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厉害吗(我为什么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厉害吗(我为什么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

有所大学与长征有着不解情缘,她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半部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建时的真实写照。

“长征路上办学”群雕在西电南校区落成,群雕以写实手法高度浓缩了西电的长征印记。瞻仰这些群雕,同学们既有感悟,更有鞭策。沿着群雕描述的长征足迹,同学们穿越到了1931年2月,看到了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这是西电刚刚建立时的名字,后来随着学校的发展,1934年10月更名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并跟随红一方面军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苦的长征路。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西电学子常常这样激励学习有所松懈的自己。想当年,前辈们在长征中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面对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敌机时不时地在上空轰炸,前辈们只得边行军,边学习,而且绝大部分学习都是在野外,主要学习的科目有报务、机务、英文和通报用的缩语等,其中学习无线电技术和英语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他们都只有初小毕业和高小肄业文化程度,但前辈们以极强的革命意志和学习热情,克服了重重困难,利用所能利用的时间和创新各种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集合报数、晚饭后做游戏等都规定用英语来强化英语学习;为了学好装收发报机,因为器材匮乏,前辈们就把地上的土铲平弄光,用棍子在上面画个图,然后在上面摆好零件,把线绕上,接好线用电表量一量,通了就行;为了学习文化,前辈们每人的背包上挂个小木牌,上面写上两个汉字,前边的人走,后边的人就学。

对比当时的学习条件,再看看如今的西电,南北两校区建成,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齐全,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一应俱全,图书室、电脑房应有尽有,所以如今的西电学子不想好好学习都很难,于是在西安高校学子中有着“学在西电”的共鸣。

西电学子学习用功、刻苦,这是对前辈们长征精神的传承。有这样一段佳话常内化于西电人心中,在长征路上,当队伍走到五岭最后一座大山老山界时,部队进行大休息,为登山做准备,通校学生就在路边学习无线电技术。正在此时,周恩来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正好路过同学们的身边,他们见到通校的学生在地上划着英文和有关无线电线路,很感兴趣地停步观察,周恩来总政委问清了是通校的学生在行军途中学习文化时,非常高兴,转身对总司令说,“战士利用行军休息时间学习电台技术,真不简单啊!”朱总司令亲切地看着大家说:“好哇,有这股子劲就好办,什么技术也能攻下来。”周总政委接着说:“行军路上办学校,这是件新鲜事,将来革命胜利了,你们要告诉后代,说红军在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在敌机不断轰炸的间隙学习电台技术,这可是宝贵的传统教材啊!”

忆往昔,看今朝,现在的西电在长征精神的推动下,从数十人的短训班变为具有鲜明的信息与电子学科特色及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设有18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3万余人。为此,学子们常以自己是西电人感到无比自豪。

2

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厉害吗(我为什么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

实验室里,他们一天要重复上百次的实验,而且乐此不疲,一切只为获取一个准确数据;大礼堂里,200余名学生每天坚持课外排练4个多小时,目的就是要把《长征组歌》音乐会办成功;创意工作室里,五六个90后大开脑洞,精心设计生动鲜活的红小将卡通人物……这些创新创业视角是西电学子的学习生活状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发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丰富了红色文化内涵。

创新是西电的底色。在西电,有许多出自学生的“智造”产品。西电彭诗尧团队开发的智能pose相机全新手机软件被称为拯救“拍照无姿势星人”的神器,2016年获得全国比赛大奖并在校园走红,这款有趣的小软件可以拍风景、搜索匹配图片、跟着图片中的姿势拍完整照片,还可以加入滤镜、贴纸等好玩的模式。西电侯杰团队精心打造的无人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在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这款产品被称作“天眼卫士”,它可让无人机群‘听话’地在天空编队飞行拍摄、监控,就像一只在天空的360°眼睛,极大地克服了传统闭路监控系统的监控死角问题。

创业是西电的格调。西电人最擅长的是技术,最聪明的是将技术市场化,这不仅为科研提供了物质支持,同时技术革新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西电学生杨少毅成立蒜泥科技公司,发明了会沟通的的小觅机器人、追着太阳走的光伏电池、1秒测量身体30个部位尺寸的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应用于鼻炎、鼻窦炎的一次性便捷式鼻腔冲洗包……这些技术产品一经上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除了杨少毅之外,还有绿豆芽科技公司掌门人郭浩,他与数十位研究生和几名博士生致力于打造为企事业单位提供“APP 云计算 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创新服务商;淘花园网络科技的张延杰,联合国内网络营销行业的几位老手成立针对天猫品牌营销的一品美道,同时建立起国内首家媒体采购平台——天道软文,其运营的淘花园大学生购物网获得国家863科技基金支持,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慕声科技的周威,专注于耳机、智能、可穿戴的互联网硬件,曾获天使投资,提供的专业级定制耳机已被国内近百位明星作为舞台演出使用。

