清澈的眼神被导演选中,刘烨也没有辜负导演,他用自己天然的青涩演绎那个淳朴无邪、充满乡土气息的了山村男孩,刘烨凭借这部出名作开始走红。

为什么这部电影当时在国内无人问津,在日本却一票难求,甚至很多日本人因为这部剧开始学习中文……

首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湘西大山里一个老送信员邮递员退休后儿子接班,父亲带着儿子跑最后一次,交代送信细节的故事。

电影所呈现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日本的电子、机械工业为什么这么发达?这和日本人踏实做事的敬业精神一致的。 

其次,中国人不爱看,是因为今天浮躁的社会以及膨胀的欲望。当然,这些也不是我们个人的错,大家只不过是在社会压力下选择了一个更能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已。

再次,这个电影当年在日本火的时候,岩波艺术院线的总裁说:“《那山那人那狗》,之所以在日本很多人看,是因为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传承和代沟。”

刘烨扮演的年轻邮递员刚开始并不了解自己父亲的工作,甚至是不满和不想干,然后他跟着他的父亲走了一趟邮路,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渐渐理解自己的父亲,为自己的父亲感动。

电影里面父亲的角色让40代50代的日本中老年人回忆起了自己当年,他们也是辛勤苦干的一代,也是从困难环境过来的一代,他们也被自己的子女不理解甚至有很深的代沟,而年轻人则是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父辈的不容易。

这部片子之所以火,是因为很多日本人似乎从这片子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

随着这条“三天两夜”的邮路结束,儿子理解了父亲,也诠释了“长大后,我就成了您”这句话

影片的最后,在那个静谧安静的夜里,父子二人依偎相眠。这是儿子从未有过的温暖,也是父亲从未有过的温馨。

整部影片没有我们习以为常的的“五毛钱的特效”,没有“狗血”恋情,没有什么邮票值钱,炒作等。

一切的一切都犹如白水一般,真实而自然地通过父子间的对话,将“邮路”背后的“邮政精神”(“创新、协同、诚信、担当”)传递了出来

《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导演的代表作,这部朴实清新而又真挚的电影,当年在国内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反而在日本狂揽八亿的票房。电影中对于乡村图景的诗意隽写、对于人性中纯净本真一面的刻画淋漓尽致。

表面上,这是一个亲情故事,父与子从隔阂到相互谅解,但实际上这是两代人的承接,是人生关系的对位互转,从父亲背儿子逛庙会到儿子背父亲趟水,这个人生过程不仅是岁月匆匆中的生老病死,更是代际关系的更迭与和解。

“邮递员“其实是个极富意味的意象,邮递员是乡村心灵与情感的纽带,开始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也掺杂着对于山村情感的怀疑,然而这风尘仆仆的一路,见识了无数乡民们质朴热切而又良善的灵魂,儿子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意味,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邮递员这一职业所承载的意义。

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刻地明白邮政对中国社会发展做的贡献。

明白邮政被用于送各种重要文件的真相;明白剧中的那句“邮路就是邮路,像你这么整天想着投机取巧,还跑什么邮路”背后的的社会责任——遍布中国每一个村落,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收到快递,可以发出快递……

显而易见,这样的影片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可能是低俗的肥皂剧、搞笑剧、偶像爱情剧可以达到的。

电影的上映日期,正是一九九九年。世纪之末,文化冲击、浪潮迭起,市场经济与城市化迅速发展,物质至上的观念渐渐被推崇,金钱利益成为人们追逐的首选目标,而属于人类本真的关怀与情感,正在钢铁森林的城市里渐渐消失。

就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霍建起拍出了《那山那人那狗》,用极度理想化的乡村图景,唤起人们对于昔日朴实的价值观的怀念。

影片的背后,是独一无二的社会影响的烘托,体现的是永不过时的社会价值。

这样的富有深刻内涵和现实依托的作品才是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稀缺的资源,然而就是这样优秀的对现在电影事业发展都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却在国内落得了这样令人唏嘘的一个“下场”。在此推荐值得观看的好电影。

最后,这部片子的音乐也非常棒,里面的故事也够打动人,比如那个老奶奶等孙子信的故事。里面的爱情故事也刻画的非常纯真真实。

毛主席在1944年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稿上说过一句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电影中父子作为新旧交替的乡邮员,根据他们的性格和行事,让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传统,这是积极性的传统,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糟粕。

他们热情淳朴、勤劳善良,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守护他们热爱的大山和山民。

影片中有一句话充满了乡土味的哲理,是儿子问母亲山里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母亲说:

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里面,舒服。

为人民服务用在这家人身上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随着乡邮员这种工作在社会上的淘汰,那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情怀好像也被喧嚣的城市冲淡了许多,而那种雨后泥土的淡淡清香味如今也被下水道的味道所填满。

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康健民本打算将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拍成电视剧,导演霍建起看过剧本后,认为更适合拍成电影,一番商量后便决定拍成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那几年是内地电影的低谷期,像《那山那人那狗》这种乡土气息的题材,更是没有投资商感兴趣的,出品人康建民为了能够完成电影的拍摄,只好到处想办法去筹钱,最后获取的投资还是太少(该片制作成本210万元)。为节约成本,剧组人员都是坐火车去长沙,然后再从长沙坐长途汽车到组里。据刘烨说,他在车上还遇上过车匪路霸劫车(20年前的火车汽车上确实有一些不法分子,类似于这种情况是有的,倒不是刘烨危言耸听)。

在演员选择上,导演与制片方早就选好了滕汝骏演“父亲”,而滕汝骏凭借出色的演技也确实将父亲一角演绎的无话可说,形象和气质都很贴切,儿子这个角色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1998年,导演霍建起前往中央戏剧学院挑演员,相中了在打篮球的大二学生刘烨,。导演让刘烨挑一个演员演侗族姑娘,并推荐了章子怡和袁泉,但两人均已有戏约,最后刘烨选了同班的陈好。对于刘烨来说也好,对于陈好来说也罢,这都是二人第一次拍戏,同年同班的二人就以这样的合作方式开启了演艺之路。

1999年,该片问世后在中国市场默默无闻,影片推出后,各大电影发行公司都不感兴趣,该片只卖出1个拷贝,被某些媒体称为“国内发行几乎等于零的电影”。影片全部收入来自卖给电影频道国内发行权、电视播映权的48万元及少量的海外发行收入8万美元(含卖断给日方的六万美元)等,总收入远不及影片在日本票房的二十分之一。

该片在国内外获得了金鸡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中获得大奖。

那山那人那狗第一个(616-那山那人那狗)(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