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

沔阳花鼓戏发源于江汉平原沔阳(含洪湖)东荆河一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流传到天门、潜江、监利、汉川、京山、钟祥、荆门等地。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沔阳花鼓戏历代名伶由于演艺精湛,受到社会赞誉和同行推崇,被送予恰如其身份及艺术特征的艺名,在荆楚大地群众中广为传扬。花鼓戏艺人的艺名由来,离不开自身的演艺层次和观众的褒贬。纵观艺名排行榜,大致有10种命名方法:

以区域知名度命艺名

"赛湖北"——谢春诚

如“赛湖北”——谢春诚(1889一1966)沔阳西流河人,14岁学艺,工旦角,扮相端庄秀丽,嗓音圆润悦耳,唱腔声情并茂。他于1917年随其师陈新苟与名角沈四、杜金庭、黄黑狗、唐石头等首次在省城汉口华清街共和升平楼演出《十枝梅》、《思凡》等拿手好戏。三个月场场爆满,与享誉湖北的黄孝花鼓(后更名楚剧)的著名演员江秋萍(女,艺名“小宝宝”)等唱对台戏,艺胜一筹,名震武汉三镇,观众敬奉艺名“赛湖北”。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1)

吴鹤显

以“ 云” 命艺名

旦角演员穿着彩色戏装在舞台上走碎步,像云彩在飘动, 因而观众喜欢用“ 云”赠以艺名。如:

“一朵云”——程兰亭

程兰亭(1905年生于汉川),1929年在田二河上街演出沔阳花鼓戏《站花墙》中前所未有的“摘花” 特技,使观众惊叹不已, 被誉之为“摘花艺魁”, 当时田二河有一文人十分欣赏他穿红衣打莲湘的舞姿,赠写“兰香十里路,亭茗一朵云” 的对联, 他因此而得“ 一朵云” 艺名。

“ 赛云霞”——赵德新

与此同时, 被同行邀约在汉川田二河下街唱对台戏的赵德新(1911年生于沔阳郭河),演出《何氏劝姑》等沔阳花鼓戏, 尤其扮演《斩经堂》中王兰英的跪步腾跳、半边脸含笑半边脸惊恐的绝招, 观众拍手叫好,称他“赛过了一朵云” , 以此“赛云霞”就成他的艺名。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2)

赵德新

还有很对皆以"云”命艺名,如:

“赛彩云”——刘桂才

“小云”——束元香

“云中仙”——徐德仙

以“ 红” 命艺名

演员靠演艺走红, 得一个带“ 红”字的艺名实不简单。如:

1“ 出世红”—— 汪绍四(1915年生于天门),工旦角,从小出名;2“落地红”—— 刘明仿(1912一1982),因唱悲腔“字字滴血落地红”故名;3”开口红—— 何牛忍;4“ 小红“——汪学洲;5“ 十三红”—— 刘小春、程云鹏、黄楚香;6“ 满天红” —— 鲁力生;7“金似红”—— 何金官;8“ 盛天红 ”——盛香(1890 一1960) 等。4、以“ 花” 命艺名

沔阳花鼓戏旧时旦角由男演员担任,男演女戏演得好确实不易。观众把他们看成鲜艳夺目的花朵取赠艺名。如:

“ 翠金花”—— 刘义保;

“ 白菊花” ——陈德林、李焕章、潘元甫;

“ 灵芝草”——姚玉春;

“ 小牡丹” —— 伍艾芝;

“ 黑牡丹”——赵金海(1896 一1982)袁家口人,因黑得出奇而得名。

以“凤” 、鸟命艺名

“真凤凰”——段凤擫(1877一1921)

沔戴家场人, 是沔阳花鼓戏第一代女演员中的佼佼者, 八岁拜师学旦角, 首次登台扮演《掐菜苔》中丫环十分出色, 使观众首次看到女演女的真实效果,被誉为“ 真凤凰”。她在以后的表演中, 由于唱腔优美、情真意切, 惊动邻近几个县的人赶来看戏, 人们称赞她“南三( 指沔南名旦曾三子) 北四( 指沔阳名旦沈四),赶不上凤凰闪翅” 。

之后, 也有男演女出名的演员如:

“小凤凰”——王成武

“凤凰儿”—— 何望保

“赛凤凰”——刘普元

“白八哥”——熊啸

“小鸳鸯”——蒋周青

“浑水鸳鸯”——孙中林

以动物命艺名

沔阳花鼓戏早期著名生角、后来对武汉楚剧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 黄黑狗”—— 黄汉翔( 西流河人,楚剧名师黄楚才之父)

还有“ 独眼龙”—— 熊伯林3“ 狗眼睛” ——郑坤山4“ 牛忍子” ——路金奎5“ 花尾巴牛忍” —— 王金苟6“ 瘦猴子” ——贺霞龄7“ 金虼蚤” —— 陈尧山( 1916一1980 )8

“湖南母猪” ——李桂清( 意为肚里戏多)等

以角色命艺名

“ 活商林”

著名小生张守山(1913 一1982) 沔阳余家台人,潜心钻研演技与唱腔, “高腔”“沂水” 能唱出喜、怒、哀、乐、忧、思、惊的不同感情与板式。尤以表演《商林归天》最为出色, 观众美誉“ 活商林” 。

“ 活安安”

李再安( 女,1897一1976 ) 沔阳人, 她有一双“ 逼人如剑、钓人如勾” 的“ 电光眼” 。被戏剧界称为“ 娇娇宝” ,因擅演《安安送米》, 被誉之为“ 活安安” 。

“ 活观音” 、“ 活香莲”

名旦肖作君( 女,1918 年生于沔阳) 扮演观音、秦香莲, 形象生动, 活灵活现, 被人们颂其为“ 活观音” 、“ 活香莲” 。

“活山伯”—— 刘文汉

“活喜头”—— 杜金庭(1889 —1931)

“盖天宝”——黄乙丑

“红蝴蝶”“赛天仙”——胡顺兴

以演技命艺名1

“字纸篓子”( 意为戏本多、角色全面)——李四一(1881——1955),监利县龚场庙楼沟人。自幼入陈家戏班拜师从艺,习旦,工跷功。十余岁即为戏班名角,常为地方新戏楼落成开张唱开台戏“破楼子”。有踩跷腾步上戏台口边沿栏杆,碎步急跑和下腰开弓、箭射戏楼顶正中央之八卦太极图等绝招表演,每次都吸引数千观众,满场暴彩,鞭炮争鸣。中年以后,因嗓音变化,改唱生角,兼演老生,拿手戏有《青风亭赶子》、《打渔杀家》,他戏路宽,记忆力特强,各行当戏文表演均铭记在心,被同行称为“字纸篓子”。为人正直,授徒甚多,爱徒如子,管教严格。1955年,七十四岁坐班教学于荆门县拾回桥,因暴病猝逝。

“戏夫子”—— 陈新苟(1865 一1931) ,沙湖六合庄人, 是花鼓戏早期善教徒弟的高师沔阳州六合庄(今属仙桃市杨林尾)人。十五岁学戏,拜师胡正兴,习且行。嗓音清亮,身材修长,扮相秀丽。擅长《白扇记》、《贾氏上坟》等戏。中年以后,兼习生、旦、净、丑各行当,尤以丑角戏见长。表演风格细腻自然,重神形合一。《张先生讨学钱》最为拿手,摇旦戏《亲家母过门》独创特色。他秉性耿直, 见识深远,广交秀才举人,常与之钻研戏文音韵,深究唱词字眼,并请文人为其编写了—批单篇牌子唱词,丰富了花鼓戏的演唱内容,被誉为“戏夫子”。善于教徒,注重启发诱导。一生授徒甚多,谢春城为其得意传人。他戏路宽,通音乐,善传艺,性情温和,说话幽默风趣,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为当然的领班。民国六年(1917)掌班率谢春城、沈四等,进汉口共和升平楼演出,声名大振。民国二十年(1931)带班到钟祥县演出,被当地群众发生的戏场械斗误击重伤,死于皮家集,终年六十三岁。