如果说创新创业是西电的红色文化实践,那么文艺作品的推陈出新则是西电红色文化理念的延伸。谁说理工生干不了文艺活,其实不然。2016年,一组名为《Kero in Xidian:记录我在西电的三年研究生生活》的漫画在网络上走红,漫画作者竟是一位“零”绘画基础的理工学霸,写得了代码、做得了科研、画得了漫画,这个学霸不简单,就连他的创作体验听起来也很特别,“绘画和写代码很相像的,都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创造和表达。”他,就是西电通信学院2106届研究生姜逸坤,曾先后获得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项目负责人”、西电“大学生科技英才”等称号,他还是国家863课题《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系统演进技术研究》主要参与者。无独有偶,西电学生唐可满(外号牛皮糖)在腾讯网推出了原创作品《纪念我的大学》,网上点击率超高,细读起来,让人觉得作者的文艺水平简直爆棚,讲述的故事诙谐且充满人性。除了文学作品,西电团委联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制作了系列微视频《重走长征路——西电学子讲述自己家乡的长征故事》,并将共青团线下传统品牌活动“与信仰对话”网络化,邀请夏永林教授在西电青年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老夏说事儿》专栏,以图文解读的形式讲述长征故事和西电故事,累计阅读量10万人次。

无论是创新创业还是文艺创作,西电学子最大的感悟就是,“创新创业路上没有可以简单复制的成功路径,无数的机遇和个人原因决定着创新创业走向。”的确,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吃了不少苦头,欣慰的是都成功了,这靠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强大的耐挫能力,有不畏艰险、勇于尝试的开拓精神,西电人将之归结为当代的长征精神。

3

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厉害吗(我为什么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

柳传志参加母校80岁华诞

西电虽是一所高校,但无时无刻不在释放自身能量,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出一份力,这也是西电创建时的心愿,八十余载不忘初心。据统计,建校至今,西电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4项,特别是2014年西电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

因痴迷于通讯领域研究,西电缔造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佳话。如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讯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许大家有所不知,毛泽东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使用的信号音响设备也是由西电设计制作的。

“仰望星空,放牧群星。”西电人长期致力于航天领域研究。1999年,李云松教授开始从事星载图像、视频压缩编码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解决了我国现阶段卫星图像数据传输和存储的瓶颈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嫦娥”系列卫星等多个重大工程中。据西电官网报道,2016年9月15日,西电研制的星载图像压缩系统成功应用于天宫二号,它能在有限的星上存储资源条件下获取和传输更多的航天器飞行试验高清图片,化解了卫星拍摄的照片再美,如果传不到地面我们还是看不到的尴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李云松教授的影响下,西电五名大三学生研制出“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并且成功搭乘长征六号火箭升空,研制这颗小卫星历时9个多月,研制过程中他们奇思妙想、连续作战,各个击破设计、研制和测试中的难题。皮卫星指的是微小卫星,“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总重量173g,主要用于开展超低功率的星地通信试验、氯化镓器件空间效应试验等。

涉足智能化,西电不遗余力。从 iPhone 到自动驾驶,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顺应时代发展,西电智能研究如火如荼。焦李成教授带领学生一起对基于免疫协同进化和子波神经计算的智能学习与优化理论及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填补了国际空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马剑峰教授凭借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协同安全关键技术即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形成的相关技术被移动智能终端、无线完全网关和业务监控网关采用。

当然,西电的红色荣耀不止这些。荣耀已成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用校长郑晓静的话说,“西电人要持续接力,走好新的长征路,奋力创建电子信息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深度扫描

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厉害吗(我为什么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

1、学科及专业:西电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六。拥有电子封装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占全部本科专业近1/3。

2、必修编程。作为一所老牌电子信息类院校,其信息与电子学科的特色不仅体现在理科生的培养上,文科生也要学习编程。编程是文理科学生都要上的必修课,比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文科专业,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事实证明,西电文科生由于拥有其它院校文科专业学生不具备的优势——电子信息专业知识而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就业率95%以上。

3、食宿条件好。西电南校区有三组宿舍楼区,分别以竹园、丁香和海棠命名。楼前楼后是绿地、花草和小广场。行走其间,仿佛到了某个高档小区。学生宿舍大都是两室一厅带阳台,两个房间各住4人,上床下桌,配有宽带,方便学生上网,房间有电视、电话。两个卫生间和一个盥洗室可让8位学生轻松洗漱,地热水直通宿舍,供学生使用。三座宿舍楼各配有餐厅。学生吃饭、住宿在一起,不用来回跑,节省了时间。校园里还有两栋综合商贸楼,学生日常生活所需都可以在其中购买。

4、就业三高。西电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高”的特点,即高就业率、高收入、高新科技单位。据西电官网显示,近年来西电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学生就业地区主要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和西安本地,就业单位涉及通信、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部分公司、企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多数学生一毕业,月工资少则能拿到四五千,多则上万元。这三高得益于学生在西电接受的教育,除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西电还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多数实验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大三、大四的优秀生还可跟随导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学习深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