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讨喜歌(民俗漫话念喜歌)

民俗讨喜歌(民俗漫话念喜歌)(1)

(作者:郑金启)

早年间,我们这里婚庆习俗中流传一种“念喜歌”。所谓“念喜歌”,就是在男家拜堂成亲的现场,大声念诵一些贺喜祝愿的话语,以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表达人们祈祉求福、祈吉求安、祈子求嗣的愿望。喜歌的内容涉及喜宅的环境、洞房的布置、新郎和新娘及来宾贺客等各个方面。语言即兴而出,大致对仗押韵,节奏可快可慢,类似于曲艺行当里的“数来宝”。每一场景的转换,每段喜歌的开头,“念喜歌的”总先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好!”来宾贺客和围观的人群都高声应和齐声叫好,使得现场异常火爆热烈。

“念喜歌”一般先从赞美喜宅开始:“好!好一处大宅院。走进宅院放眼望,福禄寿禧好地方,吉宅本在栖凤地,房舍又处卧龙岗,左边本是金银库,右边又有读书房。栖凤地里出的是巾帼英雄,卧龙岗里出的是豪杰儿郎,金银库里满是珍珠玛瑙,读书房里满是诗画文章。”紧接着便转向描绘张灯结彩的门庭:“好!好一座高门庭。进大门,喜气生,披红挂彩悬红灯。悬红灯,红灯悬,左右两边贴对联,中间一双红‘囍’字,大字朗朗看得见。上联是‘天官赐福成佳偶’,下联是‘吉星高照中三元’,横批是四个字,‘富贵荣伴’万万年。”

所有这些,大体要掌握在迎亲花轿即将到来时“念”完。花轿一到,随即转口:“好!好一顶大花轿。大花轿,四仙抬,灯笼罩子两边排,敲鼓笙吹前引路,一对铜锣把路开。越小巷,走大街,小姐抬到贵府来。来得好,来的吉,落轿此时最吉利。红毡倒,倒红毡,红毡铺到花堂前,新人下轿贵人搀。斗、升、杼、秤摆堂前,一对红烛两边安。先拜天,后拜地,再拜公婆逢大喜。天地高堂都拜过,新人对拜成夫妻。”拜过花堂,新人的蒙头红布被掀开,“念喜歌的”一声“好”!大家的目光这会都集中在新媳妇身上:“好!好一个新媳妇。新媳妇,真漂亮,恰似仙女下天堂。柳眉杏眼瓜子脸,赛过西施和貂蝉。肩宽腰细身段好,打着灯笼也难找。心灵手巧有教养,能下厨房上厅堂。”

新人要入洞房了,一边有人搀扶,一边有人倒毡,新媳妇脚不履地,在喜歌引领下步步向前:“好!好一脚莲花步。贵人牵着新人手,代代相传往前走。走一步一帆风顺,走两步夫妻两贤,走三步三元及第,走四步四季赚钱,走五步五谷丰登,走六步六合团圆,走七步麒麟送子,走八步过海八仙,走九步九九长寿,走十步十全十美。”

进了洞房,还要夸奖一番新房的布置和新媳妇的嫁妆:“好!好一套新嫁妆。一进喜房举目望,新媳妇陪送的好嫁妆。喜鹊登梅炕围子,鸳鸯戏水门帘上。被子本是印花布,石榴结籽日月长。丹凤朝阳红帷帐,一对金钩像月亮。绣花枕头描漆盒,‘里三’,‘外三’摆满房。”“新人坐床”,闹洞房的人拥满一屋,“念喜歌的”赶紧收住:“好!好一屋喜气。新媳妇,坐上床,新朋好友齐围上。三天以内没大小,欢欢喜喜来闹房。恭贺喜事大团圆,外边酒席早摆上。”

出了洞房,院内贺喜的已陆续来到,“念喜歌的”自然也要欢迎奉承:“好!好一群贵客到。南来的阁老宰相,北来的御路天官,东来的文武大臣,西来的登科状元,地上的新朋好友,天上的各路神仙。。。”贺客来宾满院,主家盛情款待:“好!好一桌酒席。掌厨们,听我言,煎炒烹炸蒸馏氽。宾客们,到客堂,山珍海味全摆上。主家敬茶又敬烟,帮忙的赶快把酒端。。。”

喜歌接近尾声,“念喜歌的”往往还要谦虚地客套几句:“兄弟爷们别见笑,姊妹娘们莫害臊,这回喜歌没念好,本来就是图热闹。这回喜歌每年全,客人主家多包涵,众人捧场叫个‘好’,喜事花好月圆。”喜歌戛然而止,这唯一没有以“好”字开头的一段,在一片喝彩叫好声中结束。

如今,“念喜歌”的风俗,在民间婚礼中已难觅其宗。代之而来的是,婚礼上的新派司仪,往往能出一些口彩,但远没有“喜歌”够味儿。

【文化佳园(pzwhyjh),原创首发,欢迎投稿订阅。主编:徐景洲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