“百戏肚子”( 意为记得戏多) ——邹大阶(1902 一1916 ),祖籍江陵县沙市镇(今沙市市),幼时过继入潜江县王东村邹家为子。十二岁从常师傅学花鼓戏,初习旦行。因容貌欠佳,改工生行,继工丑角。所演《小姑贤》、《双撇笋》最为拿手。饰演《斩经堂》之吴汉,人坐椅上,怒气中以脚点地动作,使椅子三脚离地一脚支持旋转,堪称一绝。记忆力强,人称“百戏肚子”。除花鼓传统戏外,还熟悉汉戏、楚戏剧目,如《李大打更》、《闹房》等,更善演出。新中国建国后,口述记录花鼓传统剧目甚多,已编入《湖北地方戏曲丛刊》第十三、十七集。挖掘整理并与王彩凤示范演出之《双撇笋》,还传授给马安云、杨爱枝等,参加湖 北省首届戏曲会演,获挖掘奖、表演三等奖。示范演出《野老公春米》之野老公,以人模拟导具,配合默契,人物性格刻划入神。晚年致力于教学。1961年受迫害致死。1978年由潜江县人民政府平反,恢复名誉。

“金瓢羹”— 李茂盛5“亮冰糖”—— 贺顺新6“绣花蜡台”——叶天柱7 “扑倒听”—— 蔡长生8“铁扁担”( 意为花旦、二旦、正旦一肩挑) ——吴鹤显9“戏肚子”—— 博连喜(1871一1931)10“喳口晕”—— 谭长林11“百行通”( 意各行当角色都会演) —— 彭简儿(1905 一1971 )12“一言堂”——严相九9、以排行命艺名“ 项幺” 、“ 廖幺” 、“邱幺”

京山人项明伦、廖有昌、邱在魁师从沔阳艺人学花鼓戏,三人均排行老幺, 分别被赠“ 项幺” 、“ 廖幺” 、“邱幺” 的艺名。1920年, 三幺搭班唱滚台戏比艺, 观众大饱眼福, 称“ 三妖( 幺) 出动, 天震地动“ 。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3)

项明伦

南三北四”、“ 曾四子”

还有闻名遐迩的“南三北四”;“曾四子”(1869一1914)、“沈四”( 1591 一1933), 深受群众喜爱, 人们说: “害病不吃药,只要听沈四哟喂哟!”

以性格命艺名

“四方苕”——崔松

花鼓戏一代名师崔松(1893 一1968), 沔阳杨峰人, 二十余年教七届徒弟达一百余人, 知名者六十多个, 人们颂扬“ 崔松教娃娃, 真是有办法”,可是,他平时沉静少语, 被送艺名“四方苕”;

“下台苕”——吴鹤显

吴鹤显, 也是上台活蹦乱跳,下台老实巴交;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4)

吴鹤显

还有:

“蔫蚂蝗”——徐春

“弄( 人声) 鼻子”——刘冬元

“推铳“—— 陈五六

“一撮毛”——杨志银

“白日鬼”—— 白松章

“鬼火”——王成洲

“小奇怪”—— 何干清

“死小钱”——李元

“洋花棉梗”—— 刘东等等

以上均形象地刻划出演员的个性特征。

分析沔阳花鼓戏艺人艺名, 离不开艺人在队伍、行当中的辈份、地位、技艺等相同之处与不同点, 其艺名呈现如下类别:门派宗师——“ 四大门头” “汪派宗师”——汪春保

汪春保(1832一1910),沔阳昌湾人, 主工旦角行, 一生授徒甚多, 其中名伶不少, 名师陈新苟等为第三代高足,“赛湖北”谢春诚, “ 真凤凰” 段凤擫等为第四代弟子, 吴鹤显、萧作君、刘佳才、赵德新等是其五代徒弟, 名伶刘伏香( 女) , 束小云和陈五六等为其第六代弟子。

“史派宗师”——史旺

史旺(1846一1916)沔南人, 清末秀才“下海”,主工生角行, 天门最早花鼓戏演员“柱头”、“磉墩” 为其第三代弟子, 张守山、龚一香等是其第四代高徒。

“黄派宗师”——黄二生

黄二生(1853一1913) 沔阳人,主攻花旦行,花鼓戏与楚剧名伶黄汉翔等是其第三代弟子, “ 一朵云” 程兰亭等为其第四代出色弟子。“

”贺派宗师“——贺霞龄

贺霞龄(1868一1938), 监利人,参师史旺,主工丑角行,形成“贺派”特色, 王金苟等为其第四代弟子中出类拔萃者。

艺名最早“ 赛湖北”——谢春诚

谢春诚早在1917年汉口演出时得此艺名, 为沔阳花鼓戏艺人的艺名之始。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5)

谢春诚

艺名最多“盖三县” 、“下台苕”、“铁扁担”——吴鹤显

杰出花鼓戏旦角与名师吴鹤显一人三艺名: “盖三县” 、“下台苕”、“铁扁担”。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6)

吴鹤显

同艺名多人三朵“ 白菊花”

沔阳花鼓戏艺人艺名中有三朵“ 白菊花” ——陈德林、李焕祥、潘元甫。

三个“十三红”

刘小春(1910一1984)、程云鹏师徒和黄楚香。

三个“和尚”( 名和尚或光头)

“莫和尚” ——莫正典(1891一1961)、“ 花和尚” ——林平清与“ 胡和尚”。

三个“字纸篓子”

汪学洲(1906 一1982)、刘孚贤(1909一1981)、李四一。

四个“搭毛”( 女演员)

“大搭毛”——刘伏香、“小搭毛”——程连安、“三搭毛”——蔡青枝、“四搭毛”——程再安

集体艺名“ 三个半名丑“——匡四苟、刘兴祥、王金苟、余时喜

匡四苟(1883一1937) 名丑之省, 亦称“盖三县”;

刘兴祥(1899一1971) 以表演矮身法走“鸦雀步”出名;

王金苟(1904一1980) 擅演瞎子戏, 艺名“瞎子精”;

余时喜(1908一1983)会演呆子戏,一言不发, 令人捧腹大笑。

“三大生角”——杨义林、杨笃清、黄崇香

杨义林(1916一1982)天门人,12岁拜师沔阳艺人学戏, 艺名“ 金角子” ,曾住天门县花鼓剧团团长;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7)

杨义林

杨笃清(1919一1966)沔阳人,唱腔优美动听, 曾任潜江县花鼓剧团团长;

黄崇香(1915 一1972) 沔南人,1942 年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抗日宣传队长, 解放后担任过沔阳县花鼓剧团团长。

“ 汪氏兄弟三雄”——汪绍发、庄绍四、汪绍五

汪绍发、庄绍四、汪绍五, 沔北人, 1937年与其他名角组成“汪氏戏班” 在江汉平原各县演出, 人称沔阳花鼓戏坛“ 汪氏三雄” 。

“ 黄氏三香三鼎甲”——黄考香、黄楚香、黄崇香

长兄黄考香(1891一1959) ,老二黄楚香(1902一1970), 老三黄崇香, 沔南土京口人, 三兄弟在技艺上各有专长且精通全面,人称他们是“ 黄氏三将, 拉打捶唱” 的“ 黄氏戏班三鼎甲”,以高超的演技享誉社会。

沔阳花鼓戏经典唱段大全(沔阳花鼓戏艺人名的来历)(8)

黄楚香

取艺名的年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是艺人被群众赠送艺名最多的时期。究其原因有二:1一是民间著名艺人在自发状态下组织戏班授徒和演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唱对台、唱滚台) 中求生存求发展, 激励艺人刻苦学艺、钻研行当“ 绝技” 与各自“ 拿手好戏” , 而且精益求精, 力求在擂台赛中取胜, 所以在近四十年里,生、旦、丑行名伶辈出, 得到演艺界和观众的赞誉。2二是沔阳花鼓发展的兴盛时期,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且有大批文人参与编写剧本和指导, 并为演员捧场, 于是乎一顶顶绘形绘色、维妙维肖的艺名“ 桂冠” 纷纷戴到了演员的头上,这些艺名越叫越响,越传越远,以至后来观众只知演员艺名却不知其真实姓名。

而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重视文艺的发展, 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县级职业剧团和区镇半职业剧团, 至此演员才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与收人, 不再为养家糊口而劳碌奔波, 昔日的科班学徒已成为今日的“ 挑梁” 名角,且一届届青少年戏剧新秀在茁壮成长,虽然也涌现出大量的出名演员,但是观众为艺人取艺名之风已不盛行了。故而, 花鼓艺人的艺名既是个人的名誉、戏班( 剧团) 的光荣、地方的骄傲, 也是花鼓戏发展阶段中的历史产物。

沔阳花鼓职业和半职业艺人何止万千, 而享有艺名者为数不多,笔者是个“门外汉” ,道听途说,孤陋寡闻,零星所得,难成篇章,自谓“ 拾趣” , 以飨读者,意在抛砖引玉, 期望专家学者教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